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在部队司令部任军务参谋时,曾将一名战士关“禁闭”

一风历史 2025-02-18 15:05:18

1999年,我在部队司令部军务科任职,主要负责纪律检查、干部管理和战备训练等工作。那时的我刚满30岁,虽说已是正连职军官,但面对司令部里那些资历深厚的首长和经验丰富的老参谋,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年夏天,我第一次对一名战士执行“禁闭”处罚,事情虽已过去多年,但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那名战士叫李大伟,山东人,19岁,身材高大魁梧,性格却有些倔强。他是某连的列兵,本应在新训结束后下连,可由于纪律问题,已经被留在新兵连“回炉”两次了。

李大伟的问题并不严重,但很让人头疼——内务差、作风散漫、爱顶撞干部、擅自外出。

第一次被抓住,是因为他晚点名后翻墙去小卖部买泡面;第二次,是因为他训练时偷懒,被班长点名批评后,当场顶撞,说“训练这些没用”。这在军营里是大忌。后来,连队考虑到他年轻气盛,耐心教育了几次,他嘴上答应,过不了几天又故态复萌。

事情真正闹大,是那年7月份的一天。

那天是周末,部队组织集体洗澡,连队战士分批去营区浴室洗漱。可点名时,李大伟不见了!

连长和班长顿时紧张起来,立刻派人四处寻找,结果发现他竟然跑到驻地外的镇上,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还喝了酒!

这可是严重的军纪问题!擅自外出本就是违纪行为,何况他还是一名新兵,居然公然跑出去喝酒。这事很快上报到了团里,连长脸色铁青,狠狠训了李大伟一顿,但这次事情闹得太大,已经不是连队能解决的了。

按照规定,**擅离驻地、违反军纪的战士,必须上报司令部,由军务科处理。**而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正是我。

第二天一早,李大伟被连队干部带到司令部军务科,他站在我面前,脖子一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冷冷地看着他,翻了翻他的违纪记录,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大伟,你知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我盯着他,语气严厉。

他低头嘟囔了一句:“知道……就是出去了一下,也没干啥。”

我一听就火了,把手里的文件啪地一拍桌子:“出去一下?你这是擅离驻地!你知不知道,部队纪律是不能随便破坏的?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军纪还怎么维持?”

他嘴角动了动,像是要顶嘴,但看到我凌厉的目光,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我心里清楚,李大伟不是坏人,但他纪律观念淡薄,如果这次不让他彻底长记性,恐怕以后还会犯更大的错。

于是,我当即决定,对他执行三天禁闭!

根据规定,禁闭不是随便关,而是对严重违反军纪的官兵进行短期隔离,期间要进行严格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整顿。

当我宣布决定后,李大伟明显慌了,嘴唇蠕动了一下,似乎想求情,但最终还是没开口。

李大伟被送到禁闭室后,生活纪律被严格规范。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内务必须整理得整整齐齐,日常活动除了学习条令条例,就是写检查和反思。

一开始,他仍然有些不服气,写检查时敷衍了事,还抱怨“自己运气不好”。

我知道,这种人不能一味训斥,而是要让他自己想明白。

第二天晚上,我专门去禁闭室找他,带了一本《军人守则》,语气放缓了一些:“李大伟,你觉得你是倒霉,还是自己真的错了?”

他抬头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道:“我就是……有时候觉得部队规矩太多,管得太严……”

我点了点头,说道:“军队和地方不一样,这里有纪律,有规矩,你如果不遵守,就永远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这次谈话之后,他似乎有了些变化,第三天主动交上了一份认真写的检查,字里行间,不再是敷衍,而是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

禁闭期满后,李大伟回到了连队。我特意交代连长,继续盯着他,给他机会改正错误。

本以为李大伟还是会“死性不改”,可没想到,禁闭之后,他竟然彻底变了!

他开始主动参加训练,内务也收拾得整整齐齐,甚至在年底考核时,手榴弹投掷成绩还拿了个全连第一!

更让我意外的是,一年后,他竟然被评为“优秀士兵”!

那天,李大伟特意跑到司令部,找到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参谋,我……谢谢你。”

我一愣,随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你自己争气,才是真正的改变。”

很多人觉得,关“禁闭”是惩罚,其实,这更是一种教育方式。纪律,是军队的生命,宽容是对的,但没有底线的宽容,只会害了战士自己。

多年过去了,我早已转业,但每每想起当年那个被关禁闭的李大伟,我都会会心一笑。

严格,是对战士最大的负责;而战士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