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向来以晦涩难解著称,所以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他的诗,不像李白、杜甫的叙事性,几乎是把所有的叙事、具体事件和对象都抽离掉,只剩下所有生命共通的精华。
什么是“沧海月明珠有泪”?什么是“蓝田日暖玉生烟”?如果你用一个考据学的态度去解读李商隐,一定要考证出哪首诗是悼念亡妻,哪首诗是暗恋哪个对象,那么,最后就会陷入一个巨大的干涩的无底洞。
李商隐的诗,最好的注解,是看西方象征主义的画。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色彩去形容一个诗人,李商隐写得最好的诗,画面几乎都是冷红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能感受到夕阳的那种视觉依然灿烂,却是强弩之末没了温度的冷红色);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从视觉到触觉的冷红);
冷红,像极了整个晚唐的色彩,时代依然是伟大的唐代,只不过气数将尽已至黄昏。
这是我感觉到的第一个层次的李商隐。
第二个层次的李商隐,则是对生命有太大热忱,又对人间太过眷恋。
我们来看他的这首著名的《天涯》,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李商隐生命经验里最精华的感触: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诗将旖旎的春光和羁旅的愁思相交织,表达了一种异乡人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的心境。
“天涯”有流浪、漂泊的意思,有一种无限的生命的茫然感。
在茫然当中,太阳西斜——“夕阳”的意象出来了。
在这样的时刻,黄莺一直叫,“莺啼如有泪”,“啼”这个字本身就有哭的意思,所以“泪”又出来了。
李商隐始终无法忘却的真正主题是“泪”,如果黄莺啼哭的时候也有眼泪,这个眼泪大概会滋润了最高处的花朵。
“为湿最高花”这个“诗”字用得很好,有一点像王尔德的小说里面,把心脏贴在玫瑰上的夜莺,用泪来滋润生命,让花的颜色更艳丽,使花开得更灿烂。
这短短二十个字,把李商隐的热情、激情全部描述出来,几乎是全部心血的投入。
这首诗非常简单,文字极精简,几乎没有典故,可是非常迷人。
现代诗人卞之琳曾写过一首《泪》,他的灵感来源就是李商隐诗中的“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将这两首诗对比来看,可以感受到“天涯”伤感情调的变奏。
《泪》
卞之琳
听门外雪上的足音,
听炉火的忐忑,
人安得无泪!
陆上问天上如海上
有路没有路,
不成问亦自惆怅。
这群鸟从我的家乡归来
我想说,因为鸟有家
如蜜蜂有家,
一枚黄海滨检来的小贝壳,
一枚旧衬衣脱下的小纽扣,
一条开一只弃箧的小钥匙
也有它们的家
于我常带往南北的手提箱,
如珠贝含泪。
巷中人与墙内树
彼此岂满不相干?
岂止沾衣肩掉一滴宿雨?
人并非无泪,
而明白露水因缘。
你来画一笔切线
我为你珍惜这空虚的一点,
像珠像泪——
人不妨有泪。
这首诗的基调中深蕴着浓重的惆怅,一种是对爱情的渺茫前景的忧愁,一种是对人生、世事的感喟,沉静的思索和内心纷乱的情绪,归之于怅然若失的诗行。
根据内容,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行至第三行。作者用最俭省的笔墨写出了极悲愁的内心情感。
脚步踏在雪中的声音,炉中火焰摇曳的声音,在静夜一个心态忧郁的人听来,像是一种骚动不安、不吉祥的征兆。
诗中似乎有人在神情紧张地期待着某种不可猜测的命运的到来。或是这人已经游心物外,忽然在回忆、冥想的境界中感悟到某种悲愁,愁思沸得不到排解,他只好黯然泪下了。
第二部分,第四行至第十五行。
这十二行诗着意刻画一个天涯海角踽龋独行的游子形象。他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穷愁漂泊,满腹惆怅。“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韶光易逝,诗人在蹉跎失意中又添了几分寒意。
第三部分,第十六行至末尾。
李商隐的《天涯》在结句时感叹:“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韶光易逝,春尽迟暮,漂泊天涯,莺啼使诗人为春日的最后一朵落花淌下泪水。
卞之琳在诗的第三部分要表现的是经过反复思索悟出的人生理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不妨有泪”,全诗这一结语,有多层含义,或者说色是空的,人的泪水没有任何意义,感伤不存在,过去的一切未曾发生过,或者是一句反语,用极平静的语气,反衬出内心极大的痛苦。
通过《天涯》和《泪》的对比阅读,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灵性真的是相通的。
资料:《蒋勋说唐诗》、《中国现代诗导读》等。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他一生只写一首诗,写清了爱情和现实,后两句为千古经典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