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后,制定一部现代宪法是日本社会的共识,具体制定哪一种类型的宪法则还有分歧。以大隅重信为首的主张英式立宪,建立彻底的虚君内阁立宪制,但是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则主张建立德式立宪,建立二元君主制,君主掌握实权,军队和政府对君主负责。
最后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伊藤博文胜出,制定德式宪法而结束。为此伊藤博文还专门去德国学习一年半,最后还请了两位德国宪法专家来到日本,协助宪法的制定。
在伊藤博文的构想中,日本皇室应该像德国霍亨索伦家族一样,掌握国家的内外大权,建立一个强大中央集权的现代化国家。然而这套宪法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出伊藤博文想象中的作用,反而带有强烈的副作用,最终让日本收获了巨大的灾难。
原因在于霍亨索伦家族是一个真正的军事贵族,历代国王都会在战场上征战杀伐,就算是军事才能平庸的君主,也会进入军事学校,与普通士兵一起同吃同睡同劳动。这种军事化色彩普遍见于欧洲王室,很多欧洲的王子公主在成年后就会接受军事训练。在俾斯麦统一德国的战争过程中,尽管威廉一世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但依然跟着军队在一起。一战爆发后,威廉二世同样来到了军队第一线坐镇。
但是日本皇室不同,天皇在古代日本当了一千年的傀儡,只是国家政治中的一个吉祥物,明治维新后又被当作神给供了起来。代价就是日本天皇完全没有执政能力!天皇没有体现出宪法赋予给他的权力,完全无力管理复杂的军国大事。
欧洲王室是没有神性的,早期王室都是靠打仗起家,他们熟悉军事作战,和千年傀儡半神化的日本皇室不是一个物种。日本天皇更多是宗教性质的,明治维新后又搞起了造神运动,这种情况下,日本更不可能让天皇去军队里面服役,这样会让别人知道天皇原来只是个普通人。欧洲王室没有这样的忌讳,连英国的哈里王子都去阿富汗服役过,没人觉得这样会有什么不同。
在明治天皇存在的时期,这样的情况还不严重,因为伊藤博文他自己就是一个掌控大权的人,天皇缺位的影响还不严重。但明治元老们的寿命不是无限长的,这些大佬们相继死去的时候,日本国家出现了权力真空,同时国家经济有了发展,政党政治开始兴起,出现了大正民主运动。
但是不久,就有人发现了国家权力设计中的漏洞,那就是军队是不受政府管理的,而是直接向天皇负责。但是天皇对国家的管理职能却远远没有到位,一些野心家就可以利用这个机制,争做天皇的代言人来管理国家。
少壮派军官们不再理会正常的国家管理体制,动不动就刺杀政府首相和大臣,出事了就说是为了天皇除掉奸臣。可以说,如果日本天皇是一个真正的独裁者,看不惯某个大臣,直接一个命令就搞定,完全没有必要指使一个下级军官去搞暗杀。
在昭和天皇时期,他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但是天皇长期不接触军队和社会的一线,真想治理国家却无从着手,所以他的真实想法,可能就是让下面的人去试试看,成功了就是自己的功劳,不成功就是下属背锅。
但这样的打法,在战争上就是杂乱无章,没有作战规划。从918到77事变,靠的都是一帮下属人员私自发动。中央权力缺位,全靠下级军队自行发动作战行动,有时连大本营都不能控制前线的军队,因为任何一支部队都可以声称,自己是为了天皇而打的,你大本营算老几?一切权力归天皇的结果,就好比是一个驾驶员的汽车,不知道前面的路往哪开。光有强壮的四肢,却没有大脑。
与之相比,蒋光头的操作能力虽然也差,但是做为全国的陆海军统帅,还是有一个健全的指挥管理体系的。日本军队虽然比中国军队强大得多,却始终没能全灭中国军队的主力,每次快要成功的时候,总是被中国军队跳出包围圈,原因就在于各个日本军队之间并不配合,也缺乏统一指挥。
伊藤博文设想中的国家,是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类似于德国那样的强大中央集权国家,但他所选的天皇家族没能负担起军事领导职能,德国宪法在日本水土不服。那还不如一开始采用英国宪法,让有能力的人来出任首相,掌握国家大权,就像他自己的作用一样。没有驾驶员的汽车,迟早要翻车。
证明伊藤博文也是人,也有局限性,这套设计德国在一战就没成功,后来出了个平民出身的奥地利人又在二战搞一遍还是不行,日本也同样在二战失败,然后麦克阿瑟手把手教日本怎么搞虚君共和[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