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黑神话:悟空》的出圈,中华文化再度引发全球热议。
实际上,我国的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在国外早就火透了,尤其在东南亚,各大视频平台头条,基本上都被国内古装剧占据。
一方面,我国古装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激起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共鸣和喜爱。
另一方面,我国有不少影视公司,认真做剧,服化道求精求完美,谁看了不说一句:绝了!
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欢娱影视。
而业界也看得见欢娱影视剧集制作上的用心与坚守,在2024年广电AIGC创新大会上,欢娱影视荣获“数融新质”2023-2024广播影视建设示范单位,同时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杨乐女士凭借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荣获广播影视业突出贡献建设者称号。
《皓镧传》《骊歌行》《墨雨云间》都是欢娱影视出品的具有深厚文化特质的剧集,秉持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从璀璨历史长河中汲取灵感与精髓之道,将传统文化巧妙地将之融入影视叙事之中。
欢娱影视“影视+非遗”的创新模式,是开创性的,也让中国故事,火遍了全世界。
在最近的亚洲内容大奖上,《墨雨云间》就获得了最佳原创OTT大奖提名,这项非凡成就的背后,是欢娱影视对中华文化的细腻解读和精致呈现。
以《墨雨云间》中的珍珠妆为例,播的时候就在互联网上讨论度很高,美妆博主仿妆,历史博主考据,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妆造!
于正一直说,自己的剧服化道好。这也是他作为欢娱影视创始人,一直秉承的理念与坚持。很多欢娱的电视剧,我们都能从服化道中汲取充足的文化养分,从而产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就像《骊歌行》。
《骊歌行》中的服装设计更多地强调了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剧中,通过对不同材质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古代服饰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骊歌行》中的服饰在制作过程中还采用了很多非遗工艺,让人啧啧称奇。比如扎染,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骊歌行》中不少衣服,都能明显看出,使用了扎染工艺。
还有绒花,因其特殊的手法直到现在都无法用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比如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还有以明朝为背景的《玉楼春》,其中的一件服装的制作灵感来源于《百子图》。
要知道,百子图在明清时代特别受欢迎,南京博物院藏有光绪皇帝结婚时绣的喜帐,上面绣的正是百子图。
云锦省级非遗传承人杨玉柱也曾用云锦技艺,复制过一块清代大红地百子图织金妆花缎,现馆藏于南京云锦博物馆。
实际上,将百子图绣在衣服上的百子衣,才是真正应该压箱底一件的奢侈吉服,比婚纱什么的高贵多了。
对于中国传统女性来说,多子意味着多福,出嫁时的嫁妆单子里,百子服和百子帐是来自家族的一种祝愿:恰如翠幙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百子衣的制作工艺,纷繁复杂,绣的不仅仅是普通纹样,而且是活灵活现的小娃娃,小娃娃需有生气,靠的是匠人的本事和审美。而在《玉楼春》里,这种衣服的华美和魅力,就被展现到淋漓尽致。
说起明代,还有一部欢娱的剧,也了不得,那就是《尚食》。
《尚食》完全体现了明代宫廷不同品级的服饰与纹饰,让我们对明朝王公贵族和平民的服装区别,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比如,剧中有明成祖朱棣赏赐大臣杨荣、金幼孜二品金织纻丝衣一袭的情节。
金织衣属于皇室贡品云锦中的一种织造工艺,绣有龙、凤、蟒以及吉祥图案,也会织金丝,通常称为织金。
明代皇帝喜好赐服,以示恩荣,我们知道,明代服饰体系中,赏服包括蟒衣、斗牛、飞鱼等。而“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
《尚食》中,就有永乐皇帝给大臣赐该件服饰的情节。
另外,《尚食》里,还有一些关于补服的镜头,明代官员有补服制度。官服中在常服胸前、背后绣有禽兽图案的补子,称之为补服。
补服图案也用来区别官员职位高低,不过,补服有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只属于官员服饰。这些,在剧中都事无巨细地体现了出来。
结合这些看,不得不说,欢娱做的剧还是有品质在的。如果细细咂摸,会从中寻到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醇厚。
带着这些细节再去看剧,仿佛人物和故事都活了起来,就像我们穿越到古代,看到了曾经的一隅,那种感觉,甚是奇妙。
希望以后欢娱能有更多这样精致的电视剧,既提高我们的审美,也帮助我们汲取文化养分,认真了解和发扬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
总有一天,华流就是顶流,中国文化火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