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1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设立。这所由“玻璃大王”曹德旺豪掷百亿创办的民办大学,一出生就喊出“对标斯坦福”的口号。一家民营企业办的大学,凭什么敢挑战世界顶尖名校?背后的底气究竟是什么?值得报考吗?
一福耀科技大学,位于福建省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大道104号,占地总面积671120.1平方米(约1006.68亩),是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河仁慈善基金会与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民办公助、非营利、公益性全日制普通高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曹德旺多次公开表示:“我这辈子赚的钱,最后都要还给社会。”
作为福耀玻璃的创始人,他深知中国制造业的痛点——高端技术人才短缺,尤其是“能动手、能创新”的实干型人才。
在他看来,传统高校培养的学生“纸上谈兵多,实践能力弱”。
为此,他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资100亿元,创办福耀科技大学。聚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办学方向,锚定新型国际化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这一办学定位。
设立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智造与未来技术学院、运载与智慧交通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八个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曹德旺表示:“教育是事业,不是产业。”所有收入将全部用于学校发展,不追求商业回报。
二
要理解福耀科技大学的雄心,首先要看它“对标”的对象——斯坦福大学。
这所成立于1885年的美国顶尖学府,不仅是全球排名前5的研究型大学,更是硅谷创新的核心引擎。
斯坦福以“自由之风永远吹拂”为校训,培养了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特斯拉CEO马斯克等科技巨头。
其“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堪称典范,教授可以创业,学生能在实验室孵化项目,企业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形成了“学术研究-技术转化-商业应用”的闭环生态。
这种模式让斯坦福成为全球技术革命的策源地,而福耀科技大学瞄准的正是这种“创新基因”。
三
斯坦福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创新生态,福耀科技大学能否复制这种模式?从目前规划来看,它至少有三张“王牌”:
1. 学科交叉 + 产教融合:让学生“提前接触未来”福耀科大首批设置的4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全部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实行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打通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壁垒,学生可选择本硕博八年连读。
每个学院都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比如与福耀集团合作智能制造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真实产业项目。这种“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模式,正是斯坦福与硅谷互动的翻版。
2. 国际化师资 + 小班教学:师生比1:5,采取“小而精”模式学校已聘请15名海内外院士、56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71.2%的教师具有境外教育背景。计划以1:5的师生比配置师资,并推行“本硕博贯通培养”,优秀学生最快25岁可获博士学位。这种“小而精”的模式,与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名校一脉相承。
3. 新型治理模式:教授说了算,资金靠多元造血:与国内多数高校不同,福耀科大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在学术决策中占主导地位。资金方面,除了曹德旺的百亿捐赠,未来还将通过技术专利分红、校友捐赠等方式实现“自我造血”,类似斯坦福每年靠专利授权收入超10亿美元的模式。
四
尽管蓝图宏伟,但质疑声从未停止:“100亿够不够?” 斯坦福年科研经费超90亿美元,福耀的启动资金仅是零头。“民办大学能吸引顶尖学生吗?” 国内家长对民办高校的偏见短期内难消除。“产学研真能无缝衔接?” 国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低于10%,福耀的模式仍需突破体制束缚。
对此,曹德旺的回应很务实:“我们不需要和斯坦福比规模,而是比特色。”首任校长王树国也坦言:没有不可能之事,要看它符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看它符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再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天下没有不可能之事,“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从本科生开始,就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来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那种批量生产模式、按一个标准来考核学生的时代过去了。”
王树国认为,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他常对老师讲要尊重学生,“我们更多是一个协助者,是一个教练,是一个助理,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索未来。”
(王树国出生于1958年10月,200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2014年4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17年5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24年3月卸任。之后受聘为福耀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在受央视采访时说:一分钱工资都没有,我是义务工作者,是为了一个理念,为了一个理想)
五
这样的一所民办高校,值得报考吗?考生该如何选择?对于高三学子而言,福耀科技大学是否值得填报?需结合个人目标与分数段理性分析:
1. 适合哪些学生?
想本科就业的务实派:学校与福耀集团深度绑定,毕业生可直接进入集团及子公司就业,就业资源远超普通高校。分数在中等211以上的考生:学费仅6000元/年(低于多数民办大学),住宿条件优渥(本科生两人间,博士生套间)。
青睐新兴产业的理工科生:专业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课程设计强调实践与产业需求结合。
期望本硕博深造的学生:校长王树国说,本硕博贯通后,能够打通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这个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讲太宝贵了。
王树国表示,教育就两个任务,一是夯实基础知识,二是培育创新能力。“25岁到35岁是人生第一个黄金创新周期,我们把本硕博贯通,让孩子们25、26岁就能博士毕业,这样的培养体制更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2. 需谨慎考虑的情况
追求“名校光环”的考生:新学校缺乏985/211标签,短期内可能影响选调生资格或部分企业招聘门槛。首届招生100人,再扩大也就是到400人,有可能竞争会比较激烈。
3. 风险与潜力并存
作为首届招生院校,福耀科大缺乏历史积淀,但其“小而精”的办学模式、强大的校企资源、国际化师资团队,可能成为“弯道超车”的资本。
结语
曹德旺曾说:“捐钱办学,是我人生的第三幕戏。”这所大学的成败,不仅关乎一位企业家的理想,更关乎中国能否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共生”的新路。对于考生而言,选择福耀科大是一场“风险投资”,但教育的价值,或许正藏在敢于突破的勇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