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东京,秋意渐浓。
不过,日本政坛的气氛可不像秋天那么平静。

随着石破茂正式就任日本首相,新一届内阁的人事安排也陆续揭晓,其中一些颇具深意的任命,犹如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国际社会激起阵阵涟漪。
舆论场上,关于石破茂政府“向东看”的猜测甚嚣尘上,而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放在任何国家都适用。

石破茂的上台,意味着日本政坛将迎来新的格局,而新政府的人事任命,无疑是观察其政策走向的风向标。
不出所料,石破茂在人事安排上展现出了“大刀阔斧”的风格。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几张熟悉的面孔:原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有望留任,这位曾担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的政坛老将,一直以来都对中日关系保持着高度关注;新任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则以其对前任政府对台政策的公开反对,表明了在中日关系上的谨慎态度;而新任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更是多次访华,并被授予湖南长沙“荣誉市民”称号,其对华友好立场可见一斑。
这一系列人事安排,犹如一记记重锤,砸向了原本就暗流涌动的日本政坛。

一些媒体和学者将此解读为石破茂政府释放出的“亲中”信号,认为日本正在调整其外交战略,试图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寻求更加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日本新政府的战略考量**
石破茂政府的“转向”并非无迹可寻。
近年来,日本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曾经的“舒适区”已经不再“舒适”,迫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日本经济长时间不景气,社会问题越来越明显,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如何重振经济、改善民生,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
日本经济一直很依赖国外市场,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着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日经贸关系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不断对盟友施压,要求其承担更多责任,甚至不惜以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盟友利益。
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都受到美国的掣肘,对美关系的不对等性日益凸显,引发日本国内的强烈不满。

亚太地区的局势也在悄悄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如果继续一味地“一边倒”,将自身完全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势必会损害自身利益,甚至将日本拖入危险的境地。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石破茂政府深知,唯有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寻求更加平衡的外交政策,才能为日本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和中国的合作,肯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
新内阁成员名单一出炉,就引起了日本国内的热烈讨论。

一些右翼势力对石破茂政府的“亲中”倾向表示担忧,认为这将损害日本的国家利益,甚至有人批评石破茂“背叛”了日本。
面对质疑,石破茂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
新任外相岩屋毅在记者会上说,如果日本一直对中韩两国有敌意,那么日本的外交会非常困难。

这番言论,被外界解读为石破茂政府对新外交政策的“政治宣言”。
事实上,石破茂政府的“亲中”立场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竞选期间,石破茂就曾多次表示,要与中国建立“成熟而稳定的关系”,并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分歧。

而在其上台后的首次施政演说中,石破茂再次强调了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性,并表示将致力于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石破茂政府之所以选择在此时释放“亲中”信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这首先是日本国内政治角力的结果。

长期以来,日本政坛对华政策存在着“鹰派”和“鸽派”之争。
石破茂属于自民党内的“鸽派”代表人物,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与中国之间的分歧,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而此次石破茂能够成功当选首相,也与日本国内要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呼声高涨有关。
其次,这也反映出日本人对自己实力的清醒认识。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日本已经意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已经无法单独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必须寻求与中国合作,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最后,这也是日本对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务实选择。

现在,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不确定和不稳定factors越来越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日本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而这离不开与中国这个重要邻国的合作。
石破茂政府的“转向”,为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不过,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敏感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中的障碍,两国关系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在经济上,中国和日本是好伙伴,双方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有很多合作机会。
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

中日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面对很多共同的挑战,需要携手合作,一起应对。
当然,我们也得明白,中日关系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日本的一些右翼势力至今不肯正视过去的侵略历史,甚至还想美化那些行为,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成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
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很敏感。
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问题,和“台独”势力关系暧昧,这不仅违反了中日之间的四个政治文件,也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基础。

最后,钓鱼岛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现实威胁。
日本政府不听中国的多次提醒,一直在钓鱼岛问题上单方面行动,结果两国关系一直紧张。
石破茂政府的“亲中”姿态,为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ultimately取决于日本能否拿出足够的诚意和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妥善处理敏感问题,与中国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对于中方而言,我们乐见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也愿意与日本新政府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回到正轨。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日本新政府的“善意”进行谨慎评估,切不可盲目乐观。

历史告诉我们,日本对中国的政策变化莫测。
过去几十年,日本对中国的政策时冷时热,这主要跟日本国内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对中国的看法变化有关。
因此,对于石破茂政府释放出的“亲中”信号,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切不可盲目乐观,更不能放松对日本的警惕。

我们要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抓住机会,推动中日关系向好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坚定保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
总的来说,中日关系正迎来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希望日本新政府能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与中方相向而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来。

改善中日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对于中国来说,始终敞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大门。
但“亲”也好,“疏”也罢,归根结底,要看日本如何抉择,如何行动。
中日关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就像一场未知的旅行。

一方面,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的基础。
***经贸合作的深厚基础**:尽管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但中国连续多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这充分说明了中日经贸合作的韧性和潜力。
***地缘政治的现实需求**: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都面临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重任。

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是双方共同的愿望,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然而,另一方面,中日关系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双方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才能避免两国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日本一些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也影响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对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很重要。
如果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情,中日关系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钓鱼岛问题的现实威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系列单方面行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也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中日关系不仅影响两国人民的幸福,还关乎整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有句老话,下棋时一旦棋子落定,就不能后悔。
这句话用在中日关系上也十分贴切。
中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对日政策,那就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友好合作的中日关系。

中国希望和日本在互相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加深各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求同存异是主基调**: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需要双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
***底线思维是主原则**: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国家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日本新政府的“亲中”姿态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我们期待日本新政府能够着眼长远,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信源:《“如果我们一直说‘厌恶中韩’,那日本外交就搞不成了”》中国经济网2024-10-04 08:08
《石破茂将任日本首相,“临时驾照”要“转正”仍待考验》封面新闻2024-09-29 19:39·
《石破茂将于10月1日就任日本首相 石破茂:考虑在美设自卫队基地》 央视网2024-09-29 14:38
《日媒:石破茂基本敲定自民党高层和内阁人事安排》 央视网2024-09-30 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