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参加俄军在俄乌前线阵亡:俄国为何不举行隆重葬礼?

时事虎式评论 2023-12-29 15:55:05

最近,网友仍在热议参加俄军在俄乌前线阵亡的赵睿,其中有人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当时我国台湾人曾圣光参加乌克兰军队在前线阵亡之后,乌克兰当局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那为什么赵睿阵亡了,俄国不给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有点意思

关注 T34与虎式评论,原网名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

看得出来这位其实是乌克兰的支持者,表达的意思也并非字面的意思。

因为赵睿的阵亡已经引起支持俄罗斯和支持乌克兰的网民相互之间例行输出,我也不想陷入你们的套路之中去。

这里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让俄乌冲突的影响对中国有利,不然呢?

首先,去俄乌前线的这两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抱着什么目的?

赵睿据同伴小强讲述是辍学的,之前在缅北参加过同盟军,2013年回国,应该是没有在国内参军的经历。

本次跑到俄乌前线去参加俄军,他的动机都很难确定。

小强说赵睿受到祖辈参加抗战的鼓舞,参加俄军是对抗美国支持的乌克兰。

赵睿在前线拍的小视频向网友表示别来前线,而且说,在国内干个好营生也能挣这么多钱。

小强在另外一篇自述里也说,没什么出色的技能但是想多挣钱,知道俄军给前线部队发的军饷比较多,所以来了。

右一赵睿左二小强

因此,赵睿的动机和目的很难说,最多是兼而有之。

而且,自始至终,赵睿及其同伴也没有说过,把俄乌战场上的作战经验教训带回国,供解放军参考。

而且,按照他还有他的同伴的经历,怎么看也不可能是我国派出去的志愿军事人员。

曾圣光就很不一样了,他在台军中当过5年的兵,分别在坦克部队和后勤部队,2022年2月才退伍。

2022年2月正好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时间,这就很微妙了,弄不好是传说中的换军装参加乌克兰一方的那种雇佣兵。

曾圣光在我国台湾省欠了100万新台币折合大约23万元的债务已经被台媒证实确有此事,所以他去乌克兰军队的目的之一可能是挣军饷还债。

但是,曾圣光显然在军事上的目的性很强,经常呼吁要改变台军的军事训练方式,比如将军事演习变得更贴近实战,抛弃练习刺杀、越战式战术、所谓黄埔训练法之类已经过时的东西,要求台军加强军事动员体系,增加军事物资储备。

显然他是想把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带回给台军。

而且,曾圣光在军事上的目的是不加掩饰了,甚至能看到他在网上怼网友,拒绝承认他自己是中国人。

台媒证实他的言论

反观赵睿,他自己发的许多内容,用的话题是在国外演戏,演员自述等等字眼,看来也不想过于张扬,更不要说谈谈俄乌冲突在军事上的经验教训了。

第二,该不该大办葬礼?

乌克兰军队给曾圣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其实有点特意安排的意味。

曾圣光葬礼

据2022年7月的俄方的统计,累计有7100多名雇佣兵加入乌克兰军队。

其中肯定有些已经阵亡,比如俄军就透露,至少已经击毙了544名波兰籍雇佣兵。

那么这些人的葬礼为什么没有隆重地公开举行呢?

弄不好有些交易。

而且,台湾当局渲染的气氛就是“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甚至出现了台湾网民集体围堵美国方面的机构账号,质问美国为什么不出兵增援乌克兰的盛况。

如此隆重的公开葬礼,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宣传需要。

但是这种表面上的爽快,是有巨大代价的。

后来台湾省的各个出口领域轮番受挫,真的和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只不过,他们看起来早就学习了西欧人令人忍俊不禁的逻辑,比如“西欧人有购买涨价石油天然气的自由”,“商品退出俄罗斯市场没造成制裁效果但是西欧有这么做的自由”。

而赵睿这边,俄罗斯没有举行葬礼,而且我建议有关部门也要劝阻一下俄罗斯方面,没有必要公开举行葬礼。

一方面,俄乌双方确实没有参战的各种外国人普遍举行隆重公开葬礼的惯例。

一方面,赵睿加入俄军去俄乌前线参战不是我国派遣的,也不是我们鼓励和倡导的。

最重要的是,这种所谓的面子,现阶段去争,没有多大利益。

反而里子对我国来说非常实惠。

有人可能要问,是不是因为我觉得把这种事情闹大,会招致西方对我国采取什么不利行动。

这倒不一定。

西方还至于看到俄军中的中国士兵葬礼才会知道有这件事。

目前的各种照片和视频足以让他们明白大致的事情脉络。

西方想找借口的时候,都能无中生有,更何况现在已经有了真凭实据?

参加乌克兰一方的日本人

现在低调处理,对我国是实质上的好处的:

赵睿等人的参战确实不代表我国的官方态度。

我国能顺利地向双方出口他们购买的各种产品(显然不含武器弹药成品),对我国经济是有利的,而不是像西方一样,自己主动退出俄罗斯市场,把经济发展机会拱手让出。

这里顺便说一下,以俄罗斯汽车消费市场为例,在全世界排前10左右。

通过这些出口,我国能掌握俄罗斯和西方与军工有关的生产能力,特别是他们宣称能“自主生产”的水分,知己知彼,也很重要。

历史上,拿破仑战争中的英国凭借自身的贸易网络维持了“钞能力”,笑到最后。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先出口给交战各方大量产品,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这都是过往的成功经验。

孰轻孰重,一看便知。

0 阅读:0

时事虎式评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