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訾”字怎么读:
訾,读作訾(zī 或 zǐ ),汉语二级字,
二、“訾”字的基本释义:
訾 [ zī ]
1.同“赀” 2.姓氏。
訾 [ zǐ ]
1.说人坏话:~议。~毁。
三、“訾”字在古文中的应用: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不訾小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公子沓訾之。——《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
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泛论》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汜论训》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四、“訾”字字形演变:
五、“訾”姓的起源:
訾(zī)姓,非常古老。最先出现的訾姓,是从訾陬氏简化而来的。
夏朝诸侯国中有訾陬国,它的国民大多是称为訾陬氏。而訾陬氏后来简称为訾氏。
古代姜姓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市纪台村)有訾城,后为齐所灭,但子孙仍以訾为姓,以纪念这个曾经存在的国度。
春秋时,周国有訾城(今河南郑州市小訾殿村),当地的居民世代就以地名为姓,为訾氏。訾姓的望族居渤海郡(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