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年夜饭“比武”:锅圈逐鹿,谁来“抢C位”?

IT老友记 2022-01-29 14:54:30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壬寅年除夕将至,归乡的游子辛苦忙碌一年,正想回家尝尝“爸妈的手艺”,吃顿团圆饭。

但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年轻的异乡人多是“就地过年”,曾经基本由父母操办的年夜饭,现在往往需要他们亲自下厨。

对很多不会做饭的年轻人而言,做年夜饭并非易事;于是乎,很多家庭选择打造一桌“预制菜”年夜饭。

与此同时,社区电商、零售行业的品牌便利用预制菜产品,“狙击”年夜饭餐桌。

锅圈的猪肚鸡和佛跳墙、清美鲜食的蒸黄鱼……琳琅满目的预制菜菜单,也让消费者在挑选时,有了“幸福的烦恼”。

孰优孰劣?

在行业层面,过去的2021年,预制菜赛道掀起了一阵热风:味知香顶着“预制菜第一股”的光环成功上市,全国现存的预制菜企业已接近9万家。

而年夜饭的餐桌,也是各路预制菜品牌的比武擂台。

发力预制菜的道路上,锅圈食汇等玩家争的是什么?而在五花八门的产品组合中,锅圈、盒马,以及一众餐饮品牌,谁最合消费者的胃口?

餐桌“战事”

预制菜年夜饭选择众多,主要企业都打出组合拳。

据记者统计,推出“年夜饭”预制菜的企业主要有三大门派:一方是新零售派,典型代表如锅圈食汇;一方是传统餐饮派,典型代表如杭州知味观;一方是食品企业,典型代表如蟹状元。

三大门派背后,又是数十家企业的多种产品组合,而记者选择了其中部分企业加以对比,希望从中一窥产品差异。

部分企业预制菜年夜饭产品组合

在定价上,上海老字号餐馆“梅龙镇酒家”一口气推出六款预制菜套餐,定价从298元到1888元不等;相比之下,社区零售派的锅圈食汇主打两款套餐,定价分别为588元和666元。

“少”不代表“不精致”,例如锅圈的666元11道菜套餐,涵盖了佛跳墙、猪肚鸡等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对比同类企业,在性价比上更有优势。

而在菜品选用的食材上,锅圈食汇主打的“佛跳墙”这道菜里,海参产自大连、鲍鱼是从福建采购……其中主要食材均源自核心产区,以保证菜品的品质。

不止于目前的两款年夜饭套菜,据记者了解,锅圈未来还会开发出更多新颖、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预制菜菜品。

锅圈预制菜礼盒

实际上,通过提供更丰富的预制菜产品组合,锅圈也能更广泛地满足年轻一代用户的消费需求;有数据显示,预制菜终端消费者中超过八成用户年龄位于22-40岁。

显然,一批生活在大城市的新中产阶层,出于不会做菜、不愿做菜等原因,往往直接在锅圈这类平台下单购买预制菜。

而年轻用户的预制菜消费场景更为广泛,包括一人食、两顿餐等,锅圈更能借此契机去深挖年轻用户的预制菜消费习惯,在产品上实现场景化迭代。

盒马的数据也显示,82%的30-35岁的消费者,对“年菜套餐”有一定认知,其中超六成消费者愿意购买预制年菜,这一批年轻用户,已经成为预制菜的消费主力。

新中产的消费力崛起,但疫情更是催化预制菜“爆发”的重要动因。

在餐饮行业,预制菜模式已经风行多年。大量餐饮品牌引入了“调料包+净菜”模式,例如西贝筱面村的“大盘鸡”,厨师只需将调料包和洗切好的蔬菜、鸡块下入锅中,炒制数分钟后即可装盘、上菜。

这就是今日各类预制菜产品的雏形。

各类预制菜、半成品在餐饮业广泛使用,但一场新冠疫情改变了餐饮行业,大量餐饮门店纷纷关闭,消费者到店堂食、聚餐的需求逐步萎缩,尤其是疫情不断反复,买菜送到家、在家做饭的消费比率持续增长。

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新模式、新产品渐次崛起,社区团购开始狂飙突进、专注火锅烧烤食材的锅圈食汇也开出了8000家门店。

曾经在餐馆饭店推行的预制菜,现在开始走向家庭餐桌,而方便制作的产品形态,再结合相对成熟的冷链物流,以及锅圈、盒马等新销售渠道,预制菜赛道也火爆起来。

尤其是春节期间,这是各家预制菜企业教育市场的重要机会;比如在2021年电商年货节期间,在线餐饮平台的半成品年夜饭销售额,较2020年同期涨超380%。

但疫情终将结束、年味也会淡去,真正助推预制菜可持续增长的模式又是什么?

模式匹配

过去的2021年,是社区零售持续爆发的一年。

前置仓的两大新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纷纷上市;社区团购经历了“大洗牌”,牌桌逐渐清晰;主打火锅烧烤食材的锅圈食汇,在持续扩张门店规模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建设供应链,深化“社区中央厨房”的定位。

社区零售赛道继续风起云涌,锅圈、叮咚买菜、盒马等玩家,也都是预制菜赛道的主力军。

无巧不成书,在模式创新上,社区零售与预制菜高度匹配。

在运输过程中,大部分预制菜产品需要全程冷链,按照传统的电商快递模式,一套预制菜短则两三天、长则五六天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期间的冷链成本居高不下。

而在社区零售链路中,供应商将商品直接运送到城市大仓,再由大仓配送至城市内的零售终端;平台以此缩短流通链路,保证中间成本最低,并在仓配中的各个节点严控冷链标准。

譬如锅圈在大部分预制菜上采用单品单工厂模式,从源头挑选各家食材工厂的优势产品,再提供产品配方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单品质量。

与此同时,锅圈在全国重点区域建立了17个现代化中心仓、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以保证全程温控监测,实现冷链配送。

通过压缩中间链路,锅圈进一步保证预制菜产品的流通效率。

传统供销模式下,由于源头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有层层阻隔,供需信息不匹配,供方大量囤积货源,却极有可能在C端打不开销路,最终增加库存成本。

尤其预制菜产品需要冷冻保存,一旦出现商品库存积压又未能妥善保鲜,损耗成本也是居高不下。

这一现状亟待优化。

因此,无论前置仓或社区团购平台,都在利用SaaS平台、大数据等工具,尽可能地精确预测采购量、供货量,再即时配送给消费者。

包括在预制菜维度,主要的社区零售企业致力于实现“以销定采”。例如锅圈先后建立数据管理平台“云信息平台”,打造“锅立方”零售数字化系统,通过分析门店销售数据、洞悉区域消费特征、监测物流仓储周转,将销量信息和库存信息有效反馈于工厂,精确安排供货量、备货量。

背靠冷链物流的基础,锅圈再以最大限度实现“以销定采”,通过优化传统流通链路的方式,去打造一套匹配预制菜供销的新道路。

而回归到产品层面,锅圈从火锅食材延展到烧烤食材,再到发力中餐预制菜,整个产品矩阵的消费场景在持续延展,不断满足百姓餐桌的广泛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锅圈商品的制作复杂度不断提升,后端食材供应链的效率、工艺水准和质量都将得到优化,并最终呈现在锅圈的商品性价比上,以实现“好吃不贵”。

预制菜在C端市场“走俏”,锅圈将是重要的生力军。

可见,以疫情爆发后的社区零售模式崛起为契机,新的服务模式、产销链路与预制菜的C端销售快速结合,而在“到店堂食”与“在家吃饭”两大需求一升一降之际,预制菜更是走上了新的台阶。

行业风头正盛,但褪去资本和舆论喧嚣的浮云后,各类预制菜产品组合令人眼花缭乱,到底谁家产品最具性价比?而对锅圈等企业而言,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何在?

大考

同一款预制菜在不同平台,售价往往有天壤之别。

打开拼多多,在搜索框输入“佛跳墙”进行检索,一份250克的佛跳墙预制菜,价格只有15.8元,甚至一份加热即食的佛跳墙,售价仅需9.8元。

相比之下,粤菜品牌“和苑酒家”推出的250克佛跳墙预制菜,售价高达249元。

为何同规格的同一款产品,价格差距能高达200元以上?

原因不难理解,从头部品牌和中小供应商采购食材,二者价格差距就会十分明显;头部厂家虽然有质量保障,但品牌溢价更高,部分产品流通到零售终端后,反而没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因此,面对种类繁多、甚至产品略有同质化的预制菜行业,企业要从预制菜赛道中突围,最关键的就是选择何种食材、与上游厂家如何协作、通过何种方式为食品保鲜……最终保证产品性价比最优。

这对各家企业而言,都是一场大考。

于是乎,在上游供应环节,锅圈已经与超过600家的专业食材工厂合作,其中有30多家为上市公司,而在合作期间,锅圈还会根据工厂的风险等级,不定期进行“飞行检查”。

另外,锅圈食汇还设立了驻厂品控,对产品的车间生产进行全程跟踪,严格仓库验收,确保出入仓安全,对商品的入库抽检、出库物流和门店巡查等环节,都设置了严格的审查流程,以确保食材的安全和卫生。

显然,锅圈在上游集结了一批源头食材生产厂,并严控仓配、物流等环节,在确保食材安全的同时,提升各环节的运作效率。

更进一步,据记者了解,锅圈的预制菜研发团队还在调研不同产区、不同供应商的食材,持续迭代新产品,而锅圈会将相对成熟的产品方案和配方设计,委托给第三方工厂来加工,以优化供应链效率。

有数据显示,市场上仍有70%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缺乏标准化流程,而预制菜企业在深入产业链上游的过程中,也能激活更多中小厂商进步。

例如锅圈与供应商澄明食品联合建设了澄明食品产业园,邀请丸来丸去食品、上海大家旺食品、上海和一肉业等食品企业入驻,广泛调动中小供应商的生产能力。

通过对产销链路进行高度整合与集约,预制菜产品的性价比才能得以优化,锅圈等企业才能不断建立更扎实的差异化优势。

落实在餐桌消费上,借助预制菜C端销售崛起的契机,锅圈提供了各类制作标准化、食材质量优良的产品,让“买菜做饭”这件事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也有助于锅圈打造“社区中央厨房”。

可见,预制菜企业的较量,最终还是比拼供应链。

对锅圈等社区零售企业而言,在供应链、冷链物流等环节具备固有优势,而随着行业回归常态化发展和竞争中,锅圈等企业要进一步团结上游食品厂家的力量,迭代产品组合,持续提升预制菜的性价比。

更何况,预制菜的年夜饭“比武”,也只是大战序幕而已。

0 阅读:9

IT老友记

简介:互联网靠谱资讯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