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通江银耳三产融合产业格局全面形成,高端精品品牌价值持续彰显,通江段木银耳栽植用种量突破150万袋,木屑工厂化栽植用种量突破800万袋,银耳主产区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
《方案》指出,坚定“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发展定位,锚定“食品饮品、药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主攻方向,突出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支撑、品牌建设、招商引资、市场营销六大重点,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全力构建“一带两区三园百基地”现代特色产业格局。
在基地建设上,建设小通江河流域段木银耳栽培发展带,集中打造通江银耳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示范带,辐射引领东部片区段木银耳栽培。以陈河、涪阳、新场环线为重点,全力打造段木银耳原生态生产核心区。加强松溪—洪口—龙凤场—至诚—唱歌、两河口—长坪—铁溪—泥溪等低产低效耳林修复改造,全面培育通江银耳产业耳林资源优势保育区。集中建设高明银耳科创文化体验及精深加工园、壁州创谷电商产业园、春在木屑银耳标准化种植及精深加工园,完善园区智慧装备、物联网等设施设备,推进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到2027年,建成100个通江银耳(食用菌)适度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争创通江银耳(食用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坚持“国企引领、龙头带动、社会参与”,重点培育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10家以上。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升级打造通江银耳酒、银耳面膜、精华水、银耳羹等通江银耳特色产品。到2027年,力争培育壮大通江银耳全产业链新型经营主体3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专合社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
在科技支撑上,将加强科技攻关、选育推广优质菌种和加快成果转化,牢牢把住菌种“芯片”,守护通江银耳精品品质,引领通江银耳全产业链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在品牌建设上,将积极推进品牌建设,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品牌保护等举措,系统谋划提升通江银耳IP形象,实现道地通江银耳从育种、种植、加工到销售“一码追溯”,建立健全通江银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维护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等。
在招商引资方面,细分产业赛道,聚焦银耳育种和食用菌种植、精深加工三个重点环节,突出通江银耳新菌株、通江银耳(食用菌)、食品饮品、药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5个标志性产品,开发休闲食品、饮品等特色高品质产品;招引头部企业,紧扣三大主攻方向、九条细分赛道,精准对接,引进实力企业深度介入通江银耳全产业链开发;深化帮扶协作,抢抓东西部协作、省内结对帮扶和托底性帮扶机遇,深化与帮扶单位、企业和商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互通、项目互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工作机制等。
在市场营销上,强化产销对接、打造消费新场景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不断提升通江银耳市场竞争力。(来源:掌上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