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移栽深度调控,陇中干旱区缓苗,半地下式窖藏,水分利用效率分级

老刘聊三农 2025-02-24 10:38:05

洋葱移栽深度调控,陇中干旱区缓苗,半地下式窖藏,水分利用效率分级

洋葱可是咱们比较常见的一种农作物了。它的特点可不少,适应能力强,耐储存,而且营养价值高。在种植洋葱的时候啊,有好多细节都值得咱好好琢磨。

就说移栽深度这个事儿吧。在不同的地方,移栽深度的要求还不一样。像在陇中干旱区,土壤的情况就比较特殊。这里的土壤有时候特别干,水分蒸发得很快。我就听一位陇中地区的老种植户李大哥说过,他以前种洋葱的时候,一开始没太注意移栽深度,种的深度太浅了。结果呢,洋葱苗刚移栽过去,就因为土太薄,保不住水,苗很快就蔫儿了。后来他调整了移栽深度,把洋葱苗栽到大概8到10厘米深的土里,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儿,和同样8到10厘米深度但不同土壤质地的地方比,砂质壤土里的洋葱苗比黏质土里的缓苗要快上差不多3天左右。因为他发现砂质壤土透气性好,能更快地和洋葱苗根系“熟悉”起来,在3天左右的时候就能看到根系开始往四周伸展了一点,而黏质土里的得再晚几天。在缓苗的这3天里,他能明显感觉到洋葱苗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叶子不再像刚开始那么发蔫,有了精气神儿。而正常情况下,这个缓苗期大概是7天。如果移栽深度太深,洋葱苗发芽生长就会受阻,可能会导致出土困难。比如说在我老家华北平原那边,有的种植户试过把洋葱苗栽得太深,15天左右的时候发现苗都还没冒出头,挖开一看,根系虽然长了不少,但是在土里拐了好几个弯还没冒出地面呢。而合适深度移栽的,7天左右就破土而出了。

在陇中干旱区,有一个办法能让洋葱苗更好地缓苗,就是半地下式窖藏。这半地下式窖藏可有不少好处呢。有个网友跟我分享过,他们在那儿种洋葱,会挖一个半地下的窖。在移栽前,先把洋葱苗在这个窖里放个3 - 5天。为啥要这么干呢?原来啊,这种窖里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湿度和温度。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外面热得不行,湿度又低,洋葱苗在窖里能避免脱水。而且这个时候,由于窖里环境的特殊性,洋葱苗的蒸腾作用比在地里正常环境下会降低不少。据他们统计,差不多能降低大概30% - 40%呢。这就好比咱们人在闷热的天气里躲进空调房就能感觉舒服很多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缓苗3 - 5天后,再移到地里,缓苗速度就比较快了,大概5天左右就能有很好的长势,而直接移栽的可能要7 - 10天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再说说水分利用效率这个事儿。在种植洋葱的时候,不同的品种以及不同的种植管理方式,水分利用效率差别还挺大的。咱们先说说品种,有紫皮洋葱、黄皮洋葱、白皮洋葱这几个比较常见的品种。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冷门的品种,比如绿花洋葱,这个洋葱在水分利用效率上就和紫皮洋葱对比明显。绿花洋葱相对来说对水分的要求没那么高,在陇中干旱区,同样的灌溉方式下,绿花洋葱能把水分利用到紫皮洋葱的1.2倍左右。也就是说,给紫皮洋葱浇100单位的水,它只能利用一部分,而绿花洋葱能利用接近120单位的水的等效价值。还有一个冷门的品种叫红须洋葱,它和黄皮洋葱比起来,在空气湿度60%的时候,红须洋葱水分利用效率比黄皮洋葱高大概20%。这和它们的生理结构都有关系,红须洋葱的叶片相对比较细而深,就像咱们吸管一样,在吸收水分和利用水分的时候更“精细”,能更好地在干旱的环境里把水分用好。

还有水分利用效率的分级呢。就像咱们上学时候的成绩分级一样。我把洋葱种植的水分利用效率粗略地分成三级。一级呢,就是水分利用效率非常高的。这就好比那些在陇中干旱区,采用了科学的移栽深度、半地下式窖藏技术,还搭配了像绿花洋葱这种耐旱品种的种植模式。这些种植模式在一个生长季里,通过精准计算灌溉量、根据土壤湿度适时调整灌溉时间等一系列措施,能做到让洋葱整个生长过程中,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作用。二级是水分利用效率比较适中的。很多普通的种植户在种植的时候,没有很精确的水分管理体系,只是大概地知道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就拿我在华北地区了解到的一些农户来说,他们种植洋葱的时候,有时候按照老经验,在天气稍微热一点的时候就多浇一点水,没有考虑到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洋葱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利用效率就没有那么高,不过也比三级要好。三级就是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低的了。有些新手的种植户,或者是一些没有考虑到当地干旱情况的地区,灌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漫灌这种比较浪费水的方式。在华北我认识的一个种植户小周,刚开始种洋葱的时候不懂,看到别的地方漫灌,他也跟着漫灌,结果洋葱长得一般,还浪费了好多水,水分利用效率低到了只能达到理想水平的50%左右。

咱们再回到移栽深度这事儿。有时候不同的土壤环境下,同一品种洋葱的移栽深度还得微调。比如说在华南地区的一些红壤上种洋葱,和在西北的黄土上种洋葱,即使是同样的绿花洋葱品种,因为红壤的肥力、保水性和黏性等性质和黄土不一样,移栽深度就可能要在陇中干旱区的基础上再调整个1 - 2厘米。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华南地区的种植户分享,他一开始在红壤种洋葱就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按照在华北看到别人种洋葱的深度来移栽,结果发现洋葱苗长得慢而且容易倒伏。后来他就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把深度调整了一下,洋葱苗的生长就有了改善。

咱种植洋葱啊,还得考虑到不同的种植场景。像在居家阳台种洋葱,主要是为了观赏或者自己小范围种点尝尝鲜。这种情况下,水分的管理可能就不是那么严格。但是我朋友小赵在阳台种洋葱的时候就发现,他把洋葱种得太密了,结果每株洋葱得到的水分和养分都不充足,而且因为互相遮挡,通风也不好,长得就很慢。后来他重新调整了种植间距,按照每株间隔10 - 15厘米的样子重新种了一茬,洋葱就长得好多了。而在咖啡厅等公共空间种植洋葱来做装饰的话,就更要注意美观和持久度。这些场合可能会有空调等设备调节温度和湿度,这也会影响到洋葱的生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策略。

从这些种植洋葱的不同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种植洋葱虽然是一件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事情,但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可不少。不同的地域、品种、种植方式等等都会对洋葱的种植效果产生影响。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啊,如果我们要在一个城市中心的屋顶花园种洋葱,既要考虑到美观、节省空间,又要考虑到水分利用效率,应该从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怎么规划洋葱的种植呢?希望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