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化灿烂,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地域不同,风俗就不同,乡音和方言就不同,作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内蒙古更是如此。生活中这里的人们,东部盟市和西部萌市的方言有的词汇就不大一样,呼和浩特与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的方言也有不同。

内蒙古有的地方的方言让你完全摸不着头脑。比如,把调皮捣蛋的人叫“灰猴”“灰个泡”,把“招人喜欢”叫“袭人”,把“生气发怒”叫“搓火”,把”脑袋有问题不好使”叫“弦儿货”,把“耳光”叫“逼兜”。

内蒙古的方言有很多土得掉渣,不如东北方言好懂逗乐,难以走向全国,当年的二人台喜剧演员、“内蒙古第一笑星”武利平在内蒙古几乎家喻户晓,但放到全国,知名度就要大打折扣,远不如赵本山名声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内蒙古方言难度系数太高,许多人根本听不懂。

比如,内蒙古有的地方把“活得潇洒滋润自在”叫“展油活水”,把找你叫“行你”,把对付你叫“抬你”,把怎么了叫“咋介啦”,把“疙瘩”叫做“疙蛋”,把蹲着叫“硌蹴”,把一个人“为人不怎么样”叫“球胡麻擦”,把一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叫这个人“球也完不成”,说一个人“人品不端”叫谁谁谁“球也不是”,说一个人能力“一般般”叫某某某“蛋球事”,说一个人“不是东西”叫“个泡”,说一个人“废物还恬不知耻”叫“讨吃货”,说一个人“愣头愣脑”叫“砍货”“二球货”,说揍你一顿叫“定你一顿”。

内蒙古有的地方的人称自己为“爷”,他们不说我怎么样怎么样,而是“爷怎么样怎么样”,比如:爷给那个讨吃货一逼兜,意思是:我给那个废物一记耳光!比如,爷爷,给爷根烟,意思是爷爷,给我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