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岳全传》中的战将武艺,将星云集,熠熠生辉

秦隋志汉唐宣 2025-04-05 07:27:38

前面我们对《水浒》进行了系列详解,本期则浅析另一部著名小说《说岳全传》,作者是钱彩,创作时间较早,笔者认为和《水浒》风格接近,神话开场,前后呼应很严谨,文字精炼,武将单挑的场景很多,也为读者津津乐道。

小说分为岳飞征战和岳雷扫北两个部分,后面的部分共十九回,虽有杨继周、山狮驼、连儿心善、粘得力等有实力和特点的战将出场,却又多了几个会妖术的人物,不太好比较,所以我们重点赏析前面的部分。

最先出场的是师父周同(小说中为周侗)和岳飞、王贵、汤怀、张显四名弟子,后来又加入了牛皋,为什么先说这几个人,因为牛皋、王贵是小说中战将武艺很重要的参考,这里着重说一下福将牛皋,这牛皋曾被杨再兴和罗延庆戏耍,郑怀四五合生擒,余化龙数枪杀败,金弹子三四锤打得两臂酸麻,二战杨再兴十二三合再败,后期更是被山狮驼一镗将锏击飞,看似不堪一击,但如果仔细梳理,牛皋和这些一流或次一流的武将基本上都能抵挡几个回合,武艺不俗,且力量不小,不然兵器得打一次飞一次,牛皋在征战中多次斩将立功,七八锏击败粘罕,对普通的武将优势很大,经验丰富,还有点坏水。其实岳飞对牛皋和王贵的武艺也是放心的,放心让他们去打头阵、闯敌营,比如在迎战洪先一伙盗匪时,安排二人守护左右两翼,后面则安排汤怀、张显二人,一个是后面防守面积较大,再一个是岳飞认为汤怀的武艺比不上王贵、牛皋二人。当然,这一战也能看出岳飞的性格特点和指挥能力,杀伐决断,战场观察仔细,严格划分责权利,清晰的对几个兄弟划分防区,谁有问题谁负责。

早期武艺最高的是岳飞和金兀术,岳飞要略高一筹,招数更精,相较之下,兀术对力量更倚重一些,出招也有些直来直去,所以兀术在对抗力量更大的对手时,几次速败,比如被高宠一枪险些要了性命,被岳云架开斧子,一锤刮伤。岳飞和兀术虽然在中后期显得不那么突出了,却和他们担任元帅级职位有关,日理万机之下,难以保证武艺状态稳定。

岳飞收降的第一个得力助手是余化龙,也是靠自身武艺收服的对手,余化龙是一流武将的门槛,可以对抗遇到的所有猛将了,和他相比,董先、郑怀、张奎要差上一些,是准一流的武将。张宪加入后,下一个收降的是何元庆,岳何两人几番大战不分胜负,后来岳飞用礼遇感化了何元庆,从此也多了一位勇于挑战对手的猛将,何元庆在后面的征战中,虽然对阵顶级战将败多胜少,却总是主动请缨,直面强手,这个特点在纪律严明、讲究勇敢的岳家军中非常受重视,岳家军为什么有这两个特点,一是装备上不占优势,骑兵少,步兵必须敢于手持长兵器对抗骑兵、甚至是具甲骑兵的冲击;二是兵力不占优,岳家军是精兵路线,虽然兵力在逐渐增长,但受限于南宋摇摆的财力物力支持,推测核心兵力约两万余人,所以必须敢战、善战。

高宠是《说岳全传》中的一抹流星,极为短暂却又无比辉煌,绝大部分的书评都将其列为战将第一,郑怀四五合生擒牛皋,虽然是靠擅长的步战,但综合能力绝对是准一流武将,被高宠架开棍,一连几枪杀得浑身是汗,和郑怀相当的张奎上来助战,还是打不过,再加上牛皋,三个也不是对手,高宠停手后,三人都在喘气,说明斗得非常吃力,高宠的武艺有多强,看看牛皋的反应就知道了,原著中牛皋叫道:“好兄弟!你既有这般本事,就作我哥哥也好,何不早说!”高宠是书中第一个使碗口粗细长枪的人,兀术因为高宠枪重,招架不住,只一枪就发断冠坠!以至于几天后还失惊叫喊。高宠也是第一个连毙对方四员兄弟大将的人(后面又加上一个),而且是一枪一个。高宠击败兀术后单骑闯营,厮杀半日后连挑十一辆铁滑车,力大无穷,勇猛无畏,只是初入岳家军,没有跟上总体节奏,遗憾战死。

紧跟着岳家军中很长时间的第一战将岳云登场了,连杀番将,战平关铃,两锤轻伤兀术,两锤打伤粘罕,但因为有任务冲出连营,没有第一时间和金弹子碰面。

金弹子是第一部分中可以排在第二的武将,一出场三四锤杀败牛皋,岳飞亲自领队来看,凭经验和牛皋的描述看出金弹子很厉害,因此在余化龙请令时叮嘱小心,余化龙是一流战将,枪法精通,但十几个回合就败回,主要是力量上扛不住;董先是力量型武将,所以能抵挡七八个回合,但他的力量和招数全面在下风,无法持久;下一个是何元庆,两个都使双锤,俗话说,锤棍槊镗,不可力敌,这些沉重的兵器都是勇将使的,加上鞭锏,以击打为主,大战二十几个回合,何元庆力怯,败阵回营,所以说何元庆是抵挡对方猛将的重要将领,因为他力量足;张宪速胜董先和兀术主要靠的是速度,枪快并且招数变化无穷,对上金弹子能打四十多个回合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武艺。以上的回合数基本上也是几员大将的能力参考。

岳云回来后打碎免战牌惹恼了岳飞,毫不犹豫的要斩首,这里面虽然有一定的有意为之,但也再次印证了前面提到的岳飞的治军特点,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甚至有些无情,《说岳全传》之所以位列白话小说前茅,除了写作本身的水平外,大量、详细的查阅、理解历史史料是必须做的,书中的很多描写也和历史契合,“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不是随口说说,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郾城之战,岳云率精锐骑兵反复冲杀,负伤百余处,岳元帅能让自己的儿子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尽管心里肯定舍不得。回到书中来,金弹子再次迎来和自己一样使锤的对手,四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岳云的武艺明显要高于张宪等,八十多个回合岳云力怯,抵挡不住,说明体力也就是综合力量还是不如金弹子,这时候牛皋冒了坏水,一句话干扰了金弹子,被岳云一锤打下马,稀里糊涂的就死了。金弹子的强在于他事实上击败了岳家军所有的一流战将,没有不分胜负这一说,第一场还是连斗,后面的陆文龙、曹宁都做不到这一点。

那么金弹子和高宠谁更强呢?差距不会像对其他人那么大,但笔者倾向于高宠,牛皋能接金弹子三四锤,应该接不了高宠三四枪,董先能扛金弹子七八个回合,同级的郑怀斗高宠基本上接不住攻势。两人的最大优势都在于力量,金弹子似乎也没有高宠挑铁滑车那样夸张,当然他们没有交手,也没有过多的参照,只是笔者一家之言而已。

接下来出场的韩彦直和狄雷毫无疑问是一流武将,韩彦直还速杀了粘罕。岳飞再次挂帅出征,是去收服九龙山的杨再兴,无论是小说里还是史料中,征剿农民军都是岳飞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岳飞得到了一员非常重要的大将,杨再兴。可能有看官会问,杨再兴的武艺似乎算不上顶级,为什么重要呢?这里我们从几个方面说一下,小说虽然是编写,但杨再兴确实是农民军出身,后来归降了岳飞,在后面的征战中立有大功。书中有一首词详细的描写了杨再兴的形象,总结起来就是:英雄盖世无双将,百万军中第一人!在杨再兴第一次出场时,作者也用了英雄无敌这样的词来描写他,还提到杨再兴使一杆酒杯粗细的枪,仅次于碗口粗的枪,岳飞用锏折服杨再兴后,就地八拜结交,又全营庆贺,显示出对杨再兴高度的重视,后续和杨再兴的相处也是礼遇有加,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前面所说,岳家军的特点是纪律严明、讲究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原因前面已经介绍了,所以杨再兴的被重视,需要从这两个特点中找答案。首先,杨再兴执行任务非常坚决,严格按主帅的安排行动,所以岳飞多次把接应自己、冲击敌阵指挥中心和前锋哨探的重要任务交给杨再兴,而杨再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书中多次有杨再兴一马冲来、一马当先、从中杀进阵来这样的描写,郾城之战,杨再兴直接突入敌阵,捉拿兀术,杀伤数百人,既有能力又有决心;其次,杨再兴极为勇猛,无论是书中的单骑迎战几十万金兵,还是史料中的凭借前队三百人冲击对方的大军,中箭头两升多,都显出杨再兴的勇敢。从这里可以看出,岳飞的前锋部队除侦查外,还担负着直接迎战敌军,挫敌锐气,寻找弱点的任务,非勇将不可为,所以杨再兴这样的将领,十分稀缺并受到重视。杨再兴的战绩也是很好的,多次擒拿敌将,是书中第二个连续击杀四员兄弟大将的,也是一枪一个,征杨幺时杀死雷家五虎,大战小霸王杨凡,可以想象,后来迎战陆文龙、曹宁时,如果杨再兴在,肯定会请令出战,罗延庆也会跟着。

征伐杨幺的过程中,岳飞还收了伍尚志、严成方和罗延庆三员一流大将,伍尚志和岳飞战成平手,罗延庆和杨再兴是故交,而严成方和岳云战了八十余合,似乎比一流战将要厉害些,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是岳云有招降之心,未出全力,二是用回马锤击败了严成方,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是杨再兴阵亡后,岳云、严成方、何元庆、余化龙、罗延庆、伍尚志先后杀入金军大阵,厮杀一日一夜,当然这太夸张了,但时间肯定不短,其中只有严成方杀昏了,从岳飞让他将养身体看是受内伤了,其余的人则是行有余力,护着严成方杀出重围,可以看出严成方的体力不如那几人。

再下面出场的就是陆文龙和曹宁了,陆文龙十六岁,身长九尺,杀了宋营两员大将,又和岳云、严成方、何元庆、张宪车轮大战,第二天又加上了余化龙,迫使岳飞挂免战牌。陆文龙的战力不太好评估,肯定高于一流武将,最大的优势是枪快,发挥稳定,但力量上没什么优势,上述五人都能和他斗几十个回合,这和同样连斗的金弹子相比,就相形见绌了,虽然有北国第一人的描写。曹宁非常可惜,武艺高强,迷途知返,同样是杀了宋营两员大将,又和严成方、张宪战成平手,让宋营也挂了免战牌,他是书中第二个使碗口粗细长枪的人,书中的描写是北国的一员勇将,比陆文龙更狠,这里的更狠应该不是武艺更高的意思,至少不全是,大概是更勇猛的意思,这也符合曹宁的性格。总体来说,陆文龙和曹宁都缺少直接几十回合击败一流武将的战例来为自己的定位加码。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目前被认为是岳飞,也有说法认为另有其人。以岳飞的才智当然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词,笔者毫不怀疑,只是从词的内容看,有一点文人雕琢的痕迹,可能是有人根据岳飞的初稿整理出来的,如果是岳飞所写,他是我们在暗夜里的一道光辉,肯定会气势更强,但这并不妨碍《满江红》成为千古名篇,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次附上这首令人热血澎湃的佳词: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志汉唐宣”。

7 阅读:10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