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部电视剧横空出世,让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前追剧。它就是由陈宝国、斯琴高娃主演的《大宅门》,这部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的电视剧,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当年收视冠军。
但你们知道吗?在电视剧片头那幅水墨画里,有个跪在大宅门前的人影,那不是剧中任何一个角色,而是导演郭宝昌自己。
"那个跪着的人就是我,是向母亲和家族忏悔的我。"多年后郭宝昌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为什么一部如此成功的作品,却让导演心怀愧疚?这还得从郭宝昌的身世说起。
每年清明节,你都能在北京的一座坟前,看到一个老人的身影。他就是郭宝昌,年复一年地来到养母郭榕的坟前,向她诉说《大宅门》的种种,请求原谅。
这一跪,是他对养母最深的歉意。
他后来说:"母亲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在人间留下任何痕迹。可我却把她不愿外扬的'家丑',搬上了荧幕,让千万人看到。
2020年,已经80岁的郭宝昌获得了第29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奖。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却让他内心更添几分愧疚。
这位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导演,用一部《大宅门》讲述了自己和养母的故事,却也因此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结。
在他看来,《大宅门》的成功,让他对得起所有观众,却也注定辜负了养母。这个矛盾,成了他晚年最深的遗憾。
每当有人夸赞《大宅门》,他都会想起养母生前的叮嘱,想起那句"无牵挂"的临终遗言,心里五味杂陈。
说起郭宝昌的养母郭榕,那可是个传奇人物。要说她是个狠人,一点不夸张。从一个抱狗丫头逆袭成为乐家四太太,这段经历放在现在都能拍成一部励志剧。
1927年,河北大饥荒,10岁的郭榕跟着父母逃到了北京城。谁料两年后父亲就去世了,12岁的郭榕被500大洋卖进了京城首富同仁堂乐家。
啥?抱狗?没错!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狗,是三老太太的心头宝。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当老太太贴身丫鬟的,那可都不是等闲之辈。
25岁那年,郭榕已经出落成了个有主见又有心机的大姑娘。这时候,乐家四爷乐镜宇看上了她,想收她做小。谁知道这个丫头胆子可真不小,直接对70岁的乐四爷说:"我不做小,要做就做太太。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同仁堂的当家人乐镜宇还真就答应了!就这样,一个抱狗的丫头成了乐家的四太太。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在当时可是轰动京城。
但郭榕太清楚一个道理:在大宅门里,没有子嗣就等于没有话语权。26岁嫁给70岁的老头,生育是不可能的事了。
于是她花了200大洋,买下了一个叫李保常的孩子,这孩子就是后来的郭宝昌。
郭榕把孩子先寄养在娘家,由自己的母亲抚养。她的算盘打得精着呢,从小就给孩子请了翰林教古文,洋学生教英文,还安排了武术老师。
她要把这个穷人家的孩子,培养成大宅门里的"爷"。
不得不说,郭榕是个狠人,但她对郭宝昌的爱也是真的。她常说:"你今后要做大事的。"为了让儿子在乐家站稳脚跟,她不惜用非常规的方式培养他:14岁让他喝酒,16岁教他抽烟,就为了让他能融入乐家的圈子。
这个曾经的抱狗丫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地位,也用尽全力爱护着她买来的儿子。
谁能想到,郭榕对郭宝昌倾注的全部母爱,最后却换来"养了一只狼"的心痛呢?
要说这养母和儿子的感情,那真是又甜又虐。郭榕把郭宝昌当成亲生的,硬是把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调教成了大宅门里的"少爷"。
但是1965年那个春节,一切都变了。
那年,在外地劳动改造的郭宝昌回家过年。25岁的他,为了证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孩子,在大年三十居然向养母逼问自己的身世。
得知真相后,他兴冲冲地跑去找亲生母亲,以为这样就能摆脱"资本家子女"的身份。
多讽刺啊,他完全没想到这一去,会让养母心碎。
这句话成了两人心里的刺。郭宝昌后来多么后悔,他该告诉养母,自己去见亲生母亲只是出于好奇,想知道天底下怎么会有卖儿卖女的母亲。
他该说自己心里最爱的始终是养母啊!可惜,这些话他没说出口,成了永远的遗憾。
1978年,郭宝昌收到电报说母亲病危。他借钱买票往北京赶,可还是没见到养母最后一面。
这短短三个字,道尽了养母对他爱到极致的恨。郭榕用这种方式告诉儿子:你不是我的牵挂了,你走你的路吧。这大概就是最深的爱与最深的痛的交织吧。
这段母子情,让人唏嘘。
要听听后面的故事吗?
说到郭宝昌的人生转折,那可真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1959年,这位从小在乐家养尊处优的"少爷",想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结果在考场上,一个童年邻居冷不丁来了句:"找到你亲生母亲了吗?"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打得他措手不及。
机缘巧合,那年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次对外招生。郭宝昌虽然成绩出色,但"资本家"的出身却像一堵墙挡在面前。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64年,郭宝昌被扣上了"替资本家树碑立传的反动学生"的帽子。他的《大宅门》剧本初稿直接被销毁,人也被打入另册。
但更戏剧性的还在后头。1969年,在张家口干校劳动改造的郭宝昌,收到一封署名"李保常收"的信。要不是信封背面写着三姨家的地址,他都认不出这是写给自己的。
原来,这是他亲哥哥的寻亲信!通过这封信,郭宝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父亲早亡,2岁时被生母卖掉,还有个12岁就被卖掉的姐姐。。。这些身世之谜,让他对生母充满好奇。
最讽刺的是,当他满怀期待去见亲生母亲时,却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他甚至想不通,天底下怎么会有卖儿卖女的母亲?这成了他这辈子唯一一次与亲生母亲的相见。
回想这些经历,郭宝昌常说:"命运就像是在跟我开玩笑。"是啊,从乐家少爷到反动学生,从不知身世到寻亲相见,这些转折像是注定要让他拍出《大宅门》这样的作品。
但最让他痛心的是,这些经历最终伤透了养母的心。这大概就是他一生都在忏悔的原因吧......
要听听最后的故事吗?
1995年,55岁的郭宝昌终于等到了最好的创作时机。春节过后,他把自己关在北京一间只有四十多平米的房子里,开始写这个藏在心底多年的故事。
八个月后,剧本完成了。他原本想用《乐家同仁堂》这个名字,可乐家人说他是"买来的野种",没资格用同仁堂的名字。
无奈之下,他只好改名《大宅门》,把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
知道吗?《大宅门》前40集的故事,大多来自养父乐镜宇和他的谈话。那些关于如何在家族中无法无天,如何创立宏济堂的故事,都是养父一点点给他讲的。
这些故事,比戏园子里的戏还精彩。
但每当《大宅门》获得赞誉时,郭宝昌心里都不是滋味。他记得养母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在人间留下任何痕迹。
可他倔强地把这些"家丑"搬上了荧幕,让千万人看到了养母当年是个抱狗的丫鬟。
"我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养母。"郭宝昌说这话时,眼眶湿润。这部获得收视冠军的电视剧,成了他对养母最大的不孝,也成了他永远的心结。
或许,拍摄《大宅门》既是他对养母的背叛,也是他的救赎。他用这种方式,让世人记住了这个传奇的母亲,记住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母子情。
这就是《大宅门》背后的故事,一个关于爱与背叛、得与失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