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物理学家根据对“古生物钟”的研究,发现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一年年地变慢。随着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体物理学家根据天体运动的定律,通过天体物理学的方程以及计算公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推算出:从晚奥陶纪,中泥盆纪,白垩纪,到当前的世纪,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分别为412天,398天,376天,以及现在的365.25天。
那么,地球的自转速度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慢呢?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地球的转动?
科学家认为,既与地球之外的因素有关,也与地球自身的内部因素有关。
首先,与牛顿的万有引力脱不了干系。地球不但受到太阳的引力,也受到月球的引力,而且还受到太阳系中其它同胞行星的引力。这些引力对地球的作用大小并不稳定,是导致地球运转速度逐渐变慢的主要因素。
试想,在绝对光滑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一个物体,在其运动的过程中,时而对其施加较大的力,时而又对其施加较小的力,并且作用力的方向并不固定。那么,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很显然,物体的运动速度,最终会变得越来越慢。
其次,与地球上的冰川融化,以及大气的季节性变化有关。科学家指出,地球不但表面上做着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而且地球的内部,也在做着某种运动的变化。比如,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变化:较轻的元素,就会逐渐的向地面上浮,而较重的元素就会向地心下沉。
这种地球自身内部物质元素的运动变化,也是导致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减慢的一个因素。
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而一天有24小时。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了,那么一天24小时的单位时间岂不是应该变长了吗?为什么有的研究者却指出,我们现在的时间,比几十年前加快了将近三分之一,而且依然在加快中?
其实,如果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来解释的话,并不难理解。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当物体的速度越接近光速,其对应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慢;当达到光速时,时间将会静止。同样的,反过来不正好可以解释“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变慢而时间在加快”是合理的吗?
但有研究者指出,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解释“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变慢而时间在加快”有点牵强附义。甚至有研究者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存在有一定的瑕疵,并不完善,所以并不能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解释“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变慢而时间在加快”的根本原因。
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有量子物理研究者,给出了“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变慢而时间在加快”的最新解释。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尤其薛定谔的猫,以及单粒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延伸实验——延迟实验,可以得出推论:观察者的意识在物质世界里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时间正是观察者的集体意识创造出来的产物。
尤其当代伟大的量子物理学家布莱恩.格林,以及一些科学界的量子研究学者们,更是根据量子理论推测“时间并不存在”。他们认为本无所谓“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是人类的集体意识共同作用从而创造出来的产物。
量子物理学研究者指出:之所以现在人类觉得时间变快了,主要是因为人类的集体意识的共同作用导致的量子意识效应结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