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营区史口镇,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用针脚绣出乡村文化振兴的纹路,用智慧点亮田野的星火。她们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是扎根泥土的“追梦人”、是用双手托起乡村振兴希望的“半边天”。

头雁领航——女书记,聚力成桥
“玲儿,你叔身体不舒服,心慌得厉害。”“婶,你别急,我马上到!”“玲儿,咱村里跳广场舞的音响坏了。”“大娘,我在村委了,马上到!”……“马上到”不仅是朱玲的工作态度,更是她对村民的郑重承诺。
在史口镇61个行政村交织的经纬之间,活跃着10 余位像朱玲一样的女书记。她们不辞辛劳、披星戴月走访群众,她们耐心细致、调解邻里矛盾,她们积极热情、奔走推介家乡。当城里的同龄人在朋友圈分享惬意的下午茶时光时,她们的朋友圈里,满是待售的农产品、待建的民宿、待帮扶的困难户。她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的温度,用初心守护着乡村文化振兴的万家灯火。
项目赋能——农文旅,诗意栖居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美食推荐官张贝贝,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史口镇的百年名吃——史口烧鸡……”近日,在史口镇西高村归寻小院,西高村第一书记张贝贝正在介绍史口的特色美食。
史口镇坚持以项目带动发展,大力培育特色产业,8栋老旧的民宅,已华丽变身为网红民宿“归寻小院”,游客们品尝史口烧鸡的瞬间,眼中闪烁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孩子们在研学基地认真地扎着稻草人,小手沾满泥土,脸上却洋溢着比阳光还要灿烂的笑容;红色研学路线巧妙串联起农耕体验与文化传承,让游客在田间课堂中读懂乡愁,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人才筑基——新农人,破土而生
史口镇整合本地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人才资源,建立了 2 处创业示范基地。在乐口福工坊,王玉芳大姐将祖传秘方转化为千万订单,书写着商业传奇;在千允农场,张桂芹让小龙虾与莲藕在泥塘里和谐共生,跳起“共生之舞”;在玉田香合作社,付英明大姐的富硒小麦,每一粒都承载着对“硒”望的坚定承诺;在七妹家庭农场,张国英采用农牧渔立体养殖模式,打造出生态循环的绿色样本;在艾草富硒食用菌种植研发基地,高义蒙的蘑菇,像小伞一样破袋而出。这些充满泥土芬芳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写着乡村的命运。
如今,西高的红薯地正在孕育新的生机,燕翔的女工们又描绘出了新的图样,艾草富硒食用菌正茁壮成长……史口镇以春风为梭,以汗水为线,继续编织乡村文化振兴的锦绣长卷。(大众新闻记者 杨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