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馆长微鉴作者/馆长微鉴道光十年,一个名叫库尔梁德采夫的俄国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除了传播教义,库尔梁德采夫还打算学习汉文,了解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道光十二年,库尔梁德采夫基本完成了汉文的学习,回国前,库尔梁德采夫决定在北京好好地逛一逛,顺便买一些东西带回去。
游玩途中,库尔梁德采夫看到一本装帧精美的书籍,他没多想,就把它当作“闲书”买了下来。
然而库尔梁德采夫没有想到的是,他带回去的这本“闲书”,在将来会成为无价之宝。
那么,这本“闲书”是什么,为什么后来会成为无价之宝呢?

库尔梁德采夫是俄罗斯的传教士,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教义。
但是传播教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想要让教义在全世界流传,传教士就得精通多门语言,至少要精通目标地区的语言。
一直以来,库尔梁德采夫就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兴趣。虽然他不懂汉文,但是从一些书籍以及传说故事中,库尔梁德采夫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彩。
道光十年,库尔梁德采夫终于等到了来中国的机会,他向教会提出去中国传教的申请,并阐述了相关的理由。
教会经过研究,同意了库尔梁德采夫的请求,就这样,库尔梁德采夫来到了朝思暮想的中国。
不久后,库尔梁德采夫在北京住下,随后在教会和清政府的安排下,库尔梁德采夫开始系统地学习汉文。
相比于其他语言,汉文的难度是相当高的。想要精通汉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此外,即便明白了字词的意思,但是想要读懂书籍,依旧是很困难的。

因此,在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库尔梁德采夫的感受是相当痛苦的,不过好在库尔梁德采夫对中国文化有极高的兴趣,所以这没能吓倒他。
除了学习基础的字词句,库尔梁德采夫还要学习诗词歌赋以及晦涩难懂的古文,这让库尔梁德采夫十分疲惫。
为了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库尔梁德采夫决定采用劳逸结合的办法。学一段时间,就会到北京城里逛一逛,看看中国的风土人情。
道光十二年,库尔梁德采夫基本完成了学习,不久后,他就要返回俄国。临行前,库尔梁德采夫决定在北京城逛一逛,顺便买一些东西带回去。
不一会儿,库尔梁德采夫就到了一家书店门口,刚进去,他就被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吸引住了。
买下《石头记》,多年后成为无价之宝库尔梁德采夫好奇地将书拿起来看了看,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只知道这本书的名字是《石头记》,其他的东西都比较难懂。

虽然不是很能看得懂,但是库尔梁德采夫从它的装帧就能判断出这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书,否则店家也不会这样重视。
因此,库尔梁德采夫决定买下这本书,回国以后好好地研究一下。支付过银两后,库尔梁德采夫就带着《石头记》回到俄国了。
不久后,库尔梁德采夫就开始在俄罗斯的各个地区讲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鼓励更多的传教士去中国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尔梁德采夫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听演讲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不少政府官员和学界泰斗。
某次演说结束后,一个俄国的政府官员主动找到了库尔梁德采夫,他对库尔梁德采夫说,他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
库尔梁德采夫慷慨地将这位政府官员带到了他的住处,随后,向这位政府官员展示了他从中国带回来的奇珍异玩以及各类书籍。
观赏的过程中,这位政府官员很快就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石头记》。

《石头记》的大名他是听过的,因此,他拿过石头记仔细地看了看,确认是真的后大为喜悦。
随后,这位政府官员向库尔梁德采夫讲述了《石头记》的珍贵,并建议库尔梁德采夫将这本书捐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专家来研究《石头记》。
库尔梁德采夫接受了对方的建议,随后,他将《石头记》捐给政府,供学界专家研究。
经过研究分析,专家判断这本《石头记》是乾隆时期的抄本,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结果公布后,引起了俄国学界的震动。
之后,这本《石头记》一直收藏于列宁格勒图书馆,直到数十年后,才被中国学者发现。
发现珍宝,带回微缩胶卷多年后,中国著名学者李一氓访问苏联,访问期间,李一氓参观了列宁格勒图书馆,不久后,他就发现了那本珍贵的《石头记》。

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李一氓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意识到这本《石头记》是无价之宝,如果能够带回中国,将会引起学术界的震动。
然而李一氓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本《石头记》能够出现在列宁格勒图书馆,说明苏联学界已经知道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会轻易让他带走的。
因此,李一氓并没有急着向苏联政府索要这本书,而是通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了解了更多有关这本《石头记》的信息。
一段时间以后,李一氓基本完成了调查,他将具体的情况报告给中央,希望中央能派遣专人来苏联进行谈判。
与此同时,李一氓向苏联政府说明了来意,希望能够将收藏于列宁格勒图书馆的《石头记》带回中国。
苏联政府知道后,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不久后,中苏代表举行会谈,商议《石头记》的归属。
经过谈论,中苏双方达成了一致。《石头记》原本留在苏联,而《石头记》的微缩胶卷可以给中国。

虽然是微缩胶卷,但是它的价值依然是很大的。带回中国后,果然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红楼梦》的研究,因此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参考资料:
《“闲聊”〈红楼梦〉的版本》 来源:澎湃新闻
《略论中华文化在晚清时期的外传》来源:国际中国学研究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