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邓亚萍大喊哟西的何智丽今何在:退出中国籍,被日本丈夫抛弃

厉论彦 2025-04-29 04:20:36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忍冬

编辑|忍冬

在中国乒乓球历史中,何智丽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曾经的国乒世界冠军,国际赛场上她曾为国争光,也曾代表日本与邓亚萍针锋相对,胜利后的一句“哟西”再次将她推向舆论中心。

她深受乒坛老前辈喜欢,万里、杨尚昆为她说话,朱镕基曾在日本接见过她。

究竟该叫她“何智丽”还是“小山智丽”,她是一个叛国者?还是迫不得已另有隐情?

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何智丽的“双面人生”。

01上海市队的天才少女

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取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自此,中国乒乓球队便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称霸之旅”。

而说起中国乒乓球,便不得不提及上海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乒乓球队一共获得115个世界冠军,其中来自上海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就有20人。

如曹燕华、刚刚当选中国乒协主席的王励勤,都是从上海队走出的乒乓球队代表。

何智丽,便出生于乒乓球氛围浓厚的上海。

5岁开始练球,小学时她进入到有着上海“乒乓摇篮”之称的巨鹿路一小读书,师从柯元忻教练。

在柯教练的建议下,何智丽由直板改为横板。

或许是兴趣使然,当别的小朋友都在玩耍时,何智丽自己便会坚持在球台前练习。

从还没球台高要踮着脚才能打到球台旁的青葱少女,何智丽自己也记不得在乒乓球训练场上花费了多少时光。

名师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让何智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路从卢湾区少年体校、上海市青年体校,再升入上海青年队,最后成功入选上海市队。

1981年,17岁的何智丽第一次代表上海队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接连击败了齐宝香、谢春英和耿丽娟三名国家队成员。

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将便能击败三名国家队高手,何智丽的精彩表现也被国家队看中,没过几个月,便顺利入选国家队。

02“让球风波”

来到国家队这个更大的舞台后,何智丽也做出了更大的成绩。

1982年的全国乒乓球优秀运动员比赛中,何智丽这名新人创下了九战九胜的记录,就连当时的世界冠军童玲和曹燕华,也被她“斩于马下”。

中国乒乓球一直有句话,说是“世界冠军好拿,但全国冠军不好拿”,面对外国人国乒队随便派出一个都能夺冠,可全国冠军哪怕是国乒队也有可能被各个藏龙卧虎的省队给打败。

按照这个趋势,何智丽大概率也是要成为“一代名将”,但天不遂人意,就在何智丽上升势头强劲时,一场风波悄然袭来。

早在1986年,9月30日,这一天正是何智丽22岁的生日,此时的她正在韩国汉城参加第十届亚运会。

为了庆祝生日,何智丽还专门来到亚运村的理发店里修剪了一下发型,和队友们一起吃起了蛋糕。

正当何智丽还沉浸在过生日的喜悦中时,迎面走来领队李富荣,看到“李头”(队员们对李富荣的称呼)一脸忧虑的神色,何智丽也顿感大事不妙,怕是要有什么“坏事”发生。

果不其然,李富荣郑重地对何智丽说:

“我们研究了一下,这次的半决赛,你‘让’给焦志敏!”

面对队里的这个决定,即便是何智丽早就听闻过国乒队在大赛上“让球”的习俗,但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难以接受。

何智丽还想再努力一下,她去找到了当时的乒协主席徐寅生,但徐主席只是安慰她道:“不要紧,下一回‘让’给你。”

在领导们的一致压力下,何智丽只能乖乖照做,将冠军让给了焦志敏。

但即便是拱手让出了冠军,还是让国乒队的领导们对她有了意见,觉得这个球员不识大体,不服从组织决策。

第十届亚运会结束了,第八届乒乓球亚锦赛在深圳开幕,这一次进入到女子单打决赛的,还是何智丽和焦志敏。

不出意外的,领导们再次决定何智丽要“让”球给焦志敏。

而这一回,何智丽怎么能够甘心,她找到了女乒元老、全国人大代表队的孙梅英,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

看到国乒队如此不讲道理,孙老也站出来说话了:“徐寅生不是说过,上一次何智丽‘让’给了焦志敏,这一次不该焦志敏‘让’给何智丽吗?”

面对孙梅英的质问,徐寅生也不敢装不承认,只能解释说自己是说过这话,但说的“下一次”不一定是指“这一次”。

看到徐寅生如此胡搅蛮缠,孙梅英也是毫不留情地为何智丽据理力争,最终,在孙老的努力下,这一次换成了焦志敏“让”给了何智丽。

不得不说,国乒人去当演员也都是一把好手。

第一局两人打了个“21:17”,焦志敏胜;

第二局21:16,何智丽胜;

两人一比一打平,也让比赛多了分悬念,但最终还是何智丽取胜,算是让这场戏完美落幕。

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但真正让何智丽感到失望的是1987年的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世锦赛上。

作为乒乓球领域的三大赛之一,世锦赛也备受国乒队看重,对于何智丽来说,也对此势在必得。

虽然她7年内已经拿过4个冠军,但却没有一个是世界级的女子单打冠军,她需要这么一个国际大奖,来圆她运动生涯的一个梦。

二十三岁的何智丽疯狂训练,只为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结果也不出所料,何智丽和另一名国家队队友管建华,还有中国选手韩丽丽和韩国选手梁英子进入到了半决赛之中。

这时,乒协的领导再度做出了决定。

领导们认为韩丽丽打不过梁英子,如果梁英子进入决赛,那么管建华对阵梁英子更有胜算,因为之前何智丽有过输梁英子的先例。

显然,为了国家队的荣誉,这样的排兵布阵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对于何智丽来说,却极其残忍,如果这一次拱手送掉比赛,不知何时才能有下一次的机会。

此时的她心急如焚,再一次找到了恩师孙梅英,而孙梅英也直接告诉她只管表面上答应,实际上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出了事孙梅英为她负责。

当时的孙梅英也绝对是乒坛元老级人物,不仅是乒协副主席,还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培养出张立,杨莹、 曹燕华等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

而一向正直的孙梅英对国乒队里的这种风气也同样十分厌恶,因此不遗余力地支持着何智丽。

有了恩师的支持,何智丽半决赛里“稳定”发挥,成功击败了管建华。

看到事已至此,国乒队的领导们也无法阻拦何智丽进入决赛,而这场决赛,对于何智丽来说也压力巨大。

自己违背队里决定进入决赛,倘若输掉比赛,让国家颜面扫地,很有可能便直接葬送整个职业生涯。

结果最终也没让何智丽失望,决赛中她以3:0拿下对手梁英子,成功获得了世乒赛冠军,也算是补齐了职业生涯最后一块拼图。

但事后回到队里,迎接她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队里对她处罚的商讨。

领导们认为何智丽三番五次“不服从队里决定”,要给她个处分。

队里批评她,孙梅英就让何智丽悄悄带个录音机去,同时将真相汇报给了上级。

这件事的始末,也被孙梅英送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这里,万里看完信就怒了,直接批示给身边工作人员说:处分何智丽,全国老百姓通不过。

不仅仅有万里的批示,这封信还被万里要求转交给了上海市委的杨尚昆,杨尚昆同样批示道:有功之臣,不能处分。

有了这两位老同志的“保驾”,何智丽才算是逃过一劫。

但明面上何智丽没有事,暗地里却被国乒队里领导们穿起了“小鞋”,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她这个世乒赛冠军却无缘参加,听话的焦志敏则可以参加。

也正是这一事件,让何智丽知道,继续留在中国,她将无球可打。

03来到日本,成为小山智丽

也正是在这人生失意之时,何智丽在一次中日友好访问活动中认识了日本工程师小山英之。

二人互生好感,1989年结婚。

小山英之的父亲的大阪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因此小山的家庭还成为“中日友好之家”、“乒乓之家”。

1992年,和日本丈夫结婚三年后的何智丽获准加入日本国籍,并改名小山智丽,开始了为日本的比赛。

也正是为日本征战时,小山智丽打败了邓亚萍,并顺嘴喊出了那句“哟西”。

后来她解释道其实并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只是说顺口了而已,但这样的解释,中国球迷们并不买账。

因为为日本比赛赢得了多次世界冠军,何智丽还受到了日本天皇的接见。

这事传到国内,更让球迷们愤怒了。

有人理解她,也有人骂她是“卖国贼”。

这场中日婚姻也并未持续太久,后来小山智丽发现丈夫小山英之出轨,两人的婚姻也走向了尽头。

2006年,小山智丽也选择了退役。

04后记

回顾何智丽的一生,充满了悲情色彩。

成为运动员时遭遇到不公,而后远走他乡却也未能寻求到真正的幸福,又远离了祖国和曾经的亲朋好友,一个人生活。

但她的名字,也注定会成为乒乓球历史上一段不可抹去的篇章。

参考信源:

何智丽:我想有个家——中国新闻网

2.何智丽风波真相——牺牲品?还是叛逆者?——央视新闻

0 阅读:37

厉论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