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避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比特读出技术重磅突破

量子有点科技味 2024-04-16 03:01:52

内容来源:量子前哨(ID:Qforepost)

文丨浪味仙 排版丨沛贤

深度好文:1200字丨7分钟阅读

摘要:阿尔托大学研究人员用微测辐射热计替代传统参数放大器,以更少的附加噪声实现非侵入式量子比特测量,显著降低了读出设备所需的功耗,为未来高计数量子比特系统提供了全新的可扩展解决方案,有望推动量子计算实现飞跃。

艺术插图:利用如右侧所示的微测辐射热计,感测如左侧所示量子比特发出的微弱信号。

1927 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他指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动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用位置、速度等瞬时变化的经典物理量,来描述量子理论中粒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行的。

无法准确得知信号的位置和动量,这无疑让物理学家们抓狂,也让量子比特测量充满挑战。

在量子比特测量中,“放大”和“噪声”,时刻处于对立共存的状态:既然噪声永远存在,那么就必须放大需要探测的信号,让它能够盖过噪声。

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使用参数放大器,放大并读出从量子比特接收到的微弱信号,但这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额外噪声,如果没有其他辅助保护手段,就会导致量子退相干。

前不久,阿尔托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能够避开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影响,实现超精密测量量子比特。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测量思路:微测辐射热计。由于微测辐射热计测量的是功率或光子数,而非电流与电压,所以能够通过微创检测接口,巧妙感测量子比特发出的微波光子,不受现有读出设备量子噪声的影响,提供量子比特的“清晰快照”。此外,小于同类放大器约 100 倍的外观尺寸,更赋予其作为测量设备的超强潜力。

“一想到量子至上的未来,不难想象,届时数千甚至数百万的高量子比特计数可能会司空见惯。对于大规模扩展来说,仔细评估每个组件的占用空间是绝对必要的。我们在《自然电子》论文中已经表明,我们的纳米测辐射热计可以被认真考虑作为传统放大器的替代品。”阿尔托大学教授、QCD 研究小组负责人 Mikko Möttönen 表示:“这些辐射热计足够精确,可以单次读数,也不会增加量子噪声,且消耗的功率比经典放大器少 10000 倍。”

QCD 小组实验中,他们取得了 61.8% 的单次保真度,读出持续时间约为 14 微秒,而通过校正量子比特的能量弛豫时间,保真度跃升至 92.7%。单次保真度是一种重要指标,物理学家用它来确定设备在单次测量中检测量子比特状态的准确度。

在 QCD 小组的博士研究员 András Gunyhó 看来,通过微小调整,比如将辐射热计的材料从金属换成石墨烯,辐射热计有望在 200 纳秒内达到所需的 99.9% 单次保真度,因为石墨烯的热容更低,能够快速检测到量子比特的微小能量变化。

此外,通过精简除辐射热计和芯片外的非必要组件,不仅能够在读出保真度上做更大改进,还能让测量设备的体积变得更小,进而使其扩展到更高的量子比特计数变得更为可行。

参考资料:

1、Nanotechnology Boosts Quantum Computing: Ultra-Precise Qubit Readout Technique Developed

2、Single-shot readout of a superconducting qubit using a thermal detector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 2025-02-22 09:20

    光子论和相对论都是谬论!目前对粒子的加速手段都是靠电场或者磁场还有万有引力,而电磁场及引力的速度就等于光速,所以目前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加速到光速,因为接近光速时电磁场对其作用力就按指数级变小了!这类似于异步电功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旋转磁场永远都不能把转子加速到同步速度,因为当转子转速越接近旋转磁场速度时,旋转磁场对转子的作用力就越小。电磁场对粒子的加速也是同样道理。并非是其质量增加了,而是电磁场对其的作用力变小了!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时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时磁场对其的约束力变小也是这个道理,并非是其质量增加了,而是带电粒子在高速运动时同时会产生磁场,当磁场到达一定的强度就会出现磁饱和现象,这时回旋加速器对带电粒子的约束力就会迅速变小,从而无法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

  • 2025-02-22 09:19

    光的本质属性就是电磁波!没有粒子性!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根据本人用光波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推导出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会对逸出电子方向产生影响,逸出电子的方向与入射光波包的切线方向相同,而实验证明推论完全正确!光的电磁感应原理导论1:光的波包的磁通变化率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所以光的波泡对电子的感应能力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光子论的假设是无法解释逸出电子方向与入射光方向无关的实验事实,而且逸出电子方向可以与入射光方向相反,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假设是光子撞击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按此推论逸出电子方向应该与入射光同向,而实验事实却是与入射光方向无关反而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有关。所有实验证明用光波包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才是正确的光子论是错误的,波粒两象性更是谎谬!所谓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我认为是电子撞击双缝产生的衍生物,我们可以用不同材质的金属材料来做双缝中间隔栅两侧也用不同的金属看还能不能产生双缝干涉现象就知道。最简单的原因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不怕观察的,为什么电子双缝干涉怕观察?那是因为光的双缝干涉是真正的双缝干涉电子双缝干涉是假的双缝干涉。

量子有点科技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