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更新换代7次,你知道的代表品种有哪些?

海盐切片 2025-03-02 08:27:27

你听说过玉米的那些老牌品种吗?

我们都知道,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你知道玉米的品种更新换代有多快吗?

有人说,玉米品种的变化速度就像手机更新换代一样快。

玉米真的有这么高的频率在更新换代吗?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玉米品种的历史变化,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玉米的第一次更新换代:从农家种到杂交种

第一次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当时,玉米还主要是农家种,产量低,抗病性差。

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首批杂交种玉米如新单1号、白单1号等面世了。

这些品种虽然在推广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玉米种植进入了杂交时代。

可能你已经不记得当时的具体品种名字,但农户们从中尝到了杂交种的甜头,开始大规模种植,这就是现代玉米种植的开端。

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更新换代:中单2号的霸主地位

改革开放后,农业政策的改革让土地分田到户,农民有了自主选择种子的权利。

这个时期,种子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品种,其中中单2号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品种。

事实上,中单2号不仅在京津冀地区广受欢迎,还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也占据了大片种植面积。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品种连续17年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真是不可小觑。

第三次更新换代:双交种的兴起

1987年,是双交种玉米品种如丹玉13、掖单2号崛起的年份。

这些品种除了产量高、抗病性强,更重要的是适应力非常强,有效提高了玉米的整体品质。

还记得那时候,市场上几乎被这些名品种占据,尤其是丹玉13的推广面积,每年都超过5000万亩,狠狠地在玉米品种史上留下一笔。

掖单13的时代:第四次更新换代

1994年,掖单13这个名字开始响亮起来。

这个品种因为高产量,迅速被农户们接受,并大量推广。

掖单13的每年推广面积在长达七年时间里超过3000万亩,使得其他品种望尘莫及。

它的成功可以说是农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直到新一代的品种如农大108出现,才逐渐失去了它的主导地位。

第五次更新换代:农大108的辉煌时期

2000年以后,农大108、豫玉22等一大批新品种开始走进农民的视野。

尤其是农大108,它以高产、抗病强和适应广泛的特点深受欢迎,每年的推广面积竟然都在3000~4000万亩,成为那段时间玉米种植界的明星。

到了2006年,虽然有了其他新品种的竞争,农大108依然保持着高达1000万亩以上的推广面积。

第六次更新换代: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统治

2004年,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代表的新品种开始崛起。

这些品种不仅抗病性强,而且稳产高产,几乎完美取代了农大108的市场地位。

尤其是郑单958,年推广面积最高达到5000万亩,大有一统玉米市场的势头。

这个品种,甚至霸榜长达15年之久,至今仍然是很多农户的首选。

最近的第七次更新换代:新一代代表品种的崛起

2016年以后,新一代的玉米品种开始冒头。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种质资源为基础,推出了许多新的优质品种,如浚单20、京科968等。

这些品种虽然没有前几个品种那样霸榜全国,但在一些地区确实成了主要种植品种。

比如,京科968在东华北地区的推广面积每年超过2000万亩。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新品种的推广速度不如之前,但这恰恰说明了市场竞争的激烈。

总结来说,玉米品种的七次更新换代不仅反映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也展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农户们也不断尝试新的品种,希望能找到产量高、抗病性强的最佳选择。

或许,这正是农业的魅力所在,每个新的突破都带来新的希望和挑战。

通过了解这些玉米品种的更替,我们不仅看到了一段农业发展的历史,还能体会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你是否也觉得,农业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每次的突破都值得期待呢?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玉米品种的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思考,也许你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类似的故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