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价钱请来一帮演技派,结果就拍出个这?看完《第八个嫌疑人》,估计不少观众心里就憋着这口气。影帝张颂文、实力派林家栋、新晋男神孙阳,甚至还有转型颇成功的导演大鹏,这阵容,说句“王炸”不夸张吧?结果,电影上映后,口碑却像坐了过山车一样,直线下滑,评论区更是哀嚎一片:“就这?也好意思上院线?”
咱先不急着批判,先捋捋电影讲了个啥。故事改编自1995年震惊全国的番禺大劫案,一群亡命之徒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运钞车,数额巨大,还造成了一名警察的牺牲。主犯陈信文和他的堂弟陈欣年逃之夭夭,销声匿迹二十多年。老刑警王守月锲而不舍地追凶,最终将改头换面的陈信文绳之以法。
这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挺带劲?真实案件的刺激性、警匪之间的斗智斗勇、时间跨度带来的悬念感,感觉妥妥的爆款预定。然而,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说是犯罪片,却拍得像流水账,紧张刺激的抢劫现场,被处理得平淡无奇,像小学生过家家一样。持枪、对峙、逃亡,这些本该充满张力的元素,在电影里都显得软绵绵,毫无力量感。
更让人无语的是剧情的逻辑。几个劫匪,前一秒还在广东,后一秒就跑到边境了,中间的逃亡过程完全省略,仿佛用了任意门。陈信文和妻子相识相爱的过程也一笔带过,两人之间的情感基础薄弱,让人难以相信他能为了这个家庭放弃逃亡。最让人吐槽的,莫过于王守月找到陈信文的方式——刷朋友圈。二十多年过去了,案件早已尘封,王守月竟然在朋友圈里发现了陈信文的踪迹?这也太儿戏了吧!导演,您是把观众当傻子吗?
这种敷衍的态度,也体现在人物塑造上。陈信文作为主犯,本应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他身上既有亡命之徒的狠辣,也有对家人的愧疚和无奈。然而,大鹏的表演却显得用力过猛,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挣扎,他五官乱飞,表情夸张,反而失去了真实感。尤其是在勒死堂弟那场戏,观众非但没有感受到人物的痛苦和矛盾,反而觉得有些滑稽。
其他演员的表现也同样令人失望。张颂文饰演的何蓝,作为王守月的战友,在电影中只是一个工具人,他的牺牲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太大的 emotional impact。林家栋饰演的王守月,也缺乏一个老刑警应有的敏锐和洞察力,他的执着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孙阳饰演的陈欣年,虽然在某些场景中展现了不错的演技,但整体上还是显得比较单薄。
整部电影,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或许就是齐溪的表演。她饰演陈信文的妻子,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女人。在得知丈夫的真实身份后,她所表现出的震惊、恐惧和绝望,都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然而,一个配角的出色表演,终究无法拯救整部电影的崩盘。
有人说,电影的失败是因为剧本太烂。诚然,剧本的逻辑漏洞和人物塑造的不足,是电影最大的硬伤。但导演的失职也不可忽视。一部好的电影,不仅需要一个好故事,更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导演需要通过镜头语言、画面调度、剪辑节奏等手段,将故事的魅力展现出来,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而《第八个嫌疑人》的导演,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或许有人会为电影辩解,说它毕竟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不能随意发挥。但真实事件改编,并不意味着要照本宣科,更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电影的艺术性。相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更应该注重细节的刻画,更应该注重人物的塑造,更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故事的真实力量,才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再看看电影的宣传,主打“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却又在片尾加上一句“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让人感到困惑,也让人怀疑电影的诚意。既然是虚构的故事,为什么还要打着真实事件的旗号来宣传?这不是欺骗观众吗?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023年9月12日,《第八个嫌疑人》的票房只有3.6亿,豆瓣评分也只有6.2分。这个成绩,对于一部拥有如此豪华演员阵容的电影来说,无疑是失败的。对比同档期上映的其他电影,《孤注一掷》票房突破36亿,豆瓣评分7.3;《封神第一部》票房突破26亿,豆瓣评分7.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第八个嫌疑人》的口碑和票房双双失利。
一部电影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缺一不可。而《第八个嫌疑人》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它没有抓住这些关键因素。它空有一手好牌,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打成了“对三”。这不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也是对电影艺术的亵渎。希望未来的电影创作,能够吸取《第八个嫌疑人》的教训,不要再浪费好演员、好题材,不要再让观众失望。与其炒作噱头,不如踏踏实实讲好故事,这才是电影创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