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最近甲流来势汹汹,很多人高烧不退、喉咙肿痛、咳嗽不断,甚至发展成肺炎。有人吃了清热解毒的药,结果病情反而加重;有人用了祛寒的方子,高烧却迟迟不退。

为什么同样是甲流,治疗方式却大不相同?这次流行的甲流多为“寒包火”证,单纯清热或驱寒都可能适得其反,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甲流的特殊性:为何“寒包火”成为主流?今年的甲流患者,很多人在初期会畏寒怕冷、四肢酸痛、流清涕,表现出明显的风寒症状。
但紧接着,症状急转直下,开始高烧、喉咙疼、咳黄痰,甚至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热象。
这种表现正是中医所谓的“寒包火”——寒邪入体后,郁而化热,形成寒热错杂的病机。
传统的风热感冒多表现为直接的发热、咽痛,而风寒感冒则是怕冷、无汗。
但“寒包火”不同,初期是寒,之后是火,寒热交错,稍有不慎就会让病情反复。
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清热类的药物,寒邪未解,火被遏制,病情反而缠绵难愈;如果只用驱寒药,火邪被困,容易加重炎症,导致高热不退。

很多人一发烧就想到清热解毒,连花清瘟、板蓝根、双黄连等成了家中的常备药。
但对于“寒包火”型甲流,这些药物并不适合所有人。
如果一开始没有明显的燥热症状,反而畏寒怕冷、无汗、乏力,说明寒邪未解,使用清热药反而可能让寒气深伏,导致病程延长。
此时,应当先用疏散风寒的药物,比如荆防颗粒、桂枝汤等,帮助身体排出寒邪。
当寒邪散去,出现明显的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痰黄稠等热象时,再适量使用清热解毒的药,如银翘解毒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清热不忘透寒,避免寒邪郁闭体内。

有些人吃了退烧药,但烧退了又反复,这可能是因为寒邪仍未完全排出,或者体内的热邪被困,无法透发。
此时,除了适当使用解热药外,还需配合中医方法促进邪气外散。
1. 发汗解表:轻症患者可以用生姜红糖水或葱白煮水,帮助身体微微出汗,将寒邪从体表排出。
但要注意,微汗即可,不能大汗淋漓,否则容易损伤正气。
2. 中药调理:如果高烧持续不退,同时伴有舌苔黄腻、咽喉红肿,可以考虑小柴胡颗粒,调和寒热,使邪气外透。
3. 饮食辅助:高热患者容易口渴,可以喝淡盐水、金银花茶,但避免喝过多凉性饮品,以免损伤脾胃。

甲流恢复过程中,很多人咳嗽久久不愈,有些人咳嗽痰多黏稠,有些人则是干咳无痰。
这背后的病机也与“寒包火”相关。
如果是黄痰浓稠,说明热邪仍然未清,可以使用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等化痰止咳;但如果是干咳无痰,可能是热伤津液,需用麦冬、百合这类滋阴润肺的药物。

如果咳嗽声重、气短乏力,可能是正气未复,此时不能再用苦寒的清热药,而应适当补肺益气,比如服用玉屏风散,增强抵抗力,防止反复感染。
预防甲流,调养比吃药更重要甲流的发生与免疫力密切相关,提高自身抵抗力是关键。
除了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增强体质:
1. 饮食调养: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苹果、柚子、葡萄,同时补充蛋白质,如鸡蛋、鱼肉、豆制品,增强免疫力。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20分钟的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太极拳,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
3. 良好作息:熬夜会削弱免疫力,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中医调理:可以适当喝黄芪红枣茶,温补气血,提高抗病能力。

甲流虽来势汹汹,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减少病情反复。
“寒包火”型甲流不能单纯清热或祛寒,而应根据症状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身体是自己的,盲目跟风服药不如学会辨证施治,掌握正确的用药思路,才能更快康复。
信息来源:
《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感冒治疗指南
《黄帝内经》关于寒热病机的相关论述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甲型流感防治建议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