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市民陆续归来。他们在享受阖家团圆的喜悦之余,与家人、朋友的交谈中,总会提及家乡的诸多“不一样”,小区环境更靓、门口通了公交车、景区游客更多,等等。每一处细小的变化,都让游子们欣喜和自豪,齐赞家乡的新气象。
市民翟明霞在长沙工作,时隔一年,回到玉门花园E区,听父母说起一件喜事:家门口开通了18路支线。附近原先没有公交车,老年人出门不方便,就在去年5月份,这趟公交路过了家门口。其他从外地归来的市民也有同感,太原的公交线路更完善了,抬脚就能坐上车。
蓝山社区网格员刘梅霞在万科蓝山小区巡查时,频频听人说起这次回来的新发现。“门口的‘断头路’打通了,开车从新义街能直接上西中环路,出门顺畅多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挂牌,春节后就能投用,老年人体检、婴幼儿接种疫苗等事项下楼就能办妥。”一件件喜事,让人们的生活体验更好。
市民张炎鑫从佳木斯回来过年,在外一年多,走进自家小区竟然有点陌生。她所在的晋源区化肥小区是个老旧小区,节前刚完成改造。院里重新铺了路面,有了整齐的停车位。楼体喷刷成了橘黄色,楼道的墙面翻新了。就连暖气管道、楼梯间的窗户,也都换成了新的。“老房子焕然一新,住着舒适多了。”家中的老人笑呵呵地说,“就像搬进了新房,挺让人羡慕。”
市民张欣慧,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医院当护士。这次回来,她开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出发前,她还在为去哪里充电发愁,可父亲在电话里的一句话打消了她的顾虑,“小区新装了充电桩,可方便了。”她回到苹果苑小区,随手扫码给汽车充上电。转身,又看到院里新添了不少健身器材,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玩耍,笑声连连。苹果苑社区网格员杨霞见到,热情打招呼:“回来啦?这次可得多住几天,咱院里变化很大。”
人们回到家乡,感受到的、听到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晋祠天龙山成为太原首个国家5A级景区;西北二环高速公路通车,太原迈入了“三环时代”;迎泽大街改造后更加气派,展现出锦绣太原的新形象;等等。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长期生活在太原的市民来说,或许对城市的发展变化习以为常,但对于游子来说,最能感触家乡的细微变化。在他们眼里,太原越变越美,“气质”越来越好。记者 李 涛 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