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缺席孩子成长的家长是否值得被原谅?
《以家人之名》前部分看出《请回答1988》的味道,猛打温情治愈牌,治愈的先决条件是受到了伤害。剧中三小只主角:李尖尖、凌霄及贺子秋,性格大有不同,成长里却有着相似遭遇——一个或一对家长长时间缺席人生。
三人中最幸福的该是“团宠”李尖尖,妈妈难产去世,母爱被动缺失,但她拥有着全世界最温暖善良、勤恳细腻的爸爸,还有两个随时随地无条件宠妹的哥哥。小尖尖带小凌霄看爸爸秘密时说过让人泪奔的话:“他(爸爸)都是偷偷地想妈妈,我想(妈妈),但是要假装不想,因为爸爸会伤心的。”比男孩调皮淘气的李尖尖把伤心痛苦藏起来,坚强又善于自我调节,更有李爸爸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开导,成就了阳光活泼的她。
有两处细节很亮,尖尖对着流星打呼“妈妈,看到我了吗,我在这里。”再就是哥哥们高考出门前,尖尖叮嘱李爸爸9点准时给妈妈上柱香,让她飘过去保佑哥哥们。对于尖尖来说母爱缺席是可以坦然接受的事儿,也没对她成长及性格造成多大影响,反而思念妈妈是幸福的事儿。
大哥凌霄一直困在童年阴影中:照顾年幼妹妹吃核桃,妹妹被噎后窒息而亡。究其根源却是凌母陈婷出门打牌,将家门反锁导致凌霄不能及时出门呼救。陈婷无法走出丧女之痛,与工作狂丈夫凌和平当着凌霄的面频繁吵架,直到动手后抛下孩子,决绝离婚出走。失去一个孩子痛入骨髓,未能自我缓解,再强行抛下另一个孩子,让年幼的他承受对妹妹意外离世的深深自责,同时又承担本不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至亲离散之苦。
凌霄没变成孤僻、自闭、阴郁的人,这得益于他遇到了温暖如阳光的李爸爸和尖尖。阳光照耀内心每一个阴暗角落,人才能感知爱和温度。十多年后,陈婷衣锦还乡,给凌霄带来了亲妹妹,试图用女儿拉近与儿子的距离,抹平十多年对儿子不闻不问的过往。再后来陈婷家遭遇巨变,无依无靠之际,也是凌霄抛下一切,去照顾瘫痪在床的她及年幼的妹妹,因为她是妈妈,而他是儿子。
比起凌霄,更惨的是子秋,虽双亲健在,却在他最需要的年纪里双双消失的无影无踪。子秋母亲贺梅心气高运气差,嫁给前夫赵华明怀着子秋离婚,无力负担孩子的养育,逃避式的将子秋丢给穷乡僻壤的娘家,去南方打工。幸运如斯,子秋也遇到了李爸爸和尖尖,渴望父爱的小子秋对李海潮脱口喊出的“爸”字无疑发自肺腑,对幼小孩童来说父爱和母爱在成长中都不可或缺,所有的缺失,哪怕嘴上不说,心底都会留下永远的“洞”,要在漫长时光里一点点修补。
子秋很懂事,努力为来之不易的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儿,哪怕是后来生父因为再婚无子,强行要求他出国留学,子承父业,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件事严重违背了子秋的个人意愿,却在家庭遭遇的一连串打击下,为了能换来家人平安健康,为李爸爸分忧解难,无论多不情愿,多愤怒,多不舍,甚至可能被误解,子秋依旧做出了艰难选择。据剧透社传言子秋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幸福,极有可能被生父二次抛弃。
比较对生父生而不养的愤恨,子秋对母亲一直没放弃找寻,他想得到一个答案,当年为什么将他抛弃,这大概是个借口,他内心深处更多是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而贺梅在信里清楚写到将子秋送给了李海潮,目前无法猜推测贺梅如此选择的理由,后期是否会洗白,姑且等等。(题外不得不说,本剧大约剧情所限,编剧对母亲这个群体友好度十分不够。)
凌霄和子秋相继出国求学,某种程度上是被亲情裹挟、压制,被逼无奈而为之。赵华光爱子秋吗?不,他不爱,在他穷困时选择性失忆的忘掉这个儿子,当他富有时儿子变成他的工具。贺梅爱子秋吗?也许爱吧,但她对自己的责任无力承担唯有逃避。陈婷爱凌霄吗?妹妹对凌霄说妈妈想你想的总是哭。如果哭、自责和承诺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养孩子就变成一件轻松事儿。然而哭和承诺都解决不了问题,也不可能抚平父爱母爱缺失带来的创伤。
剧中灵魂小人物凌爸李爸,尤其是李爸李海潮是最温暖的的存在,他几乎包揽了三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说李尖尖是他手心里的明珠,那凌霄和子秋就是另外两珠,一样被他捧在手心里,宝贝着、疼爱着。只要有情有爱,血缘算得了什么,生活在一起,又毫无保留的奉出一片真心就是亲人。两个爸爸三个孩子的组合虽然奇特,却也其乐融融,幸福开心。血缘至亲论者是不是要去自省什么叫: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所谓血浓于水如今看来也是一面之词。
本剧后期剧情走向似乎朝着狗血爱情的道路一去不返,前半段的温馨亲情留在回忆里,其实接下来有什么并不重要,前面这部分温馨温情又沉甸甸酸楚楚足够回味了。
大人可以决定要不要某个孩子降生,孩子却没有任何机会选择生身父母,他们一旦来到人世就会被血缘牵绊。多数孩子在多数父母那里如珠如宝,父母恨不得给出全世界最好的。很可惜,这世上还有一些父母或愚蠢或自私,或无知或无能,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无方,枉为人父(母)。
终极问题:对于父母的遗弃之罪,多年后值得孩子去原谅吗?也许大概可能会被试着原谅吧,毕竟哪怕心中有伤痕,孩子们也都在不断成长,逐渐明理,告别过去,学着包容与接纳。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本就是成长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