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到最后的婚姻,伴侣大多具备这1个特质

迎蕾评情感 2025-03-31 21:22:50

好的爱人是什么样子的?

最近有个很火的答案是:“引导型恋人”。

什么是引导型恋人?

周末聚餐,朋友@欧欧分享了自己和男朋友的故事,瞬间戳中了我。

她说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她从小就是个拧巴内耗的人。

有时她会把一件事憋在心里,反复地想好久。

有时“一点就炸”,经常像个刺猬一样对着男朋友发脾气。

“但不管我怎么作,他都能稳稳地接住我。”

她生气不说话,男友就静静地陪在她身边,等她情绪过去;

遇到问题很沮丧的时候,男友总是能从细枝末节里找到她的优点,为她加油鼓气;

“他很少跟我讲大道理,也从来不试图改变我,只是一次次坚定地站在我身后,用行动告诉我,我很好,我是值得被爱的。”

“在他的引导下,我慢慢地学会了爱自己,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去爱他。”

听完后,我瞬间感受到了引导型恋人的力量。

比起铺天盖地的那句:“拧巴的人,都需要一个赶不走的恋人。”

引导型恋人更像加缪在《加缪情书集》里写的:“我总有新的力量来爱你。”

TA从来不是“救赎”,或者“一昧地牺牲和退让”,而是引导另一半“看见”自己、学会爱自己,直至TA懂得怎么去爱一个人。

今天,壹心理就和大家来好好聊聊:亲密关系中最稀缺的引导型恋人。

爱与理性并存的引导型恋人

引导型恋人,指的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引导双方关系发展的人。

正如心理学家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人们有时就像雕塑家,试图把现实中的伴侣塑造成他们想要的伴侣。如果伴侣看起来萎靡不振,我们可以试着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如果伴侣狂妄自大和自命不凡,我们则可以试着让他们脚踏实地。”

从某种意义上,一个好的引导型恋人正像一个爱的“雕塑家”,TA们一般具备以下4个特征:

1、有较高的情绪智力和共情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情绪智力高的人,可以敏锐地洞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发挥强大的共情力,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其感受和需求,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

⼼理学家荣格说过:“孤独并不是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自己心中最紧要的感受。”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常常充斥着很多词不达意的瞬间。

引导型恋人却能通过非语言线索,如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等,敏锐地捕捉到另一半的情感变化,并给予共情式回应,建立情感连接,而非急于批判或解决问题。

比如:

当你在公司受了委屈,回到家闷闷不乐,甚至一看到伴侣就发脾气。

对方却不会生气,而是默默陪伴你,主动倾听并询问:“你看起来有点疲惫,需要和我聊聊吗?”

无论遇到什么矛盾冲突,TA总会试图理解你、接纳你,并主动挖掘你情绪背后无法言明的需求。

2、对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引导型恋人通常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愿意在关系中承担主导角色,对亲密关系有清晰的目标,规划彼此理想的未来,并引导伴侣朝着目标一起努力。

比如,TA会主动和你讨论、制定一些短期或者长期的计划,小到生活上的习惯,如一起运动、学一项新的技能、去一次自驾游等;大到人生的规划,如事业如何发展得更好、什么时候结婚、要不要生孩子等。

当伴侣因情绪困扰或认知局限,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困惑时,引导型恋人会主动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而非说教,帮助伴侣梳理模糊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3、有健康的边界感,懂得适度放手

比起无条件为伴侣付出甚至牺牲,引导型恋人一般将伴侣视为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

TA们会尊重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存在,必要时主动提供支持,但不会把你当做自己的附属品,更不会经常干涉你的想法。

比如,当伴侣深陷职业倦怠中,引导型恋人可能会说:“我知道你很焦虑,但我相信你的判断能力,当你需要我的时候可以告诉我,我随时在。”

4、擅于发现伴侣的闪光点,从不吝啬鼓励伴侣

引导型恋人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强化努力而非天赋。

TA们擅长发现对方自己都未察觉的优点,并提供具体的、建设性的反馈。

这种反馈能让伴侣感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从而更愿意坚持。

5、和伴侣双向自我成长

正如《亲密关系》所强调的,真正的亲密不仅是情感的联结,更是心智的共同进化。

引导型恋人注重与伴侣的共同成长,TA们会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认知水平,同时鼓励伴侣探索新领域,形成互相激励的正向循环。

当你取得进步时,TA会为了你的成就与收获而真心感到高兴;

TA会欣赏你前进的步伐,鼓励你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不是害怕你的超越,而导致TA失去关系中的主动权。

为什么我们渴望一个“引导型伴侣”?

为什么很多人都渴望能遇到这样一个“引导型伴侣”,甚至被网友称为是一种伟大的人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背后的成因可能有这3个:

1、想要一个能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安全堡垒

在心理学的依恋理论中,健康的依恋关系被认为是一个人“探索世界的安全堡垒”,一般由母亲扮演这个角色。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这种安全型依恋。

那些在童年从未获得足够“安全感”的人,成年后会更加渴望寻求一个能提供“情感容器”与“鼓励探索”的对象。

而引导型恋人恰好能承担这个角色,TA们往往建立了更安全的依恋模式,能够减少伴侣对被抛弃的恐惧,从而增强伴侣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帮助伴侣也成为安全型依恋者。

2、寻求稳固且长久的亲密关系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类具有3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是:

自主感(我可以自由生长);

胜任感(我相信自己能做好);

归属感(无论怎样我都会被接纳)。

人们渴望引导型恋人,可能是因为对方刚好能够满足这3种心理需求。

TA们并非单方面的掌控者,而是在尊重伴侣自主性的基础上,鼓励伴侣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同时,TA们也会在伴侣需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伴侣感受到被接纳和爱护。

这样的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双方的个人发展,还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3、渴望成为真实而完整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被某个人吸引,往往是在TA 身上看到了自己缺失的某些部分。

而好的伴侣会引导另一半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从“为他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从而做真实完整的自己。

但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说:“最美好的关系,是两个完整的人决定一起走一段路。”

如果我们只是渴望遇到一个伴侣来弥补我们的内在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曾经你欣赏的部分,最后会变成你的枷锁。

朋友小艾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最开始欣赏伴侣身上的“情绪异常稳定”,因为她小时候经常因为爱哭被父母说“矫情”。

而相处越久越发现,他的情绪稳定,可能是不善于沟通的表现。在外人面前从不发脾气的他,回到家后常常自己独处消化情绪,甚至一吵架就不说话。

久而久之,家里的气氛沉闷又窒息。

因此,当我们渴望在对方身上填补自己的缺憾时,我们更需要的,不是一个“全能的另一半”,而是一个能接纳内在创伤的自己。

所以,当我们过度渴望引导型恋人出现时,可能需要静下来,先梳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好的关系

是互为彼此的“引导型恋人”

需要注意的是,爱与不爱本身就是相互的,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成为他人的“救赎”。

当我们在享受亲密关系的美好时,也要懂得驱使自己,成为好的“引导型恋人”。

具体怎么做呢?心理学上有4个小技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1.善用镜子法则

镜子法则是指我们与人相处时,就像照镜子一样,你看到对方什么样,也反映出你内在对自己的认识。

因此,学会欣赏彼此的优点,也是帮助双方强化优点、学会接纳自己的基础。

朋友夏夏和男友有个“优势周记”:每周记录对方的3个闪光点。

三年下来,本子里写满了彼此细碎的夸奖:

“今天你给我拍照的时候很有耐心,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

“你研究新菜式的时候很有魅力,超棒的”;

“你每天出门都记得扔垃圾,好厉害”……

每当两个人产生争执时,这些记录都能帮助双方想起对方的美好,缓和关系。

2.理解“脚手架”原理

脚手架原理就像教孩子骑车,最初需要扶着后座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最终要悄悄放手让TA独立前行。

所以,当亲密关系中一方出现困难时,该帮扶时,不要吝啬于自己的付出。

但也不要一贯地全然付出甚至牺牲自我,让对方失去了独立处事的动力。

3. 每周定期进行一次深度聊天

尝试每周留一点时间出来,与伴侣进行真诚的沟通。

可以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对关系的不满,或者工作上的压力等。

但沟通过程中,不能带有“批判”“指责”或者“推卸责任”,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情绪表达。

如伴侣说:“我觉得你上次的言行让我有点受伤……”

听到这句话,你会怎么应对呢?

是匆忙解释,还是否定对方这点小事还要计较,又或是表达歉意呢?

在关系中,最亲密的不是身体与身体的接触,而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绪与情感的呈现。

试着用“我需要”,代替“你应该”;

用“要不要一起去……”,代替“随便吧”。

当你们能够“温和而有力”地沟通交流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关系也会逐渐升华。

4. 留出彼此的独处时间

真正成熟的爱,都懂得“半糖主义”,它既不太过浓烈,也不过于平淡,而是以一种适度、平衡的方式存在。

我邻居家有一对年轻夫妇,每周六下午都是雷打不动是各自的“独处日”。

他说:“有时候她在书房看剧,我在阳台打理花草,转身看到彼此的剪影,反而比整天黏在一起更心动。”

有时候,各忙各的、各玩各的,不代表爱就因此消失了。

只是有这么一段时间,我更享受和自己呆在一起。

写在最后

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将引导型恋人和“拯救者情结”,甚至与“PUA操纵者”结合在一起。

也因此,“引导型恋人”这个原先美好的词汇开始变得有争议。

但细究之下,其本质大相径庭。

真正的引导从不是单方面的拯救,让你变得极度依赖对方,而是双向的自我成长,共同前进。

真正的引导从不是PUA式的控制狂,让你失去自我,而是我爱你,所以我愿意帮助你先成为自己。

TA坚定地选择并支持你,坚定地站在你的身后不断托举你。

就像黄永玉先生在《沿着塞纳河到冷翡翠》一书中所说的:

“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因为遇见你,我不断了解这个世界,甚至了解自己。

因为遇见你,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也更知道怎么去爱你。

爱人的本质,是一种自爱。

衷心地祝愿我们都能遇见一个好的“引导型恋人”。

如果没有,那就学会好好爱自己,成为自己的光,引领内心一步步“走向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流泉细雨

编辑:噜噜、笛子

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杨柳,黄敏儿.情绪分享和感知恋人回应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2,45(01):126-132.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220118.Perloff,Robert.Daniel Goleman'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J].The Psychologist-Manager Journal, 1997, 1(1):21.DOI:10.1037/h0095822.陈静.恋爱关系中自主支持的初步研究[D].河北大学.2010.Deci E L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J].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4, 3(2):437-448.DOI:10.1007/978-1-4899-2271-7.米勒,罗兰·S.[美]著.亲密关系: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梁永郭,李亚男.库利的“镜中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1):154-156.Wood D , Bruner J S , Ross G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76, 17(2).DOI:10.1111/j.1469-7610.1976.tb00381.x.
0 阅读:4

迎蕾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