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卫立煌逃往香港,请朱德照顾老母,毛主席:必须照顾

幽林听泉弄弦 2024-12-09 20:52:53

前言

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卫立煌安排好了秘密赴港事宜。

临行之际,卫立煌仰天长叹,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年事已高的老母亲。

几经思索,最终在上飞机前的那一刻,给朱老总留下一封信,请求照顾老母亲。

朱老总收到信件后犹豫不决,只能找来毛主席商量。

卫立煌为何选择给朱老总写信?

毛主席看到信件内容后,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1

卫立煌并非等闲之辈,早些年就是孙中山先生麾下的得力干将之一。

即便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坐上了国民政府一把手的位置后,卫立煌仍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然而他的一生,却和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武昌起义第一枪打响后,年仅十四岁的卫立煌就进了军队。

正当他壮志满怀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不成想突然发生变故,大革命戛然而止。

或许被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年轻的卫立煌铁了心要跟着他做出一番事业,辗转来到山海,加盟孙中山讨伐袁世凯的大部队。

在北伐战争中,虽然年纪轻轻,但卫立煌经历的“大场面”那是一点也不少。

扛枪杀敌、冲锋陷阵,瘦弱的身躯和穿梭的子弹形成鲜明对比,而他也凭借英勇表现,成为当时整个北伐军中最年轻的营长。

可当蒋介石接过革命的接力棒后,一切都变了味。

最开始一段时间,即便立下赫赫战功的卫立煌,也遭到排挤。

一来他并非国民政府内部的“浙江派”,除此之外,当时国民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而蒋介石当年又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这一切显然是他故意而为之。

可卫立煌并非黄埔军校出身,故而难以获取蒋介石的信任,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事。

很多人或许都被“五虎上将”的名号所迷惑,其实在蒋介石手底下工作的卫立煌,并没坐上实权高官的位置。

但远离权力中心,对于并不看重权力的卫立煌来讲,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随着蒋介石对红军部队的“围剿”工作一步步深入,人手实在不够用,于是卫立煌又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

西南事变爆发后,卫立煌沦为阶下囚,当时他随行的四五十名家眷,皆被安置于西京招待所。

卫立煌感到万念俱灰,自己曾经以“反共”闻名,恐怕经此一事难有好下场。

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我党的同志并未揪着他先前的过错不放,反而认为只要能悬崖勒马扛起枪来打鬼子,大家都是好同志。

卫立煌百感交集,从此便与我党结下不解之缘。

2

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开启了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于第二战区序列,该战区由司令长官阎锡山和副司令卫立煌指挥。

阎锡山这个老油条,深知日军难以对付,且两党合作局面错综复杂,于是干脆把作战指挥权全部交给卫立煌。

卫立煌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并在抗战期间和周总理、朱老总以及刘少奇同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1938年为期三天的延安之旅。

面对毛主席等人的热情招待,身居国民政府多年的卫立煌,感到了久违的温暖。

1941年5月,中条山作战失利,蒋介石杀鸡儆猴,随即大手一挥免去了卫立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以及河南省政府主席职务。

卫立煌并不感到意外,自延安之行后,他和我党的联系愈加密切,一切都是为了打倒侵华日军。

可这一切却被蒋介石看在眼中,甚至还评价卫立煌“只会打仗,不懂政治”。

大战在即,民族危机空前,这种会打仗的同志,怎能因蒋介石的猜忌就惨遭边缘化,实在令人痛心!

虽然在抗战末尾阶段,卫立煌重返部队,但随着抗战结束,他再一次被蒋介石闲置。

老蒋清楚卫立煌和我党的不错的关系,可此时的他却一心想要发动内战,于是借口派遣卫立煌前往欧美考察,将其支走。

卫立煌算是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临行之际,安排好了信得过的旧部,并且借着这次出洋考察的机会,通过海外的亲戚和我党取得了联系。

1946年11月,卫立煌从上海启程前往日本,辗转美国,最终奔赴欧洲。

次年春,卫立煌联系到了夫人在法国的姨侄婿——汪德昭。

这让他感到眼前一亮,此人是中国留法进步学生领袖,和我党有秘密联系。

刚见面,卫立煌就开门见山,表达了迫切希望和我党取得联系的想法。

看到长辈坚定的眼神,汪德昭相见恨晚,搭上了这座艰难的联系之桥。

“我意尽快结束内战, 决心站在人民一边,与‘有关方面’合作, 鉴于当前环境险恶,希望绝对保守秘密。”

短暂的温暖还没来得及感受,卫立煌就收到了蒋介石的回国命令。

回国的第一站,卫立煌便来到了沈阳,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再度受到蒋介石的任用,可观望一周,身边的人大都是蒋介石的眼线。

在东北坐稳后,卫立煌除了要求派遣援军之外,故意按兵不动。

这可让老蒋看不下去了,1948年10月2日,他亲自抵达沈阳,在会议上把众人大骂一边,甚至抛开卫立煌亲自率队指挥。

十几天的时间,沈阳城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蒋介石的部队在锦州被困后,卫立煌始终按兵不动。

最终,于10月14日,解放军部队成功攻克锦州,守军范汉杰部旋即土崩瓦解。

同年12月25日,我党公布的国民党43名战犯中,卫立煌虽然名列第13位,可这却是我党有意而为之。

蒋介石也正是因为这份名单,打消了对卫立煌的怀疑,将曾经的失利归结到其能力欠佳上。

但他又怎会轻易放过卫立煌,虽然免去杀身之祸,但卫立煌却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

3

可故事就是如此戏剧性!

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被迫在1949年1月宣布下野。

负责收拾残局的李宗仁,态度明显缓和很多,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卫立煌才等到了脱身的机会。

即便历经重重困难等到了秘密前往香港的机会,但卫立煌始终放心不下安徽老家的母亲,并给朱老总写去了委托信,为何他托付的是朱老总?

其实在1938年之前,卫立煌和朱老总素未谋面,但经过多次协同作战,对彼此都有了了解。

1937年9月,日军进攻山西,蒋介石派遣卫立煌支援晋北。

卫立煌日夜坚守在指挥所,抵御日军一波又一波攻势。

10月上旬,朱老总相继致电贺龙等人,谋划从侧面突袭日军。此役大获全胜,一举摧毁敌机24架,此壮举彰显出卓越的军事谋略与强大的作战能力。

光是通过这一战,同样是军人出身的卫立煌,立马就见识到了朱老总国人的本领。

1938年1月12日,二人迎来初次见面。

此时蒋介石召开高级军官会议,二人由临汾共赴洛阳,甚至还坐在了同一节车厢。

他们一见如故,彻夜长谈。

闻听朱老总出身贫寒,为追寻真理而投奔孙中山先生之事后,卫立煌不禁产生共鸣,真可谓“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朱老总收到来信后,心中五味杂陈,卫立煌携妻儿奔赴香港,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个人在安徽老家,倘若无人救济,恐怕难以生活。

卫立煌曾经帮助过我党,又是自己的好友,于情于理都要伸出援助之手。

可他终究是国民政府中的敏感之人,到底该如何施以援手呢?

朱老总有些拿不准,只能找到毛主席。

和朱老总面露难色不同,毛主席得知来龙去脉后表现得十分淡然,只回应了五个字——“必须去照顾”!

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老母亲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远在香港的卫立煌得知此事,深受感动。

当开国大典的消息传至香港,卫立煌激动万分,回想起曾经和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相处的一幕幕,他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位身经百战的军人,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从未落泪,然而此刻,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了。

结语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辗转颠沛后,终回大陆。他还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强烈表达两岸统一的愿景。

时隔多年,卫立煌终于等到了和朱老总刚等人的重逢。

1959年的冬天,卫立煌大限将至,朱老总闻讯前去探望,他在病床边望着老友,迟迟不愿离去……

参考资料:

[1]查佳峰.抗战期间卫立煌与中共的合作[J].名人传记,2019,(08):52-55.

[2]徐泓.卫立煌海外归来揭秘[J].江淮文史,2017,(03):81-86.DOI:10.3969/j.issn.1005-572X.2017.03.009.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