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田丰真的那么厉害吗?

神秘云朵 2024-08-01 23:49:59

田丰,袁绍的“八大谋士”之一,因曹操评价“若袁绍采纳其计,战局难料”而名声大振。但这一评价背后存在逻辑问题:曹操的话可信度未知,他可能为彰显胜利价值或激怒袁绍而夸大其词。因此,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需深入分析,客观看待。田丰的实际能力或许被高估,他的死亡也非无辜。

田丰,字元皓,是冀州(今河北)人。他出身士族,自幼聪明、有才气和好品行。丧亲后,他仍保持严肃的态度,得到人们的尊重。凭借学识和名声,他被太尉府选为茂才进入仕途。这反映出他的家庭虽非顶级豪门,但类似于现代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

田丰成为侍御史后,主要负责宣传和纪检工作,类似于现代的公检法。他需要具备强大的辩论能力,以法规、条例等为依据进行批判。作为士族子弟,田丰迅速适应并勇敢地批评祸乱朝政的宦官集团。他在完成使命后理智地选择辞职,避免遭受报复。尽管田丰表现出色,但回到冀州后,并未获得冀州牧韩馥的重视,因为韩馥不想因支持田丰而得罪宦官集团。

在公元191年,韩馥因感到身心疲惫,在袁绍的施压下,将冀州让给袁绍,选择退隐。

随后,袁绍接管冀州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巩固权力:他安抚了部分旧有势力以减少阻力;提拔忠于自己的人物来增强影响力;还重用了一些之前被忽视的人才,如田丰,他被聘为重要顾问。

新成员加入需要表忠诚,因此当耿武和闵纯反对袁绍时,他指示田丰处理他们,作为田丰的加入证明。

公孙瓒与袁绍发生了冲突,形势初看对袁绍不利。然而,袁绍凭借出色的战术指挥赢得了界桥之战。战斗中田丰保护袁绍躲避箭雨,最终敌军因未知袁绍在场而撤退。

袁绍被低估了,他聪明地混入群众并激励士气。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并计划迁都许县。袁绍虽对汉献帝不感兴趣,但因曹操持有这张“王牌”而感到不安。他建议曹操选择甄城作为都城,因为离自己近,便于控制和攻击。然而,曹操已成长,不再受袁绍影响,婉拒了他的提议。

袁绍在曹操拒绝上当时感到愤怒,田丰建议直接开战,但袁绍考虑到未解决的北方公孙瓒和西方的黑山贼张燕,决定先稳定内部。他通过散布恐怖消息来牵制曹操,同时加速消灭周边势力,包括拉拢曹操周围的势力如荆州刘表和泰山郡土著军阀。这策略最终使袁绍在199年统一河北,全力对抗曹操。

汉献帝一派利用曹操北上抗袁的时机,发动“衣带诏事件”。刘备作为事件的参与者,逃至徐州,占领沛县并背叛曹操。曹操紧急征讨刘备,袁绍因儿子生病未出兵援助,田丰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袁绍不会容忍下属散布消极言论,除非是像沮授那样的人。田丰因不是沮授而被疏远。袁绍在预估曹操到徐州后出兵,但刘备逃跑让人误以为他故意延迟。田丰反对这时出兵,建议用骚扰策略消耗曹操,但袁绍未采纳,导致冲突,最终田丰以败坏军心罪被囚。

曹操断言袁绍无田丰必败,后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再次强调此点,使袁绍陷入困境。袁军士兵也认为田丰的缺席导致了失败。尽管有人看好田丰将获重用,但田丰自认了解袁绍,预感战败后的袁绍会将其作为泄愤对象。

袁绍原计划释放田丰,但逢纪指控其在狱中态度傲慢,导致袁绍改变主意处决了田丰。这背后反映了田丰个人私心可能影响了集体利益。

田丰的行为准则基于个人感受,而非合理性。他主张自己的观点应被接受,否则会试图证明他人错误。例如,他初入仕时批评宦官集团后辞职,但忽略了其中也有忠良之人。田丰追求名利,容易过度行事,类似于网络上的喷子。他自认为比老板袁绍优秀,实际上袁绍在多方面都超越他。

袁绍与田丰的决策风格对比,突显了袁绍的应变能力可能超越田丰。当曹操控制天子时,田丰主张立即攻击,但袁绍选择等待,这可能表明他更注重大局。在对曹操的战略上,袁绍采取的“组合拳”策略看起来比田丰的急进攻打更为稳妥。

关于是否应在曹操征讨刘备时出兵的争议,田丰认为应抓住机会,但这并非正确答案,最终结果只是偶然的幸运。

曹操南下攻打刘备时,水路畅通,显示其在南北战场的灵活转换能力。若袁绍此时进攻,曹操会立即转向防御,因为袁绍的威胁大于刘备。对袁绍而言,最佳策略是等曹操深陷徐州战场再行动。但刘备未能有效牵制曹操,导致袁绍计划落空。尽管如此,田丰的策略并不比袁绍更优,袁绍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更为稳健严谨。

袁绍在田丰发表不当言论后,并未直接指责,而是以儿子生病为由,给予田丰下台的机会。然而,田丰不仅未收敛,反而继续散播消极情绪,认为袁绍不听其建议必败。此外,田丰不顾身份和场合,随意发表意见,甚至在袁绍决定出兵时提出反对意见,主张与曹操消耗战。

田丰与袁绍意见不合,被指故意对立,缺乏礼貌。尽管田丰对曹操的迅速崛起持保留态度,认为应采取消耗战策略,但袁绍决定主动出击,认为曹操虽在多方面进步显著,但中原政权历史上从未因耗战而亡。此外,曹操还有广阔的南方可扩张,而袁绍则局限于辽东。

田丰多次公开反对袁绍,未受惩罚反而变本加厉,最终导致被囚禁,以维护袁绍的领导权威和军队纪律。

袁绍处决谋臣田丰,主因是田丰自身行为。他参与内部争斗,导致政敌抓住机会反击。张郃、高览等也遭遇相似命运。田丰死于逄己陷害,逄己后来同样受害。这反映出,在权力斗争中无人能独善其身。

现实思考表明,职场中存在类似田丰的人物,若不妥善管理,可能成为害群之马。

田丰和袁绍的职场互动,可以这样简洁地描述:

1. 入职前,我会展示自己的优势,比如优秀的履历和能力,有时也会通过批评竞争对手来吸引你的注意。

2. 获得你的信任后,我可能会与同事竞争,积极向你提出建议。

3. 作为老板,你会选择性地采纳我的建议。

这种情形在职场中很常见。

随着我资历增加,人脉扩大,若你不接受我的意见,我会在各种会议中反对你。你的反应会影响我的行动:如果你忍耐,我会进一步挑战;如果冷处理,我会公开冲突;如果无动于衷,我会传播负面情绪。这你能忍受吗?

不要轻率评价人,能将事业做到袁绍那样的人不是无能之辈。批评他通常有其他原因和目的。例如,如果我在你公司工作,你尊重我的意见,给予好的待遇,即便公司最后失败,我也不会责怪你。反之,如果你忽视我,公司失败了,我很可能会批评你,以显示自己的能力。

田丰这样的人,一旦不满足就会设法捣乱。对待他们,要么压制要么安抚,绝不能纵容。袁绍在时还能控制他们,去世后便肆无忌惮内斗,不顾袁氏集团利益。他们背后捅刀却假装关心,若你失败,他们会归咎于你不会用人;若未败,会继续攻击直到满意为止。

当然,田丰这样的人对老板的行为本质上并不是要致老板于死地,而是要让自己感到高兴和满足。他们可能比较自私、自我,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杀人的恶念。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