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球都这样吹?!”
“黑哨!黑哨!”
广东队与山西队的比赛,再次被裁判的判罚推上了风口浪尖。场上球员怒不可遏,场下观众的质疑声浪几乎要掀翻球馆。
事情的起因是,广东队后卫胡明轩的一次进攻。在一次严密的防守下,胡明轩持球试图寻找突破口,但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出球机会。裁判果断吹罚了五秒违例。
然而,慢镜头回放却显示,胡明轩持球的时间远未达到五秒!这一明显的误判,瞬间点燃了广东队球员和球迷的怒火。
“这球明明没到时间!” 广东队主教练愤怒地向裁判咆哮,但裁判却不为所动,坚持维持原判。
比赛中,山西队球员王少杰在一次争抢篮板的过程中,与广东队球员发生身体接触,痛苦倒地。慢镜头显示,王少杰的受伤疑似是对方犯规动作所致,但裁判却并未做出任何判罚。王少杰无奈被替换下场,也给山西队的内线实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CBA的争议判罚,早已不是新鲜事。回顾过往,类似的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
2014年,北京队对阵广东队的总决赛中,孙悦在一次防守中被吹罚犯规,广东队凭借罚球绝杀北京队。赛后,慢镜头回放显示,孙悦的防守动作并无明显犯规。
2021年,广东队在诸暨对阵山东队的比赛中,胡明轩在一次突破时明显被对方球员犯规拉拽,但裁判却视而不见。
一项数据显示,2023年CBA联赛的场均技术犯规次数,比五年前增加了15%。这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CBA裁判判罚尺度的不稳定性。
裁判的判罚,不仅影响着比赛的公平性,也直接影响着球员的情绪和状态。王少杰的受伤下场,无疑对山西队的整体实力造成了削弱。而此前,张宁在CBA全明星赛上的扣篮表演,也因为裁判给出的过低分数而备受争议。
“CBA裁判的水平,确实有点跟不上联赛发展的速度了。” 篮球评论员杨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与国际赛事相比,CBA裁判的水平差距更加明显。在FIBA的国际赛场上,对于裁判的专业素养和临场应变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在2023年篮球世界杯亚洲区的裁判名额分配中,中国裁判的占比仅为5%。
CBA裁判问题,症结究竟在哪?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裁判的培训和选拔机制上。CBA裁判的培训投入不足,导致其专业水平和临场经验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CBA裁判的选拔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保证选拔出真正具备执裁能力的优秀裁判。
NBA在裁判培训和技术系统方面,有着一套成熟的体系。CBA或许可以借鉴NBA的经验,加大裁判培训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裁判的专业水平和执法能力。
裁判的判罚,是影响比赛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CBA裁判的判罚问题,不仅影响着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也损害了CBA联赛的声誉。
长此以往,CBA联赛的健康发展,必将受到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