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前,在客家山村有这样一个习俗,家里未生育男丁的人家,会收养一个10岁以下的小姑娘,等待家中生出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会与收养的姑娘婚配。这些小姑娘本质上和“童养媳”差不多,但这条路走得会更悲惨一些,她们俗称“等郎妹”。8岁的小月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小月在8岁时,因家中贫困,父亲不得已把她送给了别人做“等郎妹”。小月的婆婆叫阿花。阿花刚刚怀上孩子,丈夫在去南洋打工时,出现意外死了,留下她和肚子里未成形的孩子。阿花看出小月的不愿意,她向小月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原来,阿花也是个“等郎妹”,她从三岁就开始到婆家来了,这一晃也已经20多年了……阿花对小月很好,小月也安心地接受了现实。
在婆婆的教育下,小月开始期待她肚子里的孩子。那或许就是一个男孩,就是自己的“丈夫”。小月在婆家的围屋里有一个好朋友阿菊,阿菊也是个“等郎妹”,可是她命不好,她的婆婆一连几胎都生的女儿。阿菊成了婆婆口中的“扫把星”,家里的重活累活都留给她干,整天不是打就是骂。和阿菊相比,小月要幸运得多。
婆婆阿花终于生了,小月很幸运,在她快10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丈夫”。小月的丈夫名叫“思焕”。从他出生起,小月就担负起了养育他的重任。转眼,小思焕长到了16岁,而小月也已经是个26岁的老姑娘了。阿菊很羡慕小月,有了这么大的“丈夫”。而阿菊今年25岁了,“丈夫”才3岁……
婆婆准备给小月和思焕办个喜事,好了了自己的心愿。小月自然是很高兴的,这一刻她等了10多年。但思焕就不一样了。他有文化,有思想。他一直叫小月“姐”,也真的把小月当成了亲姐姐。他最讨厌的是村里人把他和小月凑成一对,虽然他也知道是事实。
不管思焕多么不愿意,小月在婆婆的安排下,如愿和思焕拜了堂。在入洞房的时候,无论小月怎么主动,都被思焕拒绝得很彻底。思焕拒绝小月,除了接受不了“姐弟”变“夫妻”外,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抱负。
思焕想去外面见见大世面,他想去南洋挣大钱。在小月的帮忙下,他说服了母亲,踏上寻梦的旅程。临走前,他叫小月等他。可是,没过多久,南洋就传来了思焕的死讯……日子还要继续,小月和婆婆在伤心过后,也接受了事实。为了不浪费小月的青春,婆婆准备给她招个上门女婿,对象就是一直喜欢小月的春生。小月为了婆婆,同意了这门亲事。
在小月准备拜堂的那一刻,南洋那边又传来了思焕的消息。原来思焕还活着,他在南洋已经有了新的生活,因生活拮据,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他把小月给他的定情物送了回来,叮嘱她找个好人嫁了。可是小月最后,还是没有嫁人,她取消了婚礼。不是她不想追求幸福,而是她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育不允许她这么做。如果思焕死了,她改嫁无所谓。但现在思焕还活着,她就要等到底,即使知道希望渺茫。
小月8岁就做了“等郎妹”,辛苦了10多年,到头来还是被抛弃了,而她自己也因为执念孤独了一生。阿菊的命运则更惨,她3岁的“丈夫”因为溺水死了。婆家人要她嫁给公鸡,她接受不了打击,投河自尽了……“等郎妹”们终其一生,都有为婆家和“丈夫”服务,最后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看完全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封建的年代,成为“等郎妹”,那就注定一辈子都要困在那里。等“丈夫”长大,再给他生儿子,甚至还要提前准备下一代的“等郎妹”……周而复始,看不到尽头。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是小月即将和春生洞房,那是她离幸福最近的地方。可是,还没来得及拥抱幸福,就传来了思焕复活的消息……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社会对女性残酷远不止这些,女人生来就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难,因为道德的束缚,这种悲剧传了一代又一代……
电影《等郎妹》,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