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丑化的潘美

鳝堂集庆 2023-06-22 20:48:24

评书《杨家将》中大反派是国丈潘仁美,他勾结辽国,陷害忠良,最后不得好死。

但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却是北宋的开国功臣。

就像马拉松战役后第一个跑回雅典报捷的菲迪皮茨,他在陈桥兵变中第一个跑回开封,宣布改朝换代的消息。

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立功无数。“杯酒释兵权”中他的兵权也没被释掉,可见太祖对他的充分信任。

他文武全才,不仅打仗厉害,治国也是好手。每打下一个地方,他都能积极安抚民众,恢复生产,正规秩序。

他在杨业的阵亡中负有次要责任。可以说是他一生的一个瑕疵,但就是这个瑕疵,在后世中被无限放大。他也变成了一个反面典型,祸国殃民,里通外国的大奸臣。

为什么反差如此巨大?不得不说小说、戏曲、评书的影响力太过于深入人心。

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向来同情和推崇悲情英雄。人们也只会记住这些悲剧人物,他们的人生结局都不是很好,有的死的还很惨。像被千刀万剐的袁崇焕,砍掉脑袋的关羽。

但这不影响他们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反倒会因为他们的失败而赢得后世的极大赞誉。

像关羽死后成了武圣,岳飞死后在西湖边有庙,文天祥、陆秀夫、于谦等,每一个有纪念祠的人物,都有一个悲惨的人生结局。

杨业也算是一个悲情英雄,他死后他的敌国给他建祠,以示敬仰。

悲情英雄的塑造需要对立面的陪衬,特别是在这些忠义小说中,善恶分明,有忠就有奸,有廉就有贪。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缺一不可。

在老百姓的朴素观念中,有好人必须会有坏人。好人不长命,坏人都不得好死。就像我们看电视总会问,谁是好人,哪个又是坏人一样。

所以在杨业之死上负有一定责任,本人却得到善终的潘美,不管一生有多大功绩注定不会获得同情,还会因此被无限黑化丑化。要怪只能怪他和杨业生在同时,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系。

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推崇道德完美主义者。

这本是好事,但也有负面影响,就是我们对道德瑕疵的容忍度很低,尤其是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上,容易用道德去代替其他一切价值尺度,比如说曹操历史贡献很大,但有其个人的一些道德瑕疵,导致历史上长期被诋毁和丑化。

潘美在杨业之死一事上,正好暴露了他为了自保而未出手相救的道德缺陷,而这点足以导致他淹死于口水,至于他为宋朝统一天下所做的贡献,在道德面前也变得毫无分量。

潘美被后世无限苛责,正是道德完美主义盛行的结果,一个社会不能没有道德,但道德如果凌驾于一切之上,就会陷入空谈的境地。功是功,过是过。要一分为二看待。伟人也会犯错误,但也会三七开,功劳是第一位的。

希望将道德的还给道德,功业的还给功业,历史的还给历史,人性的还给人性。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