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版特朗普败选!马克龙凭何连任法国总统?

环球情报员 2022-04-30 23:45:52

4月24日,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最终轮)尘埃落定。

现任总统马克龙以58%的得票率赢得大选(对手勒庞得票率41%),成为近20年来,第一位成功连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最终胜选,也让欧美各国领导人“长舒一口气”。

▲2022法国总统大选得票率

与上一届总统大选(2017年)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马克龙的竞争对手,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马琳·勒庞输掉了大选,被称为“女版特朗普”的她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的梦想再次破灭。

法国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大选第一轮没有候选人得到50%以上的选票,那么得票前两位将进入第二轮投票。

▲2017法国总统大选得票率

相较于2017年大选,本次法国总统大选选情更为复杂。但勒庞仍以21%的得票率突出重围,与马克龙一道杀入第二轮。

在最终较量中,勒庞赢得了42%的选票。虽未能赢得大选,但勒庞也宣布她赢得了“一场漂亮的胜利”。因为相较于2017年的结果,勒庞的得票率上升了4个百分点。

马克龙支持者预期的“大比分绝杀勒庞”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反倒是马克龙的得票率比上次大选下降了不少,右翼党派在法国政坛的话语权大幅提升。

▲2022年法国大选首轮投票候选人得票率,马克龙和勒庞进入第二轮(最终轮)

如今的法国正处于第五共和国(建立于1958年)时期,60余年来,第五共和国的总统们对塑造今日的法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马克龙又是凭借什么打破持续近20年的“总统连任魔咒”呢?

▲支持者庆祝马克龙成功连任

一、法国的“左与右”

法国是共和制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大国之一,所谓共和制即国家统治者由选举产生,突出公民在国家政治中的参与度。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用共和取代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制度。此后的170年时间里,法国的各派政治力量角力不断。至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制最终击败了君主制,成为法国的制度基石。

1958年,法国修改宪法,将政体由议会制改为总统主外、总理主内的“双首长制”,建立了延续至今日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不再是政治花瓶,因而第五共和国的总统采取选民普选制,任期七年一届,可连任一届,戴高乐当选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戴高乐

重回政治舞台中央的戴高乐也产生了更为远大的理想。在法属殖民地纷纷独立的背景下,法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试图开辟欧洲市场并掌握欧洲的主导权。

在强化自身政治影响力的同时,法国还不断抑制美国及北约对自己的管控,北约司令部被戴高乐逐出了巴黎,被迫迁往布鲁塞尔。

法国政府通过合并企业,建立起包括法国航空航天公司(空客公司的前身)在内的大量垄断性公司,以增强法国企业的竞争力。

在盘活经济的同时,法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项目多达400余项,每年在福利上的支出占据法国GDP的30%以上。

▲位于法国的空客总部

法国政府大而全的产业布局并没能有效提振法国经济,毕竟作为一个人口只有6000万的国家,体量规模的限制让法国无力支撑起全部的产业门类。

笼统来说,大而全的产业政策带来的后果就是法国产品陷入到“要啥啥都有,干啥啥不精”的尴尬境地。经济蛋糕无法继续做大,这就直接影响到分蛋糕(福利政策)的问题,受此影响,法国政坛的左右翼之争也日趋激烈。

在政治语境中,左翼代表着改革势力,注重社会变革。而右翼更注重维持现状,在观点上趋于保守。第五共和国的建立者戴高乐习惯性的被看做是法国右翼政治人物,他和盟友蓬皮杜对法国的统治延续到1974年。此后,德斯坦接任总统。

▲德斯坦

进入20世纪80年代,法国民众对国家经济现状愈发不满,他们用选票发泄自己的怒火,法国政府开始在左右翼政党间不断倒手。1981年,德斯坦因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而连任失败,成为20世纪里,唯一一位没能连任的第五共和国总统。

击败德斯坦的是左翼政治家密特朗。面对糟糕的经济状况,密特朗一方面加大对各类企业的支持,将大量面临破产的企业国有化,另一方面继续维持着高福利政策。

但是,无论是给企业续命还是给老百姓发福利,法国政府手里必须有钱,可这恰恰是密特朗政府的软肋。

左翼政府为了自己的“改革性”与“先进性”,不敢压缩福利,只能通过提高税收来拆东墙补西墙。

▲密特朗

密特朗政府虽然保住了法国人心心念念的福利,却也只不过是寅吃卯粮,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法国政府“手头紧张”的问题。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新自由主义的传播,代表法国中上层利益,政治观点更为保守的右翼政党后来居上。1995年,右翼政治家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左翼的政策被推翻,右翼政府再度把企业私有化,并开始大规模减税。

希拉克削减税收并不意味着他有破解法国经济困局的妙招,减税只是为了获得法国民众的支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松绑,提升企业竞争力。

但减税就意味着政府的钱越来越少了,右翼政客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削减老百姓的福利,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法国政府大举发行国债,致使政府公共债务逼近GDP的100%。

▲希拉克

任期内,希拉克推动修宪,将法国总统的任期从7年缩短至5年,可连任一届。只可惜,希拉克对总统任期的调整并没能缓解法国政坛左右两翼的对立,而且直到马克龙赢得此次大选之前,法国再也没有总统赢得连任。

2007年,希拉克结束第二届任期,同样是右翼出身的萨科齐赢得大选,当选法国新一届总统。

二、魔幻舞台

萨科齐的上台看似是法国右翼的成功,毕竟政权没有落回到左翼手里。正当萨科齐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2008年爆发于美国本土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还没等法国人回过味来,希腊等国便在第一波浪涛中倒下了,欧债危机随之爆发,接连两记重拳打在了萨科齐政府脸上。由于此前右翼政府的举债政策,致使政府赤字过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搞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应对危机。

▲不断蔓延的欧债危机

法国政府的补贴政策让一些已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人工续命,在经济危机到来时,这些企业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法国工业产能也受到不小的影响。萨科齐当政的5年间,法国工业规模不断萎缩。

法国一直将自己看作为是欧盟的政治龙头,可欧债危机爆发后,经济乏力的法国无力独自救场,只得寻求德国的支持。默克尔主导的德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与法国的意见相左,不想在欧盟框架内出钱救助破产的希腊等国。

萨科齐只得在经济政策上一再退让,接受了德国对欧盟经济政策的影响,才最终换来了德国的支持。

希腊等国得到了救助,但萨科齐也消耗掉了法国选民对他的最后支持。2012年,奥朗德击败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左翼再度执掌了法国政权。

▲萨科齐连任失败

欧债危机的爆发以及中东难民潮的涌入都让法国民众不满,标榜种族主义、反对移民的极右翼政党的支持率不断提升。在2012年的大选中,代表法国极右翼的马琳·勒庞第一次参加了总统选举。

在第一轮投票中,勒庞获得了17.9%的选票,仅次于奥朗德和萨科齐。但依据法国宪法,如果有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50%以上的选票,只有得票前两位候选人可以进入第二轮投票。

位居第三的勒庞只能遗憾地退出了2012年的总统大选,但法国极右翼的崛起已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奥朗德曾严厉批评萨科齐政府的各项政策,可当选总统后奥朗德才懂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问题。由于法国政府囊中羞涩,无力收拾经济烂摊子,经济增长率降到欧债危机爆发后的最低点。奥朗德的支持率一路降到4%,他本人干脆放弃了连任。

▲奥朗德也连任失败

萨科齐与奥朗德连续两任法国总统连任失败,固然有外部经济危机的因素。但法国政府政策失灵、债台高筑,左右翼政党轮替又让政策不断摇摆,这些都让虚弱的经济雪上加霜。经济的疲软反过来进一步断绝了两位总统的连任梦。

虽然自己摆烂,但奥朗德没有忘记法国左翼的“政治大业”,他推出了与自己私交甚好的青年左翼政治人物马克龙参加2017年总统大选。此次马克龙面临的最大对手是卷土重来的马琳·勒庞。

▲马琳·勒庞

马克龙抛弃意识形态的限制,以灵活实用的政策吸收了左右两派政治观念,使得两派选民都能在马克龙身上找到归属感。勒庞的政治主张多与马克龙相左,她反对自由贸易,提倡贸易保护主义,并且坚决反对欧盟与全球化,反对移民。

这一次,勒庞进入了第二轮,与马克龙展开了终极对决。但其他法国政党并不希望政治目标偏激的勒庞上台,因而纷纷支持马克龙,最终马克龙以66%的得票率完胜勒庞。

马克龙执政期间,大力支持全球化,反对通过贸易保护和单边关系来保护中低端的工作岗位,并且大幅减税。在新冠疫情中,马克龙投入超过5000亿欧元用于恢复法国经济,并且承诺不增加税收。

▲2017年大选,马克龙击败勒庞

不过,马克龙的经济“成绩单”远非完美,不足之处也有不少。他上台前曾承诺削减12万个公职岗位,但这触及了公务员们的切身利益,在巨大阻力面前改革未能完全推行。

同时,法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20年达到61.8%,位居欧洲乃至世界较高水平。

法国财政预算节流未达到预期,赤字水平居高不下。民众们反对增加燃油税的和削减公务员并且延后退休的政策。演化成2018年的黄背心运动和2019年的大罢工。

三、左翼型男 VS 右翼魔女

2022年,法国新一届总统大选的号角吹响。马克龙在过去5年的政绩,尤其是经济发展上实在是缺乏亮点。勒庞则放弃了部分极端观点,吸引了一部分中间选民的支持。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在反全球化浪潮和民粹主义横行的国际局势中,勒庞的主张为她赢得了大量来自法国北部、东南部沿海以及农村地区的支持者。

因为马克龙政府对农民阶层的保护并不够,移民潮的涌入更让他们感到了“资源被侵占”的危机感,进而衍生出民粹主义。

▲2022大选结果(黄色地区主要支持马克龙,蓝色地区主要支持勒庞)

马克龙则以法国中西部的大城市为基本盘,马克龙的“弱化”与勒庞的“强化”,让2022年的法国大选充满变数。

在击败传统左翼候选人梅朗雄、“超级右翼”候选人泽穆尔之后,马克龙再度与勒庞在决赛圈相见,这不免让整个西方都为之紧张起来。

在西方与俄罗斯博弈加剧,难民问题不断加重的大背景下,奉行民粹主义,反对外来移民和穆斯林的勒庞让西方领导人们无法接受。

更要命的是勒庞还很亲俄,宣称上台第一天,就要退出北约。作为欧盟领头羊,美欧等国不想看到勒庞这个“疯女人”执掌法国。

▲高涨的民粹主义运动

早在4月10日第一轮大选前,美国媒体就披露,拜登政府不仅担心俄罗斯干涉法国大选,还害怕“普京支持者”勒庞如果当选,将动摇西方反俄联盟,这将使俄罗斯取得俄乌冲突以来的“最大胜仗”。

美国政府直接将外国总统候选人定性为“普京支持者”是十分罕见的,足见美国对此事的焦虑。可现实状况偏偏向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发展,首轮投票过后,马克龙以27.6%的支持率挺进第二轮,极右翼领导人勒庞以23.4%的支持率紧追其后。

▲投票前的支持率民调,马克龙和勒庞位居前两位

4月24日第二轮选举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葡萄牙总理科斯塔,更是联合在法国《世界报》发表文章,痛批勒庞反民主,声称“想要一个维护欧洲共同价值观的法国”,他们“希望”选民们选择马克龙为法国制定的道路。这种点名道姓的批驳,不知道算不算干涉法国的内政呢。

西方各大媒体悲观预测,最终的得票结果可能是51%(马克龙)对49%(勒庞)。也就是说,稍有不慎,马克龙就要带着行李离开爱丽舍宫了。

▲普京会见勒庞

关键时刻,被欧美等国称为“勒庞的支持者”的普京为马克龙送上了一记助攻。俄乌战争的爆发勾起了法国人脑海深处的冷战记忆。

虽然勒庞与普京并没有实质上的政治合作关系,但西方国家给她打上的“普京支持者”标记被不断放大。部分中间选民开始倒向马克龙。

与此同时,马克龙一方面呼吁美国以及北约尊重俄罗斯,因为俄罗斯也是欧洲和平架构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同意加强已经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支持乌克兰和泽连斯基。

由于俄罗斯对制裁它的国家进行反制裁,减少天然气的出口,并且强制使用卢布购买俄罗斯的化石燃料导致欧洲能源价格的上升,这时马克龙之前对于核能源的重视以及对于核电站项目的重启或许可以缓解法国的能源危机。

▲核电在法国的电力供应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最终,马克龙以58%的得票率赢得大选。整个欧洲似乎都大舒一口气。作为欧盟的双驾马车,德法两国在欧盟的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马克龙的胜出或许是欧盟当下最希望听到的消息。

德国总理朔尔茨,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立刻用法文发推说:恭喜,恭喜,亲爱的马克龙总统,你们的选民今天也向欧洲发出了坚定的承诺。我很高兴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

默克尔时代,法国和德国在欧盟中分别负责外交和经济的角色使得在欧盟面对欧美,中欧,俄欧问题时可以平衡各方势力。

虽然只上任一届,但马克龙与默克尔的配合很好应对了许多危机,使得马克龙在默克尔卸任之后向默克尔颁发勋章并且致谢。后默克尔时代,朔尔茨拿过接力棒。

与默克尔时代不同,由于默克尔的联盟党的落选,新政府成功由三党组阁,但三个政党在许多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这个时候德国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默克尔与舒尔茨

作为默克尔的接班人,朔尔茨的确也有着“默克尔式”的低调实用主义。冷静、沉稳是朔尔茨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汉堡《时代周报》曾给了他一个至今还在流传的外号——朔尔茨号机器人(Scholzomat)。

虽然执政风格可能有所不同,但朔尔茨和马克龙可能都以实用主义的方式处理问题。

例如一方面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打破了德国多年不向交战区提供武器的传统,但另一方面未来德国的行动还是会基于欧盟内部的讨论,并且自身极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德国也在积极联系俄罗斯的能源进口问题。

▲德法领导人会晤

法国作为欧盟的话事人,必然需要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做出抉择,例如欧盟一体化问题,美国霸权问题与俄乌战争问题。可以看出的是,现阶段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都无法在中美俄博弈中独善其身,必须要运用欧盟整体的力量。

马克龙提出的“战略指南”,让欧盟共同防务“进入更具操作性的阶段”可能是欧盟能采取的最务实的策略。朔尔茨与马克龙的合作可以指导欧盟走向务实主义的路线,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试图独善其身。

法国将在2022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此前马克龙承诺将推动欧盟的战略自主性;“重振、强大和归属感”。德国的重心可能仍然是担任欧盟中经济发动机的角色,而政治和外交上的话事人仍然是法国。

所以这次法国大选不但决定了法国今后的走向,更是决定了欧盟的未来方针。

▲德法是欧盟的两架马车,需要马克龙这个“稳当”的驭马人

马克龙与勒庞的对决告一段落,但法国右翼在政坛的影响力得以扩张是不争的事实。

马克龙的当选并不意味着他受到了多数法国人的支持,只是在两相对比下,法国选民只能矬子里面拔将军。但萎靡不振的经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无法解决的难民问题,这都考验着马克龙的执政水平。

如果在这届任期中马克龙对上述问题给不出合理答案,在下一届法国总统大选中,我们或将看到极右翼更猛烈地反扑。

毕竟,勒庞的支持仍在提升,她在大选后也表示“我不禁感到一种希望……大选结果证明了法国人民对他们(指马克龙和其他欧盟国家领导人)的极大不信任,也证明了人们普遍渴望发生巨大变化的愿望。”

▲勒庞在败选后声称“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

这种渴望变化的愿望会不会在5年后帮助勒庞问鼎总统宝座?

一切,还要看马克龙接下来5年的答卷。

▲左右对决的法国政坛

作者|碧落清遥、东北老狗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编|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