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均有可靠信源,具体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最后。
文|编辑:不争
前言前一脚还被捧的天花乱坠,吹爆销量榜首。
后脚就闹出了高速上发生爆炸。
导致3名女大学生无辜身亡的可怜下场。
这剧情反转快的,让人真是猝不及防。

不仅小米汽车的口碑急转直下。
也让在粉丝心中有着亲民人设的雷军。
一时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从巅峰跌落至谷底,小米这是招谁惹谁了。

就当闹得沸沸扬扬的这件事。
还没有个具体的处理结果时,
宁德电池的一官方声明,急忙撇清。
再一次让小米公司的技术受到了质疑。
同时也让人思考,电车的前路又在何方?

2025年3月29日晚。
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碰撞后爆燃。
导致车上3名女性乘客死亡。

事故发生后,公众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尤其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反应和功能的失效成为舆论焦点。
部分网友质疑车辆在碰撞后自燃的原因。
以及车门是否锁死导致无法逃生。

包括遇难者家属对小米的沟通态度表示不满。
认为公司的回应避重就轻,未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一个个让社会各界好奇且关注的问题。
接二连三的堆在了小米和雷军的身上。

受其影响,小米股价从3月19日的历史高点59.45港元/股一路下跌。
截至4月2日收盘,股价跌至44.55港元/股。
累计跌幅达25.06%,市值缩水超过1200亿港元。
资本市场对小米的信任危机加剧。
投资者普遍担忧,其安全隐患可能影响小米汽车的长期销量与品牌形象。

在对小米品牌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
同时也暴露了智能驾驶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就小米公司、雷军、网友、受害者家属闹得不可开交之时。
又有人将矛头对准了汽车的电池上。

因为根据2024年5月小米汽车发布的公告。
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电池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弗迪电池随机分配。
用户无法自主选择供应商。
其他版本(Pro和Max)则全部采用宁德时代电池。

基于此,就让人再次将苗头聚焦在了宁德时代公司。
随着对宁德时代舆论的越吵越大。
自4月2日起,宁德时代在多个投资者提问中统一回复称。
涉事的小米SU7标准版未使用其电池。

果然,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得利时,双方合作的比谁都好。
可出事儿时,却一个个的跑的比谁都快。
急忙着撇清关系,生怕会波及到自己。

甚至到后来,询问的人多了。
再当网络评论区出现这样的问题。
“3月29日事故车辆是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时。
宁德时代直接否认,并表示“感谢关注”。
可对此,仍有人喋喋不休、寻根问底发现。
宁德时代未进一步提供确认电池来源的直接证据。
像是审图途径或技术分析细节,都未透明化。

相较于宁德时代虽没具体信息。
可好歹还站出来,回应该车电池并不是他家的。
而比亚迪弗迪电池的沉默态度似乎就值得端详了。
在宁德时代于4月2日迅速否认涉事车辆使用其电池后。
比亚迪客服在接受媒体询问时仅表示 “非业务部门无法查询”。
并建议联系小米官方,此后再未发布任何公开声明。

就当此次小米SU7事件发生后。
像是市面上较为厉害的电车品牌。
比如蔚來、理想、小鹏等在电车行业领先的佼佼者。
也都对此没有发声表示,纷纷选择了沉默。

且经过这件悲痛的事件。
也引发了大家对智能驾驶的思考。
本意都是本着追求技术进步、科技发展。
推出的无人驾驶,也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强大。
可当这项技术,要以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时,确实不值得。

近年来,国内外还发生了多起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
包括车辆与行人、其他车辆或固定障碍物发生碰撞等。
这些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系统故障、传感器误判、环境因素干扰等。

2018年3月18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
一辆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夜间道路测试中。
撞死了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女性行人。
调查显示,事故发生时,车内虽然有一名安全驾驶员。

但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的几分钟内都在观看手机上的节目。
未能及时接管车辆。
而加上Uber的自动驾驶系统在检测到行人时反应过慢,未能及时刹车避让。
事后,该项目也受到了广泛质疑和批评。
暂停了所有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并承诺配合调查。

且不光是这些普通车型。
就是如今堪称独大的特斯拉,也难逃此技术弊端。
2016年5月7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自动驾驶模式下。
未能识别出前方左转的白色大货车,直接撞了上去,导致车主当场死亡。

2021年10月28日,在美国加州弗里蒙特。
一辆小马智行完全无人测试车在变道时开上了道路中央的隔离带。
与道路中间的路标发生了轻微碰撞。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自动驾驶系统软件的故障导致的。

具体来说,是车辆地理定位的诊断功能部分代码存在错误。
导致AI软件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判别失误。
进而误将程序内无关紧要的浮点数舍入差异为车辆的地理位置。
从而触发了紧急制动或转向操作。

所以,桩桩件件的悲剧,都无不向我们证明了。
目前,无人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
尚未达到完全成熟和可靠的水平。
因此,在测试和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事故。

而针对自动驾驶出事,导致的悲剧。
此后又该应该如何防范?
重中之重的当然是技术问题。
无人自动驾驶技术需要不断研发和完善,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传感器、算法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以提高车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再者,就是应该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对于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来说。

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他们对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
那么,除了在车和人方面两者并重外。
完善法律法规更是必不可少。

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无人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明确车辆的责任主体、事故处理流程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汽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
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严肃处理。
各网络媒介也应利用自身优势。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宣传、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
向公众普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
提高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水平。
避免因过分依赖系统而忽视对道路环境的实时关注。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央广网】

【东南早报】

拉几米真的毫无道德底线。发布会说用大牌宁德电池,暗地里是采购比亚迪电芯,自己组装电池包,你特么用比亚迪电池包我还不说你,毕竟拉几比亚迪电池包技术还是有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