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反馈,说自己的孩子,玩起手机来几乎可以用“走火入魔”这四个字来形容:一玩就是一整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和家人说话,用家长们的话来说就是:“连魂魄都被手机给勾走了……”
家长们当然知道,沉迷手机游戏的行为,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和伤害,但是,从家长的内心来说,却又感到万般无助和无奈,为什么呢?
因为家长们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孩子就是改不掉玩手机的坏毛病,甚至随着父母的过度干涉以及管教,孩子们的成瘾行为,反而变本加厉了——(白天)玩手机的时间更长,熬夜玩游戏的情况更严重,与父母的关系更紧张,孩子的脾气更暴躁等等。
就像有一个家长哭诉到:“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孩子压根就不听你的,你越管越反叛,哎,现在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沉迷游戏的行为为什么总是屡教不改,屡禁不止呢?到底是什么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呢?
著名心理学家梅尔兹曾说:
“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吻合。”
什么是“自我意象”呢?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做事情的风格或思维观念。比如,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人,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就会尽可能的趋向于“善良”;
同理,一个自认为“拳头”就是真理的人,一旦脾气不对付,他就习惯性的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决定我们行为的,实际上是我们深信不疑的思维观念(自我意象)——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准。
而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会沉迷手机游戏,排斥和父母沟通,拒绝听父母的意见,不愿被父母所改变,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实际上同样存在着与之相吻合的思维观念。
也就是说,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维。
但是很多家长,从不考虑这一点,他们遵循的教养原则是,看不惯就训斥责备,说不听就打骂咆哮,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无功而返,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充其量只是打压了孩子的行为,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思维观念。
这就好比我们的电脑运行得非常缓慢,甚至经常“死机”,导致我们很生气,于是我们拍桌子,摔键盘,砸鼠标。
但是,要不了多久,电脑照样出现问题,卡的要死,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结果,我们更加气急败坏,怒火中烧,甚至把施暴的对象对准了电脑屏幕。
同理,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父母打骂训斥加咆哮,这无异于拍桌子摔板凳砸鼠标,压根就没有把时间精力放对地方,反而会制造出更多新的问题,例如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内向、反叛、自卑等等。
因为导致孩子手机游戏成瘾以及其他反叛父母的行为,这其中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思维观念出了问题。
因此,与其说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屡教不改,倒不如说是父母压根就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帮孩子塑造积极正向的思维观念呢?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孩子消极负面的思维观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当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大多数父母会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有以下四种:
指责型:
“你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老是玩手机呢?”
“你总是说话不算数,你真的太让我失望了!”
讨好型:
“妈妈求你了,别再玩游戏了好不好?”
“你能不能少玩点手机,多看点书呢?”
超理智型:
“你成绩这么差还好意思整天玩手机游戏?”
“你这样玩下去能考上好的高中\大学?”
打岔型:
“有什么不开心的你跟妈妈说说……”
“游戏有那么好玩吗?要不要学个才艺?”
而长期使用以上这四种负面消极的沟通模式(一种或多种并用、交替)与孩子沟通,则容易促使孩子发展出以下的思维观念:
1.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是一个让父母失望透顶的人。(指责型)
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爸妈根本奈何不了我,我想怎样就怎样。(讨好型)
3.我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我纯粹就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没救了……(超理智型)
4.爸妈老说这些没用的东西,我根本就不想跟他们说话,因为说了他们也不懂。(打岔型)
当孩子对以上思维观念深信不疑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发展出更多与之吻合的行为(或观念)。
例如:
1. 不听父母的教导,固执己见,继续干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而且父母越反对,孩子越要做。
2. 性格越来越孤僻、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对父母反叛的行为也越加严重。
3. 干脆破罐子破摔糟糕透顶算了,通过沉迷游戏,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和不如意,并渴望通过在虚拟世界中找到自我价值以及认同感。
4. 拒绝和父母沟通,失去了和父母沟通的耐心和信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打岔的父母,由于习惯性的不正视问题,而是把问题压抑在内心,一旦爆发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因此,早已看透这一切的孩子,就会选择自我封闭,不愿和父母吐露内心的想法,因为他们已经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往往以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待。
孩子的思维观念深受父母思维观念的影响
另外,孩子的思维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思维观念。
正如俗话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道理。换句话说,如果父母在家里,都是整天手机不离手,把看手机,刷视频和朋友圈看得比陪伴孩子还重要,那么势必导致孩子产生“玩手机胜于一切”的思维观念;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孩子一旦沉迷手机游戏之后,就会变得孤僻内向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玩手机比人际交往(与家人相处)有趣得多,而这一观念的形成,不得不说父母有“上梁不正”的“功劳”。
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帮助孩子重新塑造新的思维观念,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评论区留言,我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