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最罕见的一次超级提拔:副团长直接被提拔为副军长

小船漂泊港湾 2024-12-06 23:12:43

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一支人民的队伍,向来以公平正义作为立身之本。

腐败、特权乃至于任何轻微的差别对待,这些旧军队的恶习全部被视为文化糟粕。

党的队伍容不下任何落后和腐败,这也正是解放军深受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理由。

然而,1975年的部队改革工作中,一则不起眼的人员调令,却在解放军的王牌部队中引起了广泛议论。

原属东北野战军的一位副团长,竟然在改组后“直升六级”,成了新组整编的54军的副军长!而此人还是一位只有一条手臂的残疾人!

1975年并无战事,同样没有大规模的抢险救灾等行动。

这位副团长为何能得到这样的“高升”?一时间知情者议论纷纷。此人是谁、他的调任和升迁,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往事呢?

英雄旧事

这位直升六级的军官,名叫王英州。

论起资历来,这位王同志还算不上“老革命”。

他1939年生于河南叶县,小时候没什么见识和胆量,也没有读过什么书。

他自小就对解放了家乡,让人民吃饱穿暖,站起来做人的解放军无比崇拜,因而刚满十八岁,就在乡里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王英州入伍后,被分配到了解放军陆军第54军。

这支部队主要负责在朝鲜驻防,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的消息人尽皆知,年轻的王英州自然也有些兴奋。

刚刚当上解放军,就能在战场上为祖国抛洒热血,这不正是他期待的吗?

然而,等他随部队抵达朝鲜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

满怀热血的他只在朝鲜呆了两年,新发的步枪刚捂热乎,就在中央的调令下,跟随大部队返回了中国。

没能参加战斗,并没有让王英州意志消沉。尚在朝鲜时,他就积极参加训练和演习,苦练各项军事技能。

身为解放军战士,他深知,如今百废待兴,艰难崛起的祖国,有许多地方需要他。

凭借过人的坚韧,出色的军事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20岁这年,刚回国不久的王英州便被调到了侦察部队,随大军进藏平乱。

当时的西藏,不少妄图分裂国家的地方武装兴风作浪。

他们怀揣野心,又有外国分裂势力提供的精良武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藏区气候条件恶劣,部队补给困难,而王英州作为侦察兵,在不熟悉地形,又缺乏足够群众基础的藏区,自然比一般部队更要危险。

然而,王英州没有被艰险击倒。他在战斗中发挥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多次深入险境,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

在藏区中部的战斗中,他还和同连队的战友一起,以近十倍的人数差距,阻击了一支分裂势力的武装,等到了大部队的支援,将敌人全数歼灭。

经此一役,王英州被升为侦察连的排长。

他并没有安于眼下的荣誉,而是再接再厉,跟随54军参与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战斗期间,他屡立战功,等战事结束,他已经成为了连长,还多次获得特别嘉奖。

可以说,王英州同志是一位意志坚定,能力出众的革命战士。其力量、勇气和意志都经受住了最严苛的考验。

此时,他还只是一位连长。

英雄落难

1964年,王英州同志作为54军一连的连长,参与了著名的全国军事大比武。

此时,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国内平定分裂势力的战斗,都已结束许久,我军已然多年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淬炼。

为了不让部队承平日久,战斗力下滑,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全国大比武”活动。

这场活动旨在将全国各地的军事力量组织起来,从实战出发,以演习、竞赛的方式,较量各种军事技能。

因此,“大比武”活动受到了解放军各个部队的广泛重视。

向来对军事技能毫不马虎的王英州,当然也摩拳擦掌,准备在此大展身手。

在当年3月、6月、9月的三个季度考核中,王英州带领的一连位居榜首。随后,他率队参加了严酷的实战对抗。

全国大比武的实战对抗要求士兵在步枪类项目中使用实弹,以达到考验士兵心理素质的要求。

王英州对此等闲视之,他对自己的军事技能和实力有绝对的自信。

实战对抗当中,有一个项目是两位军官分别带领部队,一攻一守,模拟一场碉堡攻防战。

王英州镇定地指挥部队,通过分组包抄的方式将炸药包送到了碉堡的死角。

碉堡中的“敌人”(扮演防守方的部队)迅速撤离,递送炸药包的战士也按照预定计划,点燃了引线。

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

王英州的部队中,一名名叫左玉林的机枪手,不知是应激反应还是立功心切,竟然在战友点燃炸药包引线之后,纵身跳进碉堡,端起机枪,准备向撤退的“敌军”扫射。

实战对抗中的枪械采用的是仿真枪,只会打出起标记作用的彩色颜料,被颜料溅到的战士会被认定“中弹”。

可炸药包却是货真价实,左玉林这时进了碉堡,无疑会酿成惨剧。

熄灭炸药包已然来不及了,所有战士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王英州急忙大声命令左玉林撤离,但对抗现场的各种爆破声和模拟的枪声,轻易压过了王英州的声音。

千钧一发之际,王英州跃出掩体,抓起了引线即将燃尽的炸药包,准备丢出去。

然而他晚了几秒,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王英州不算高大的身躯被整个炸飞了出去,半边身子都变得血肉模糊。

左玉林和其他战友都惊呆了,回过神来才想起去叫卫生员。

失去意识的王英州被送去军区总医院,经过紧张地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右臂。

王英州失去了右手,成了残疾人。他并没有怪罪左玉林,也没有陷入绝望,自怨自艾。

可他心中还是压着沉甸甸的担忧:按照解放军的惯例,身体残疾的军人,很有可能被部队要求复员。

难道他要就此告别军营,离开他奉献半生的解放军了吗?

英雄复归

为了不因伤退役,王英州冥思苦想,总算有了办法。他痊愈出院之后,立即向组织上申请了加量训练。

人失去一条手臂,身体便很难再掌握平衡,严重得连走路都要重新学。

战友们都不看好王英州,认为他只是不愿面对现实,徒劳挣扎。

然而王英州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重新回到了训练场上跑步的队伍中。

没有右手,他就用脚,用牙齿完成那些需要双手的动作。打行李,穿军装,吃饭,都不在话下。

以牙齿代替右手,背后是大量难以逾越的困难,和无尽的血汗。

为了学会用牙齿协助据枪和背枪,王英州长时间用牙紧咬住枪带,以至于牙龈和齿根都严重变形。

为了掌握用牙齿帮助射击,王英州的牙一次次承受着巨大的后坐力,他的不少牙齿都变形、崩断了。

这种坚韧的意志力,甚至震动了军区的领导。

当他在54军的上级面前完整地展示了整理着装,打包行李,以及完整的装弹、射击等战术动作之后,上级终于松了口,破例让他留了下来。

那之后,王英州将精力放在了训练新兵上。在他的精神鼓舞和带头冲锋之下,54军的下属部队多次在大比武等活动中拔得头筹。

战士们对这位独臂的同志敬爱有加,在这般优异的表现下,他很快连续升任。

1974年,他已经成为了54军的主力团副团长。

1975年,正值解放军军队改革,编制数量多了,但原有的干部却填不满这么多空缺。

改组的54军同样如此。此时,时年不到40岁的王英州引起了组织上的注意。

当时,新整编的54军副军长一职仍有空缺,根据多方考虑,组织上在两个人选当中徘徊不定。

其中一位是一名资历较老的师级干部,另一位就是王英州。

王英州的功绩和精神无疑更胜一筹,但他当时仅有36岁,又是残疾人,而且当时还只是副团长。

让这样一位同志担任副军长,总归会有些质疑的声音。

举棋不定之下,还是王震将军首先站出来,对任用王英州一事表示支持。

后来,事情传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耳朵里,他当即表态:“我20多岁就当了大官,我能行,他为什么不行?”

在这样的支持和信任下,才有了这次前无古人,后也鲜少有来者的“直升六级”,王英州同志成为了新编54军的副军长。

王英州同志在部队里又待了许多年,之后又参加了对印自卫反击战,于1999年光荣退休。

此时,他已经是一位少将了。以不到五十岁的年龄就担任少将,在共和国军史上也是极为难得的。

不过,我们看得到,王英州同志直升六级也好,荣膺少将也罢,靠的从来不是所谓的幸运,亦不是受到了优待垂青。

他的荣誉都是用流血流汗的牺牲换来的,这也是党的人民军队自建立以来,亘古不变的信条。

屏幕前的你,若是也有这般的意志、信仰和决心,想必也能取得同样的辉煌。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