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圈近两年来公司并购愈演愈烈,在3月22日,一则字节跳动收购沐瞳科技的新闻火了游戏圈,毕竟40亿美金的价格还是非常吸引眼球的,据说是看上其在东南亚市场很火的
《无尽对决》(Mobile Legends : Bang Bang),希望打进国内市场,跟腾讯搏一搏。
只是,在看了这个产品只有,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它真的值这个价吗?
并不。
《无尽对决》这款产品自推出以来,主打海外市场,为了打开东南亚的市场,2016年借着低端手机打入东南亚市场的红利契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一直发展到今天。看起来似乎是亮丽光鲜,但背后其实有很多看不见的问题,在被收购之后,这些问题也自然是字节需要面对的。
一、16年发行至今,手机硬件都升级过很多轮了,游戏画质依然还是贴图风?
MLBB的画质刚进入东南亚市场时,为了匹配手机硬件,画面设置上相对“低配”,这些能理解。不过这都2021年了,OPPO、Vivo的手机每年在东南亚市场推陈出新,硬件配置上去了,画质还是跟当年刚上线时一样,还是那么“硬”“冷”。而且李鬼学李逵,好歹人物界面和游戏中要“抄”的有模有样,别拿贴图来凑英雄特效,也想想玩家对游戏的品质要求,提升下产品研发的品味。
二、皮肤“抄”的再像,可是游戏中英雄操作的设定还是拉跨了
《无尽对决》中英雄的主动技能有3个,分为爆发、位移、群伤、增益四类,基本没有连招可言,操作起来就像是站桩输出,竞技性、策略性都不高,基本可以忽略走位,就更不用谈英雄特色的开发。怎么说呢,这里英雄的设定很像是拆解其他游戏做了一个组合,但很多做的并不好,也就导致了热门英雄常见,冷门英雄没人搭理的现状。
三、关于游戏的架空世界观,东拼西凑的“300英雄”?
《无尽对决》主攻东南亚市场,将东南亚各个国家的英雄、文化“选择性”地加入到游戏中,短期看的确能吸引到当地玩家一时爽,但是近五年的运营,产品缺乏世界观,英雄东拼西凑出来,很像是一个东南亚版的“300英雄”,李鬼的104个英雄角色真的是一盘“大杂烩”。
如果说一款产品有资格能成长为IP,是需要讲好一个故事的,这些不是“东施效颦”就能模仿的,而是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创造出来的。
买买买可以买到产品,但是内容产业不是靠这些“虚假繁荣”的“模仿”支撑起来的,而是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创造力。
四、MOBA手游中的匹配机制是玩家体验的关键一环,高频差评却无动于衷
在苹果商店的差评中,不断被提及的一个就是匹配到“连最基本操作都不懂”的队友,匹配到的队友挂机、送对方人头,宛如对方团队的第六人。差评里还提到“ranked games”,这么多人玩的游戏,在排位居然还能经常匹配到挂机党,对游戏体验十分不友好,劝退的玩家也是一脸无奈。
五、游戏英雄设定的平衡性也是个老大难
英雄平衡是每款MOBA产品一直在优化的方向,但是“一代版本一代神”,每推出一个新英雄就变成“无敌”的存在,对玩家来说非常不友好,想要玩的梗厉害,就要充值买新英雄。高端局的ban选环节成为了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这让拿到弱势阵容的团队更无力翻盘,游戏体验感极差。
MLBB的玩家不断在抱怨“一个赛季一个英雄很恶心”,甚至投诉之后官方会再出一个更“恶心”的英雄。游戏平衡性直接影响游戏体验,官方面对玩家的反馈似乎也一直无动于衷。
六、越来越差的游戏环境和随意的封禁系统 透露着处理机制的不完善
游戏社区和应用商店还观察到大量玩家投诉游戏存在“不公平的封禁系统”,维护游戏环境是每个游戏运营中最基本的事情。认真游戏的玩家无故被举报查封,而且不是个例,消极游戏的玩家却逍遥法外,这样的问题已经超出游戏本身了,长此以往,游戏环境愈发恶劣,优质玩家都会被劝退。
七、为了拉高估值,不断提升运营,高氪金劝退玩家吗?
游戏内消费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无尽对决》里的消费项目却一直被诟病。MLBB主打的东南亚十国市场,超过一半的国家GDP不超过5000美元(2019年数据),游戏里换算下来约¥0.15人民币1个钻石。像是月卡,高级版原价1100钻石,需要¥160人民币左右,按照打折价计算,也远高于市面的其他游戏,像史诗皮肤或以上均价基本在899钻石(约¥140人民币)。
并且,为了提升收入和估值,近两年《无尽对决》的氪金度在不断提升,颇有透支的意味。
表面的靓丽挡不住背后的问题,近几年东南亚市场的配置和品味也都在提升,手机市场红利不可复制,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做什么都能火的时代了。
根据App Growing Global的买量报告,MLBB在2020年7月之前都没有在双端买量,7月开始突然间开启,峰值出现在2020年12月,怎么看都像是在跟字节谈判的前夕,强行抬升产品数据,高位套现,着急卖出也可以看出对自家产品缺乏长远的信心。
考虑到《英雄联盟手游》即将全球发行,对《无尽对决》来说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找个冤大头。而如果字节想凭借《无尽对决》进军国内市场,应该更是难上加难。
这么来看,40亿美金到底值不值得,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