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被下架!大数据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要求

CSR环球网 2021-07-09 16:15:28

7月4日,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消息,“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公众对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重视正在加强。这一次也不例外,大家对滴滴出行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的事情感到愤怒。

滴滴出行作为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企业,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当互联网的脉络延伸至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对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了新的要求。

“滴滴出行”App中的信息有多重要?

按照滴滴招股书的数据,滴滴业务已拓展至15个国家的近4000个城市与地区。在中国,截止2021年3月31日,滴滴已经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月平均活跃用户数为1.56亿;在过去的12个月中,日活跃用户数共计1300万。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约车服务、出租车服务、拼车服务、代驾服务以及顺风车服务等多种类型的服务。(数据来源:运营商白犀牛《浅谈滴滴被查事件: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数据安全是企业最重责任》)

在蓬勃发展的业务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用户数据。

注册滴滴必定会绑定用户的手机号并且记录下所有的订单、出行轨迹,通过这些数据就能分析每个城市里人员流动的信息,甚至构建出一个城市的道路。用户信息+出行轨迹+地理道路,这不仅是个人信息泄露,还关系到国家安全。

通告出来后,滴滴出行即被下架,暂停新用户下载,已有app用户开具发票不受影响

数据“双刃剑”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一部手机就可以娱乐、社交、支付、导航。但是,所有这些便利都标明了价码: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数据可以转化为社会资产造福公众,包括帮助我们应对自然灾害。

2015年4月,廓尔喀发生了尼泊尔8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引发了珠穆朗玛峰的大规模雪崩,造成大量伤亡。

地震发生后,尼泊尔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cell与瑞典非营利组织Flowminder共享其聚合的、去识别化的移动数据,Flowminder利用这些数据绘制了尼泊尔全国各地的人口流动图,这些实时地图使政府和人道主义组织能够更好地向受影响的社区提供援助和救济。(来源: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数据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要求|未来经济》)

目前,大多数具有价值的数据都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用户通过提供个人的隐私信息,换取企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各类短视频App的算法推荐,通过给用户观看的视频分类,分析用户喜好,后台的算法越精准,推荐的视频越能吸引用户,从而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

《数据安全法》:企业数据处理有法可依

2021年6月10日,我国第一部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公布,并将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

《数据安全法》分别从监管体系、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规制。未来企业在数据方面的纠纷将有法可依,同时合法、合规将成为企业运营数据业务的新门槛。

企业应积极承担数据责任,自我约束

要打造一个可靠、安全和让人信任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除了政府在立法和执法层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企业作为数据的获取者,理所当然的也是责任承担者和隐私守护者。这是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新要求。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此次滴滴出行被下架的事件中,滴滴作为国内能力最大的公共交通服务平台之一,就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其中就包括数据安全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大数据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打通了部分空间,将一个个人的行为集中为数据库存,它们被采集、分析、使用。当用户数据为企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利润,相应的,企业就该对用户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开发大数据的价值,企业才能持久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首先应该保护数据,继而选择与权威的、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机关、机构共享这些数据,才能让数据在这个时代发挥出真正强大的作用。

当企业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和担当,坚守道德底线,自我约束数据的使用场景,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

运营商白犀牛《浅谈滴滴被查事件: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数据安全是企业最重责任》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数据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要求|未来经济》

0 阅读:28

CSR环球网

简介:公益思维+商业逻辑=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