鲁迅趣史:喜欢书画,用情专一还是吃货

小菜的日记 2022-04-09 14:38:41

细数20世纪文学界的泰斗,最有名的莫过于鲁迅了。在日本留学期间,为了敲醒国人,鲁迅弃医从文,以笔撰文,以文为匕首和刀枪,用这锐利的武器刺向反动派,警醒沉睡中的国人。

鲁迅精神的影响是深远的,就连毛泽东主席也给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贡献颇多,在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领域都有建树,为我国现代文学打下了不少基础。

可是,作为我国的文学巨人,鲁迅有着怎样的喜好?他有怎样的情感?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一道来。

一、喜欢书画

鲁迅能够登顶文学巨峰,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他小时候奠定的基础。小时候的鲁迅很喜欢书画,不过这里所说的书画不是哪位名家的书法笔墨,而是旧时小说里的插图以及在当时流行的画谱。

在喜好这方面,鲁迅可以说有异于别人的孩子。面对家庭变故,为了赚点小钱,他用买来的吴公纸把从表兄那里借来的《荡寇志》插画描下来,然后装订成册,最后以一、两百钱的价格卖给同学。相比于同龄人,鲁迅的做法可以说是很了不得了。

小时候的鲁迅很喜欢读书,像一些典籍小说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夜谭随录》等等书籍都在其书谱范围之内,而这也为其今后的文学作品打下了牢固基础。

除了读书,鲁迅还喜欢抄书、做辑录。在创作小说之前的一段时间,鲁迅就曾抄了不少书,如《南方草木状》、《燕子春秋》、《穆天子传》等。

上过学的都知道,老师叫我们抄写课文的时候,那种感觉是要多枯燥有多枯燥,可这对于鲁迅来说却是一种乐趣。抄书是寂寞枯燥,但却也是有益,不仅能磨练勤苦做事的态度,对自己的书法、思想也有一定的益处。

做辑录的时候,鲁迅大概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辑录有关于家乡的书,另一类就是抄录古书中的小说逸文。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抄书、辑录简直如同愚公移山,费时费劲不说,还没有钱赚,但鲁迅却乐在其中。他的目的很简单:一些内容在很多地方志里都没有记录,把这些内容辑录出来可以让故乡的人“不忘于故”。

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管付出什么,总会有回报的时候,虽然鲁迅抄书、做辑录看似无聊至极,但到用的时候还是发挥作用的。

因为在后来,鲁迅抄的书、做的辑录都集结出版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在署名时,鲁迅用的却是其弟弟周作人的名字。对于此,其弟周作人也曾发声解释自己并非著书人,著书者是鲁迅,自己只是占用了一个作者名。

鲁迅的真名叫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在发表文章的时候,鲁迅多用笔名,最主要的原因除了避祸(为了避免因发表的一些言辞激烈的文章所带来的影响),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不想太过大张旗鼓、人尽皆知。

在鲁迅心里,只要能自由想什么写什么就足矣,其它什么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这一点在鲁迅为《新青年》撰稿就可以看出来,因为鲁迅给《新青年》撰稿是无偿的,没有收任何费用。

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致力于发扬传承精神时,鲁迅却早先我们在履行了,这在他所发表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一些文章中所写的吃人的东西、批判和揭露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等等)。

在这方面,鲁迅可以说是抱着整理、收集、传承的态度,为我们今天的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两次结婚却专一一人

在我们心里,圣人莫过于像那些隐居山林、不食人间烟火,或是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不惑智者,但即使如此,只要有血有肉、生于人间,他就是凡人一个,鲁迅也一样。在婚姻情感方面,鲁迅也可以说算是不怎么风顺的,但在用情方面却是专一。

鲁迅一生有两任妻子,但和他在一起、为他生儿育女的却只有一个。

在所有对鲁迅有好感的女人中,最早和鲁迅有媒妁之约的是鲁琴姑,原本这桩婚事是美美满满的,只可惜却因为长妈妈的“挖墙脚”被取消了。

鲁琴姑可以说是鲁迅最为亲近的女人了,俩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常常在一起读书、探文,所以到了婚嫁之年时,当鲁迅的母亲问其愿不愿意嫁给鲁迅时,鲁琴姑扑到姑妈怀里,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是一百个愿意,于是这桩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只可惜好景不长,这件事被鲁迅的保姆长妈妈知道了,于是便到鲁迅母亲面前搬弄是非,最终诱使其改了主意。

原来这个长妈妈有一个外甥女朱安(鲁迅后来的第一任妻子),她早就想把她许配给鲁迅了,现在听说鲁迅要娶别的女人,这哪行呀,于是便常常到鲁迅母亲跟前拆台,说什么鲁迅和鲁琴姑在一起不吉利,要“犯冲”,结果被这么一说,鲁迅母亲动摇了,于是便取消了鲁迅和鲁琴姑的婚约,从而把朱安许配给鲁迅。

后来鲁琴姑家见婚姻取消了,于是便让鲁琴姑嫁给了别人。但鲁琴姑却对此事耿耿于怀,毕竟自己和鲁迅从小青梅竹马,可以说是最要好的人,如今说分就分,更何况还是婚姻之分,这搁谁谁受得了呀,结果鲁琴姑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人世。

临终前鲁琴姑还紧紧拉着服侍其保姆的手,哽咽地说自己一生的遗憾、未了之事便是自己和鲁迅的婚事被取消的事,这事她至死都忘不了。

鲁琴姑的遗憾让人深感同情,但这件事在鲁迅后来的著作中却没有提及过,也许是忙于事业忘了,或者是这桩婚姻是其内心之痛,不愿向世人提及吧。

鲁迅的第一任妻子是朱安,不过俩人的感情却不怎么样,可以说,鲁迅娶朱安是被迫的。鲁迅25岁那年准备留学日本时,其家人以母亲病重为由把他从日本骗回来与朱安成亲。对此鲁迅很是生气,或是留恋鲁琴姑,或是不满意这门亲事,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规定去拜祠堂。

第三天便趁着家人不注意不辞而别又回到日本去了。而朱安也是硬气,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虽然鲁迅不和自己在一起,但自己名义上却是鲁迅的妻子,于是乎便为鲁迅守了一辈子寡。

鲁迅的第二任妻子是许广平,俩人是师生恋。许广平是福建人,1927年1月时,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俩人志趣相投,不久便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师生恋。成婚后,许广平为鲁迅生下一子,取名周海婴,一家人其乐融融。

有了孩子后,鲁迅便成了“晒娃狂魔”,这劲儿,要是来到21世纪的今天,他估计要成为抖音、微博平台的网红博主。

为了哄儿子睡觉,他给儿子编儿歌;朋友要是来家里做客了,他就抱儿子出来给朋友看,一个劲地要朋友夸他:儿子像我吧?儿子像我吧?

要是小海婴被吵醒了,哭了,他便又细声细语地哄儿子睡觉。鲁迅可以说是老来得子,当时的他已经是49岁了,这番疼爱小海婴也是人之常情。

在今天看来,鲁迅已经是二婚了,但在用情方面,鲁迅却把自己的最真的情感给了许广平,虽然自己与妻子朱安是夫妻,但却无夫妻之实;也许是志趣相投的原因吧,最终鲁迅选择了许广平。

三、吃货鲁迅

在生活方面,鲁迅也是颇有趣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

鲁迅牙齿不好但却颇偏爱吃糖。有一次一朋友来家里做客带了两包柿霜糖,这可把鲁迅乐坏了,迫不及待地打开尝了起来。媳妇怕他吃坏牙齿,想劝其酌量,但见他像抱着宝贝似的,也就作罢了。

除了吃甜食,鲁迅还酷爱吃辣。为了吃辣,鲁迅可以说是豁出去了,他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为了吃辣,他甚至可以卖掉学校发给自己的金质奖牌换钱去菜市场买串红辣椒。

鲁迅喜欢吃螃蟹,每到秋天时,秋风刮起,在别人踏秋寻欢时,他想的却是去哪搞点螃蟹吃。

鲁迅不仅喜欢吃螃蟹,对于怎么吃也颇有研究。比如说体积小的螃蟹,他就把他们做成油酱蟹、面拖蟹,用来下饭吃;螃蟹如果体积大的话,他便用开水把它们煮熟,然后切好姜蒜,配好醋糖,蘸着吃,那滋味别提有多爽了。

除了吃蟹,鲁迅还喜欢喝酒,要是吃蟹吃得不尽兴,往往就要来点绍兴黄酒。

对于酒,鲁迅可以说是爱不释手,是名副其实的大酒鬼。难过也好,开心也罢,时不时地总会给自己来点小酒。

喝酒时,鲁迅喜欢给自己搞点花生米,和朋友说说笑笑,几口酒下肚,再配上一点花生米,那感觉真是痛快,乐比神仙。

对于酒,鲁迅也把它写到了自己的著作里,如《孔乙己》里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过过嘴瘾;《野草》里的“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欲死,也欲生。”这些都显示出了鲁迅爱酒的一面。

不过更令人赞叹的是,鲁迅虽爱喝酒但却有别于人,别人酒醉耍疯,他喝酒却是为了陶冶情操,很少在别人面前卖醉,更不会劝酒。在鲁迅心里,酒品即人品,以酒交良友,以酒见真情。

鲁迅有牙病,经常牙疼,但即使如此也挡不住其吃货的本性。有一回他牙疼得吃不下饭,于是去看牙医。牙医千叮万嘱要他忌口,结果他出了医院转头就买了一堆饼干。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鲁迅每个月都要下30多次馆子,可以说天天在外边开饭,总共下来至少都有去过65家餐馆之多。

结语

在多数人看来,名人就应该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隐匿深山如仙人般地得道高人,但抛开“名人”的光环,名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绯闻趣事。在文海中,鲁迅无疑是伟大的,但在生活中,鲁迅却也是普通的,他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1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