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商标竟要死灰复燃,商业伦理底线何在?

李哥vlog 2025-04-11 15:03:00

近日,石家庄某公司试图申请"三鹿"商标的消息,如同一具从商业伦理坟墓中爬出的腐尸,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铜臭味。这种试图将民族伤痛包装成商业符号的行为,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亵渎,更是对商业伦理底线的公然践踏。当商业利益试图凌驾于社会良知之上,我们不得不质问:这个时代的商人,究竟还有没有不可触碰的底线?

三鹿奶粉事件不是普通的商业失败案例,而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近三十万受害婴幼儿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难以愈合的创伤。那些因肾结石痛苦啼哭的婴儿,那些奔波于医院与法庭之间的父母,构成了共同的伤痛记忆。如今竟有企业试图将这一象征耻辱与悲剧的名称重新推向市场,这种商业行为已不是简单的"不恰当",而是对社会良知的公然挑衅。商业伦理的沦丧,在此刻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这种"秽土转生"式的商标抢注行为,暴露了部分商人病态的逐利逻辑。在他们眼中,即便是民族伤痛也能被异化为"品牌价值",社会记忆不过是待价而沽的商品。这种思维模式背后,是商业伦理的全面崩塌——当一切皆可买卖,包括耻辱与伤痛时,商业就彻底异化为吞噬社会价值的怪兽。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案例绝非孤例,从"地沟油"到"毒胶囊",总有商人试图从污名中榨取剩余价值,这种商业达尔文主义的蔓延,正在腐蚀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

商标局的果断驳回值得肯定,但仅靠行政手段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构建起体系:法律层面应建立"耻辱商标"禁止清单,将三鹿这类具有特定历史污名的标识永久封存;商业领域需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将社会价值纳入投资决策;消费者更应用脚投票,让试图消费伤痛的企业付出市场代价。只有当商业行为被套上伦理的缰绳,才能避免资本在逐利道路上彻底失控。

三鹿商标闹剧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商业伦理最不堪的一面。一个健康的社会,绝不允许将民族伤痛作为商业噱头。那些试图从耻辱中牟利的企业,终将被钉在商业伦理的耻辱柱上——而这根柱子,应当比三鹿的污名更加永恒。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