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新能源车险交出亮眼“半年报”
新能源汽车正快速走进千家万户,广大群众对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岛金融监管局积极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全面深化新能源车险供给侧改革,切实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辖区承保新能源车14万辆,同比增长51.03%,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精准满足风控需求
在青岛金融监管局的引导下,青岛保险机构通过做“加法”精准满足新能源汽车风控需求。
加宽保障维度,推动保全风险。青岛保险机构将“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充电桩纳入车险保障范围,落地网约车承运人意外险、用车人员健康险、涉车全场景家财险等创新险种,实现“人、车、电、桩、网”保障全覆盖。至上半年末,辖区新能源汽车领域保险产品已达199项,同比增长27.6%,较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前增长65.3%。
加高保障额度,助力保足风险。青岛保险机构开展高保额产品亲民化改革,多家公司对投保责任限额超过300万元的新能源商业三责险客户,专项下调定价系数,并对配套投保其他附加险的客户进一步下调定价。统计显示,近一年来,辖区新能源车均保额由398万元提高至453万元,其中保额300万元以上的三责险投保率由17.3%提高至29.9%。
加长保障链条,前置减量风险。青岛多家机构通过搭建安全驾驶评测系统,采集加速、减速、转弯等驾驶行为数据,并汇入地图和天气数据,实时在线提供行车安全提示。部分公司针对高风险新能源车型,加强高级驾驶辅助(ADAS)、驾驶员监控(DMS)、自动紧急制动(AEBS)、部标机等技术应用,助力降低行车风险概率。
分类减轻车主投保负担
青岛金融监管局引导辖区保险机构积极做“减法”,克服新能源车险整体亏损困难,努力让利群众,主动减轻新能源车主投保负担。
有序压降冗余费用开支。青岛保险机构严控费用列支,将成本资源更多配置在理赔服务上。近一年来,辖区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手续费率控制至2.4%的低位,低于传统燃油车60%以上,带动新能源车险整体亏损局面持续改善,使降价让利政策更有基础、更可持续。
分类让利风险用车客户。青岛金融监管局引导保险机构坚持“低风险客户低保费”,指导改进定价精算机制,重点让利低风险用车客户。近几年来,青岛辖区约半数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保费同比下降。其中,精算分排名前20%的低风险新能源车型,车均保费同比下降5.9%,降幅大于同期新能源车均保费整体下降水平(2.4%)。
多维提升消费体验
青岛金融监管局还引导辖区保险机构在服务上做“乘法”,多维度提升消费者体验。
优化保险服务场景。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将特色服务嵌入APP、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实现充电预约、应急接电、电车保养等专属服务“一键直达”,附近充电桩距离、忙闲状态实时查看。部分公司结合智能座舱特点,将保险功能嵌入新能源汽车车机系统,实现保险服务快速触达、场景驱动、即用即走。
缩短保险服务距离。青岛保险机构积极培育和引入新能源“三电”专修机构,为传统汽修企业向新能源维修转型提供技术培训支持,推动维修网络“扩量加密”。多数公司实现了县域偏远地区当地维修,多家公司普及了新能源汽车修后上门送车服务,帮助消费者就近修、少跑腿。
提高保险服务效率。青岛保险机构大力推广智能监测、AI定损等科技理赔手段,引导提升理赔人员汽车电气化知识和损失认定能力,缩短理赔时间,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近两年来,辖区新能源车损险复杂案件平均理赔时长压缩20%以上。
着力破解服务痛点
青岛金融监管局引导辖区保险机构做“除法”,有效破解新能源车险服务痛点。
规范承保服务要求。青岛金融监管局印发系列文件,明确要求新能源车交强险不得拒保拖保、商业险必须愿保尽保,严禁在承保交强险时强制搭售商业险产品或硬性捆绑附加条件,严禁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上对新能源车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全面规范和加强新能源车险服务管理。
强化乱象问题整治。青岛金融监管局将新能源车险纳入辖区保险监管核心任务,近两年来累计对13家车险经办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并开展全辖车险专项整治行动,查实涉及新能源车险问题59项,切实提升监管震慑力和消费者保护力。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