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非洲的一个小岛上惊现了一座中国古墓。
要知道中国和非洲之间间隔的不是小沟壑,而是两个大洋。
更加令专家感到错愕的是,当地的黑人还称自己是中国的后裔。
不仅生活习惯都和中国人十分相似,就连面貌上也不同于传统的非洲黑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他们真的是中国人的后裔,又怎么会出现在非洲这么遥远的地方上呢?
帕泰岛上的神奇种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非洲姑娘夏瑞福就借着时代的契机跨越重重山海来到了中国求学。
夏瑞福本人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还说的一口流利的汉语,周边的同学都评价她,如果不是她黑色的皮肤和卷卷的头发,都要以为她是一个中国人了。
面对这样的评价,夏瑞福的回答却让大家大吃一惊,她表示自己本来就是中国的血脉,自己身边的亲人也都是华夏子孙。
起初,大家只以为夏瑞福的祖上有过混血经历。
不过了解她的才知道,她所居住的地方名叫帕泰岛,这个岛上的岛民都表示自己是中国的后代。
这不禁让人感到十分奇怪,不管是从距离上还是从他们的外貌上都无法和中国扯上一点关系。
夏瑞福见身边的人不相信,于是她将自己家乡世代流传下来的传说说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听。
夏瑞福娓娓道来的故事不像是编纂,考古专家团队也注意到了这个姑娘身上的奇遇,他们对夏瑞福进行了系统的采访和评估。
事实结果让在场的专家都感到十分的新奇,夏瑞福虽然乍一看是个实打实的非洲姑娘,但是骨骼上和基因里确实更加和亚洲人相仿。
难道真的如夏瑞福所说的,她其实是中国人的后代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2010年的十月,考古专家团队来到了帕泰岛这个神奇的小岛上,决定一探究竟。
等他们刚上岛,就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场景。
这里不仅有汉字,还有很多中式的建筑,虽然和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样式有些出入,但是不难看出有古代中国的影子。
事情进行到这里,专家们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考量,这位名叫夏瑞福的非洲女孩所言非虚,只是这究竟是如何造成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帕泰岛上的村子名叫上家村,这个名字也带有很浓重的“中式”风味。
当地人解释道,祖先们曾经自称为上家人,为了纪念他们,村子就称为上家村。
在这里呆的越久,专家们就更加确信,这个村子里的人一定和古代中国存在着某种联系。
他们吃饭使用的也是筷子,甚至还会生产瓷器,造纸也不在话下。
而这些行为和原生非洲人的习惯是截然不同的,亚洲和非洲之间间隔了两个大洋,自然也不可能存在着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于是专家们决定对帕泰岛来一次系统的“检查”,他们相信一定能在这个神奇的小岛上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考古遗迹。
追根溯源到郑和下西洋果不其然,经过了多天的排查研究,加上当地居民的介绍引导,专家团队找到了一处古墓。
一般对于传统的非洲人来说,墓穴都是面朝西北方向的,因为他们大都受到西方的影响信奉着伊斯兰教或者基督教,西方是他们传统“天堂”的方向。
而有一处不同,它特立独行的朝着东北方向,在一众墓穴中格格不入,从宏观上来看,这个方向,正是中国的方向。
专家们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多种证据表明,这个方向的不同绝对不是巧合,于是他们决定进入古墓进行考古。
这个古墓内部的装饰和专家们想象中的一样,充满了汉家人的特征,不仅有汉字,还有瓷器金银的陪葬。
只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很多陪葬品都已经失窃,这也是令专家们感到遗憾的地方。
进一步对墓穴中的物品进行研究之后,专家们逐渐分析出来了这个墓穴的存在时期
墓穴中的汉字形态和瓷器花纹都表明,这很大概率是明朝时期留存下来的。
而这墓穴的主人,多半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商人或是外交官员,只是参考物料太过稀少,又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所以无法精准的确认墓主人的身份。
虽然不能确定这墓穴的主人究竟是谁,他们又是因何留在了这个小岛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小岛上,真的曾经生活着中国人。
而现如今帕泰岛的居民,也确实存在着中国人的后代。
如果提到明朝有什么和外国交往的经历,那么大部分人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个人的身影——郑和。
郑和是明朝时期皇帝身边的内官,因为七次远渡西洋而青史留名。
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事实上,郑和为什么下西洋,又究竟去到了多少地方,都没有十分明确的说明记载。
但是确实能在已知晓的史料当中了解到,郑和到过的三十多个国家当中,就有东非的国家,这样就和帕泰岛的传说串联了起来。
也许郑和或是郑和的下属曾经到达过这个非洲的小岛,并且因为一些原因而无法返航,只能在当地生活下来,结婚生子,一代一代的传承,
虽然中国的明朝时期是非常鼎盛的一个王朝,郑和所带出去的珍宝也引得很多周边小国臣服朝拜,甚至于锡兰的王子,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背井离乡也要来看看天朝上国的风情。
但是相比于现在,当时的很多技术都是非常落后的,不管是船只的性能还是救援技术,都无法保证下西洋的船队能够完好无损的返航。
所以专家们猜测,帕泰岛上的中国人,也许是遭遇了不可控的灾难,无可奈何的登岛,并且得到了当地人的接纳。
他们分享了中国的造纸术和养蚕技术,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等到稳定下来后,又与当地人结合,于是产生了现如今的帕泰岛人。
促进中非友好往来的纽带考古的结果对于中非两地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层关系的逐渐显露也让中非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
而在此之前,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本就存在着不可割舍的友情。
19世纪对于亚非国家来说是非常黑暗的一段日子,同样经历了被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他们更能够携手向前。
在新中国面临着外交困境之时,非洲“兄弟”曾经向中国伸出过援助之手。
而在非洲面临着发展困境时,中国在自己的经济都举步维艰的状况下,还是慷慨解囊的砸了家里的存钱罐。
这样的交往加上祖先早就铺垫好的情谊往来,无疑让中非之间的合作更加的顺利。
郑和下西洋本就是利国利民,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只是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已经到了21世纪,祖先的贡献还有余温返来。
有了实证,非洲帕泰岛的一些居民开始要求认祖归宗,流浪了多年的他们也渴望获得中国的认可,也许是中国人基因里的落叶归根的念头影响,他们对于血缘认证非常的执着。
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太久,况且当初留在岛上的中国人也是少数,数百年来的交流繁衍,让当地的混血儿和原住民已经无法进行区分。
要进行单纯血缘上的判定,着实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况且他们在当地有自己的国家政府,进行身份认同不是一件可以草率的事情。
在多方的商讨解决下,中国派出专门的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涉,在帕泰岛选址修建了一座郑和纪念碑,一来是纪念郑和的功绩,二来还能安慰当地居民的思祖之情。
有了这一层关系,非洲和中国之间的友谊就更上一层楼了。
而其实,帕泰岛的神奇经历并不是个例,在福州还惊现过斯里兰卡的嫡室公主,加蓬共和国的总统的父亲也是个实打实的中国人。
他们有的是因为古代的时候的商人流落在外,有的则是近代之后中国战乱迫不得已背井离乡,还有的就是像郑和下西洋这样,为外交文化做出贡献却遭遇不测被迫流浪。
而现如今中国发展的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富强,也有更多的华裔来中国寻根。
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而且带动了全球的文化经济甚至政治上的交流,加强了中国和很多国家之间的联系。
除了华裔,还有很多的外国友人也非常欣赏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环境,努力的想要获得中国的“身份证”。
不过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难度的,中国绿卡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难办下来的通行证,这是国家对中国公民的保护,也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