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大结局,刘畅在何惟芳与蒋长扬大婚的同日,入赘宁王府。
县主李幼贞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刘畅这个人,然而她却并没有真正得到想要的幸福,
大婚当夜,刘畅再次喝醉,他误把千瓣莲认作牡丹,在雨夜中为花撑伞,深情护花,这一幕恰好被县主看到,原以为刘畅是已想通了才跟自己成婚,没想到他还是对刘惟芳念念不忘。
这可又把县主惹毛了,她随即下令府中再不要看到这些花。
可以想象,他们今后的婚姻生活会有多煎熬,而县主嫁给一个已经不爱自己的人,又会有多痛苦!
可是前面县主明明已经知道了这一切,却从未改变过主意,非嫁刘畅不可。
对此,网上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是像表面看到的那样,县主对刘畅用情至深。她与刘畅青梅竹马,哪怕经历了太多波折,她对他的感情依旧不曾改变。
二是经历了三年的痛苦婚姻,一直处于被控制毫无自由的状态,如今重获自由的她,想要自己控制得了的男人和婚姻。
而她潜意识里认为刘畅恰好符合,是个自己可以掌控的男人,嫁给他自己就会有绝对的主动权。
看起来,这两个原因合情合理,然而仔细推敲,却也不尽如此。
01
县主早已不是恋爱脑
县主当年被自己的父亲逼着高嫁给了武家,他的父亲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各方面都需要求助于武家,因而县主也同样受制于武家。
再加上还要在婆母娌妯贵妾之间周旋,县主的单纯善良早已经被消磨殆尽。
这种“成熟”早在她丧夫后来到洛阳刘家的各种行为中就已经显露(苛待下人、打死兔子、架子大等等)。
三年的侯府婚姻生活,她已经见惯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以及权力压人的戏码,又怎么可能还会再那么“傻白甜”“恋爱脑”呢?
即便她对刘畅还有感情,那也会有更多的理性思考,不可能只傻傻的相信爱情。
02
以县主如今的身份,可选的可控之人其实很多
宁王的势力逐渐强大,如今的县主身份地位也比往日更加金尊玉贵。从剧中刚开始,宁王想撮合她与花鸟使就能看出来,即使是二婚,县主配花鸟使也是配得上的。
再加上县主貌美,是标准的大唐美女,那么,以她如今这样的条件,自有大把的人想与之结亲,她想要挑选一个自己可控的男人其实并不难,为什么非要是自视清高的刘畅不可呢?
更何况刘畅已经变心,把他强留在自己的身边,只会让自己不痛快,为何还非要把他绑在自己的身上呢?
如果是为了要一个自己好控制的男人,她上哪找她找不到,为什么非要是这个桀骜不驯已经不爱自己又不屈服自己的刘畅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开心吗?
县主又不是傻子,以她如今的心智,也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没必要为了一个人好控制而去选择这个人。
03
县主当年是为了刘畅才嫁给武家的,如今刘畅变心让她不甘心
剧中我们可以知道,县主当年之所以会向自己的父亲妥协,而嫁给武家,很大的原因是为了保刘畅一家。
她怕自己的父亲会对流畅下死手,这才不得不违背心愿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
而她嫁过去的这三年又受尽了委屈煎熬,自己也早被权势利益磨得不再单纯美好。
而刘畅却在三年之后“嫌弃”自己的改变,并且爱上了别人,这对县主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她接受不了刘畅的移情别恋,更接受不了他的“忘恩负义”,她是个那么骄傲的女子,又怎能容忍一个人的背叛?
所有的不甘,化作更加扭曲的控制,而越是控制,刘畅就是越是想逃,越是不可控(情感上的不可控)。
所以,县主不是不明白那些道理,也不是看不清现实,她只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她一边为刘畅付出了很多,一边又觉得刘畅欠她的,这样的心理使得她不愿意放过刘畅。
当所有人都觉得,县主非嫁刘畅不可,要么对刘畅用情至深,要么是觉得刘畅好控制,只有把她的婚姻当成交易的宁王知道,她的所有执着,最后只是因为不甘。
而宁王唯一能做的,便是用他得到的权势,去把那个令她不甘的人,绑给她,以此来弥补她。
以上,就是小编对“县主非嫁刘畅不可的原因”的一些个人见解,屏幕前的你觉得对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