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保险公司真是让人搞不明白,一个开网约车的新能源车主出了车祸,修车要花五万多,结果保险公司说不赔,就因为这个车主平时接了一千多单网约车生意,这事情让人想想就觉得不太对劲。
保险公司说这个车主李某投保的时候写的是家庭自用车,但实际上却在网约车平台上接了一千多单生意,这样的行为已经改变了车辆的使用性质,所以他们不打算赔付这次事故的维修费用,即使出事故的时候李某并没有在接单营运。
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道理,因为营运车辆跑的路程比家用车要多得多,出事故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按照保险公司的说法,这种情况下收取的保费就跟实际的风险不相符了。
保险合同里确实写得很清楚,如果改变了车辆的使用性质就可以拒绝赔付,而李某的那些接单记录明显说明他一直在用车赚钱,这样一来车辆的危险程度确实增加了不少。
法院最后也支持了保险公司的说法,认为李某长期接单就表明车辆已经变成营运车了,就算出事的时候没在接单,但是经常性地高强度使用导致整体风险都上升了。
有些网友觉得保险公司这样做太过分了,说既然出事故的时候没在接单,那就应该按照私家车来赔,不能因为平时接过单就一棒子打死。
还有网友算了笔账,说如果李某当初按照营运车辆投保,一年的保费要一万五左右,而家用车只要五千块,所以李某这么做其实就是想省钱。
有意思的是,还有网友说保险公司应该在车主买保险的时候就查一查这个车有没有网约车记录,有的话就直接让他买营运险,这样也不会出现后面这些问题。
法院判决的时候主要看的是《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这条法律规定如果车辆的危险程度明显增加了,而且车主没有告诉保险公司,那保险公司就可以不赔钱。
根据一些行业数据显示,营运车辆出事故的概率要比家用车高出两到三倍,这个数据说明李某的行为确实打破了保险公司原本对风险的评估。
法院认为,李某接了一千多单这个事实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这已经不是偶尔接个单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地把车变成营运车了。
如果私家车主在网约车平台上注册了,但是没有更改保险性质,那么一旦出事故,商业险基本上是不会赔的。
很多人觉得开顺风车应该没问题,但是如果接单频率太高,或者收费超过了成本,法院也可能认定这是营运行为。
有些车主以为买了什么附加险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必须要把整个保单的性质都改过来才行。
如果打算用私家车跑网约车,最好是一开始就跟保险公司说清楚,按照营运车辆的标准来投保。
要是只是偶尔接个顺风车,那最好把行驶路线和费用都记录下来,证明自己不是为了赚钱。
在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合同里关于车辆用途的规定,让保险公司把不赔钱的情况都说清楚。
这个案子其实给所有开私家车的人提了个醒,保险说到底就是个风险和价格的问题,想省钱而隐瞒实际情况,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不是耍流氓吗?如果以前犯过错,以后一定都不是好人吗?哪顺风车本来就是国家容许可以私家车跑的,
活该
不在营运过程中出现事故不赔就是耍流氓,要是因为车辆故障导致事故那没得说,否则就是十足的流氓行为,保险钱收了不办事,当时卖保险时候为什么不鉴定出到底干没干过网约车
其实就是私家车变黑车罢了。
[滑稽笑]别他妈跟这里瞎掰掰,营运车现在不允许接顺风车单,顺风车订单平台是送保险的
最终解释权全在他们那里[笑着哭]
支持法院,营运保险本身比私家车高的多[点赞]
保险最黑了,黑百通吃!
人家辛苦挣点钱,这是要逼死网约车的节奏,哎
就是想省钱,营运车就要按营运的办。
还买他娘的保险,这不赔那不赔
保险在中国就是奇葩的存在,稳赚不赔。不能报保险,报了就涨价,车子上保险,还有负责车子的用途,真TM见鬼了。
其实这种应该平台担责
中国的保险公司都是这不保那不保[呲牙笑]
这不赔那不赔,反正就是不赔
顺风车也是的 我准备注销了 就带过1单 也懒得带 假如出事故保险跟你扯皮你就哭吧
网约车保险可是私家车的双倍,你少交钱怎么可能保你
说的容易,你确定和保险公司说明白,就能买营运险?需要挂靠公司,这费用那费用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