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7国足崩盘!决赛圈惨败!20年亚洲杯出线梦碎?

唐老鸭聊文化 2025-04-08 11:24:11

北京时间 4 月 7 日凌晨,沙特塔伊夫的球场上,中国 U17 男足又让球迷们叹了回气。1 比 2 输给乌兹别克斯坦,两连败提前出局,算下来咱们中国适龄球队已经连续 20 年没进 U17 世界杯了。说句心里话,每次看国字号比赛,尤其是年轻人的队伍,总盼着能有点不一样的结果,可这熟悉的 “剧情” 咋就老是上演呢?

比赛刚开始其实挺让人振奋的,第 12 分钟艾比布拉头球破门,场边的教练组都站起来鼓掌。可高兴劲儿还没维持多久,乌兹别克斯坦很快扳平比分,下半场又反超了。眼瞅着最后 20 分钟,咱们队员明显跑不动了,好几个人抽筋倒在地上,防守也跟不上,被对手抓住机会打反击。现场镜头扫过替补席,好多孩子脸上写满了不甘心,可体能跟不上,技术再好也使不出来啊。就像汽车没油了,油门踩到底也跑不动,看着干着急。

赛后有队内的人说,队员们确实拼了,可体能问题太突出。咱球迷都知道,塔伊夫海拔快 1700 米呢,咱们队员从迪拜过去,那边海拔才 10 米,一下子上高原,好多人赛前就有点头晕,比赛里缺氧感更明显。但话说回来,高原反应为啥对手就适应得更好?乌兹别克斯坦队赛前在类似海拔的地方集训了半个月,咱们呢?据说就提前几天过去,连适应训练都没做够。我觉得吧,这备战准备得太糙了,就跟考试前没复习好,到考场紧张得脑子空白一样,平时该做的功课没做到位。

再说说战术,预选赛的时候咱们踢得挺流畅,传控配合有模有样,打韩国队都不落下风,可到了正赛,主教练突然让改长传冲吊。好多球员赛后接受采访说,新战术就练了几次,大家都不习惯,传球成功率低得可怜,好多球直接送给对手打反击。这就好比一直用习惯的毛笔写字,突然换成钢笔,字写得歪歪扭扭不说,还老划破纸。主教练上村健一去年接手后一直强调高强度训练,可训练效果咋样呢?场上队员跑不动、配合乱,说明训练没针对实际比赛需求,有点 “闭门造车” 了。

其实根子上的问题,还是青训基础太薄弱。咱国内 U17 注册球员才 5000 人左右,人家日本有 50 万,韩国 30 万,沙特也有 15 万。这就像盖房子,人家地基铺得又宽又稳,咱们就这么几个人打地基,能盖出多高的楼呢?这些年足协也没少投入,热身赛打了不少,可对手水平参差不齐,真正跟同年龄段强队过招的机会太少。而且外教换得太频繁,上村健一才带了一年多,战术体系还没磨合好就打大赛,队员们心里也没底。

网友经常说,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青少年培养跟不上,成年队自然难出成绩。你看沙特、日本这些邻居,人家青训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搞,基层网点多,孩子踢球的环境好,选拔机制也科学。咱们呢,有时候急功近利,老想着换个教练、换套战术就能出成绩,可基础没打好,啥都是白搭。就像种树,不把根扎深,浇水施肥再勤,树也长不壮。

这场失利后,好多球迷都在讨论,接下来该咋改?是继续请外教,还是重点培养本土教练?青训体系怎么才能真正落地,让更多孩子愿意踢球?说实在的,咱球迷不指望一下子拿冠军,但就盼着能看到进步,看到孩子们在场上踢得自信、踢得有章法。现在 09、10 年龄段的队伍也在起步,希望这次的教训能让相关部门好好总结,别再走老路。

您说,咱们中国足球的青训,到底得多久才能真正长出 “幼苗” 变成 “大树” 呢?是需要十年磨一剑,还是得有更贴合实际的办法?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肯定没错:只有把基础打牢,把该做的细节做好,才能盼来真正的蜕变。您对这事有啥看法?咱评论区里聊聊?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