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进了当地的菜市场。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蔬菜水果的清香,可我的目光却被黄瓜吸引住了。
这片黄瓜看上去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光滑、整齐、让人不禁停下脚步。
可回想起小时候奶奶那不同形状的黄瓜,我不禁开始怀疑起市场上的这些漂亮黄瓜。
市场上的黄瓜为何“不寻常”?
一般来说,黄瓜总是个头不一,形状各异,可能有的又细长,有的弯弯曲曲。
然而如今市场上的黄瓜却不免令人感慨整齐划一,看起来就像是一队列队整齐的士兵。
掂量一下,有点怀疑这是不是高科技的产物。
这样的黄瓜,味道有没有变化呢?
咬一口,虽然脆爽,但少了那股熟悉的清香,更多的是一种淡淡的无趣感。
记得奶奶说过,好吃的黄瓜,往往表皮并不算完美,可能上面会有些小刺甚至虫洞。
这些瑕疵却是大自然的印记。
而市场上这些完美无瑕的黄瓜,却让人心生疑虑。
掏出手机,看了看那些农科专家的说法,有时候这种完美的黄瓜确实经过特别处理。
问题在于,处理过程的残余物是否对健康有影响,这似乎没有定论。
豆角的变化,你注意到了吗?
转身来到豆角摊位,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豆角仿佛也变了样。
小时候,豆角总是黝黑的,有时能看到几处虫洞。
那时候,奶奶总说:“虫不怕,虫会挑好东西。” 买回去洗净后,豆角特有的清香迎面而来。
然而这一季,市场上的豆角不仅完美无瑕,味道也变得有些怪怪的,有时甚至有些人工的甜味。
也许这就是现代化农业的魔力。
我们吃东西可是要看重味道,甚至会想念那种略显粗糙、却有真实味道的食材。
聊到这里,趁机和摊主聊了几句,他淡然自己也不确定哪些是自己心目中的“好“豆角,但他也承认,如今豆角的种植技术确实已经远超想象。
自家种菜的好处与担忧越来越多朋友们开始试着在家中阳台种菜,希望能找回那份久违的自然味道。
自己种菜虽说不易,但看着绿意盎然,无农药残留,多了些安心。
种过菜的人都知道,那些有些扭曲的茄子、带着虫眼的豆角,是多么自然。
现在的都市生活,能有一块小空地种菜真的不容易。
有时候甚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有块自留地,自产自销会不会让生活更安心?
科技农业的影响:真的是进步吗?
当然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化不一定是坏事。
优质的种子、科学的管理让农作物生产变得高效,也解决了许多由于气候、病虫害导致的歉收问题。
当食物变成一个完美的外表而失去多样的内在时,难免让人有些忧虑。
究竟是选择外观完美、易于保存的作物,还是那些看似有瑕疵但孕育着自然味道的呢?
走出菜市场,手中提着几根长相奇特的黄瓜和豆角,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回家切开黄瓜,放入一点醋和盐,仿佛清晨的记忆也在此刻定格。
也许我们也无法改变当前时代的农业现状,但至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味道,或者种植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把戏,找回心中的那份宁静。
最终,或许再次提醒我们的是:无论我们如何怀念过去的味道,现代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需要妥协。
但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找到那些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小滋味。
即便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只要知道自己的心在哪,守护心中的“家味”,依然是不失本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