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在这个春晚中是怎么了?
最近,有"德云一哥"之称的演员在台上频频出现笑场、失误,状态也显得迷离;许多观众纷纷表示对这样的表演"看不下去"。
说实话,岳云鹏的"翻车"事件并没有令人感到意外。近年来,德云社似乎总是陷入负面新闻的漩涡。

2022年,德云社演员张九男被曝出轨丑闻,不仅家暴妻子,还背叛了婚姻。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传出的王九龙的随地大小便的陋习和陈霄华醉酒后侵入女租客家中的事件。
要说最轰动的,还得是张云雷的"地震玩笑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拿地震灾民开涮的行为是不是太过分了?官方都看不下去了,点名批评他。
但是他吸取教训了吗?并没有。几个月后他再次传播低俗段子,这回还模仿京剧名角,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每次出了问题,郭德纲就得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道歉、停演、整改,这些都是必须的流程,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
然而,在这种混乱中,总有一个人始终保持着超然。
于谦从不随意站队,也不参与内部纷争。他在微博上发声,基本都是在关键时刻为了相声艺术发声。
表面上看似无意地参与其中,实际上他们聪明绝顶。德云社的闹剧,哪一次不是由于他们的名声过于响亮而蒙眼狂奔呢?反观于谦,他从来都不会炫耀,亦不会张扬,反而一直保持着专注于自己的表演。

你觉得他不懂德云社的江湖,但其实恰恰相反,因为他太懂,才选择了这种处世方式。
因此,当我们看到岳云鹏在春晚上的失态,便能更加理解为何于谦能在德云社的风风雨雨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一方净土。
这是聪明人的必然选择,而非偶然。
这个东西的来历,要从20多年前的那场相声说起……

在2000年的北京,一场名为《拴娃娃》的相声让这两个人的命运从此紧紧相连。
第一次合作搭档的郭德纲和于谦,在演出结束后,两人激动地握着手,却没想到这一握,就持续了20多年。
于谦看到郭德纲身上的真功夫,即他对相声的执着和创新精神。他认为“这个搭档能成”。而郭德纲也发现,于谦并非普通的“捧哏”,他身上的老北京风骨和灵气正是他所需要的。

很快,"郭于"组合因其接地气的表演段子和人物刻画而备受大众喜爱。他们的创作演出常常让人们捧腹大笑。无论是台上的逗趣表现还是捧场配合,都配合地十分紧密,宛如一场默契十足的精彩表演。
两人在台下结成好友,一同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巡回演出。
直到2004年,水到渠成的事终于发生了——德云社的成立。
按照常理,于谦作为德云社的元老,搭档郭德纲多年,理应得到一些奖励或回馈,但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于谦在德云社始终只是一名“打工人”。

"我就是爱说相声,其他的事情别找我。"于谦的态度很明确,被有些人说傻,失去了发财的机会。
然而,深入思考后可以发现,这恰恰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在德云社的发展过程中,有多少是被资本裹挟着前行的呢?有多少人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然而于谦却是个例外。
他的这种清醒和洒脱,源自于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我是一个艺术工作者,而不是老板”,虽然这句话听上去简单,但却蕴含了他最深的智慧。

因此,当郭德纲为德云社的发展费尽心血时,于谦可以保持对相声纯粹的热爱。这份“不争”的态度反而令他在德云社的地位更加稳固。
现在的德云社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剧场,但于谦仍然是他,既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刻意标新立异。他的处世之道,可以说是精明,也可以说是洒脱,但都透露出一个“稳”字。
别看于谦在相声界中一副老实人的样子,但其实他可不仅限于在台上的表演能力。实际上,他的本事,可远不止那一套......

说到于谦的"不差钱",这可不是吹牛。
他父母都是石油专家,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这种家庭背景,让他有种与生俱来的从容。和其他人相比,他的生活显得轻松许多。
别人为了生计在娱乐圈拼命,他却在12岁时就任性地爱上了相声。
“我就是喜欢,所以去了北京曲艺团。”这就是他简单而纯粹的理由,决定了他退学走上艺术之路。在曲艺团的日子里,他结识了众多相声界的大咖,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很多人都不清楚,在郭德纲没有出名之前,于谦在北京就已经拥有了数十套房产。于谦在投资股票、房地产方面的眼光独到,都有自己的规划。
要说他最让人羡慕的地方,那还得是北京的私人马场。马场规模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拥有上千匹名贵马匹和其他动物。
在闲暇时光,他写下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了这一切。这书名起得很于谦,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别看于谦在台上总是出演老实人,但在戏外他可是不含糊的。毕业于北电表演专业的他,还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客串和出演,如《编辑部的故事》、《李卫当官》以及《老师.好》等,每一次出场都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于谦并不需要德云社的股份来证明自己,相声对于他而言,更像是一种热爱,而非谋生的手段。
正是这种"不差钱"的信心,使得他在德云社的风波中始终保持淡定。

郭德纲和于谦虽然是最默契的搭档,但实际上他们的人生道路却截然不同。
对郭德纲来说,相声是他生命的全部,也是他所有心血的倾注对象。从小剧场到创立德云社,他一路努力推动着相声行业的发展。
他时刻都会用"贫瘠的土地长不出好庄稼"这句话来说明问题。
所以这些年来,你会看到德云社一直在往娱乐圈发展,包括让徒弟们上综艺、演电影等等。这种行为看似是已经忘记了相声的初心,但实际上,郭德纲是在为相声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遗憾的是,越是向前冲,束缚反而越多。
再看相声界,像于谦这样对待相声的态度相当纯粹。无论在面对德云社的各种状况,他始终坚守着"不从众,不迎合,不过分"的原则。
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于谦这么厉害的人不自己开个社?
他的行为准则反映出这样一种处世哲学:人活一世,不必给自己身上添加那么多不必要的包袱。

德云社现在的困境就是被资本过于捆绑了,徒弟们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地制造话题,一个个都想崭露头角,成为"德云一哥"。
于谦选择做一个单纯的表演者,虽然看似少了很多机会,但其实是最大的智慧。他不用为整个德云社的经营和管理操碎了心,不需要管理一帮难缠的徒弟,更不用在资本市场上玩命竞争。
这样的选择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热爱的表演中。
这种洒脱,源自他骨子里的清醒。"相声是我的爱好,但不是我人生的全部。"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或许会被骂不专业。

但于谦凭借其深厚的功力,在这个平衡之间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一个相声人全力以赴,另一个钟爱艺术却不受束缚,两种选择,无对错之分,只是人生态度的差异而已。
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于谦的选择似乎更胜一筹。至少,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些年来,只要德云社有事情,大家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于谦怎么看待这件事?
于谦在镜头前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该吃吃,该喝喝。但如果你真的认为他对此毫不在意,那你就太小看这位老艺术家了。
记得有一回,郭德纲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于谦在微博上回应了。他的回应不咸不淡,既没有明确站队,也没有煽风点火,但态度很明确:该说的说,该闭嘴的时候坚决闭嘴。
“身外之物,皆随缘而定。凡事不强求,有求必应。”这是于谦的人生信仰。

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他对哲学独到的见解和最高明的处世之道。
在德云社最动荡的时期,有很多人想要把他拉下水。何云伟的出走、曹云金的背叛、张云雷的事故,哪一次舆论不都是铺天盖地的呢?但是于谦一直稳如泰山,既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人称呼他为"老狐狸",实际上这只是聪明人的自我修养。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中,能始终保持初心的人实在不多。
现在的德云社已经走向了成熟。徒弟们为了名利,各种手段都会用上。但于谦这个相声演员从不参与那些无谓的争斗,而是始终专注于他的舞台表演。

这不是他胆小,而是他真的看透了名利场的本质,有人深陷其中,有人全身而退。
回头看于谦这些年的选择,我们就会更能理解:“无欲则刚”这四个字的分量,特别是当我们看到岳云鹏在春晚上的尴尬表现时。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于谦用他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实在的处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