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进入到第22天,相比于对自身艰难处境早有准备的俄罗斯,欧洲彻底凌乱了。其中能源供应带来的冲击,以及俄乌冲突引发的乌克兰难民潮冲击,让整个欧盟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更可气的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没心没肺地站在一旁“看笑话”。
3月10日,波兰总统杜达接待了来访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两人在举行会晤时,被记者问到美国是否会考虑接收一部分来自乌克兰的难民,帮助波兰缓解一下压力时。
记者等来的并不是这位美国副总统对波兰给出的保证,或是展现出的同情、尊重,而是莫名的来了一句:“患难见真情”,随后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波兰总统后,便没心没肺地笑了。
要知道,此时的波兰,早已接收了超过150万的乌克兰难民,而整个波兰人的人口才3800万。换而言之,这次涌入波兰的乌克兰难民数量,已经接近了波兰总人口的4%。可想而知,此时波兰上下的压力有多大。
波兰这个国家,很有个性。2015年时,一大批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时,各国或多或少都接收了一些难民,起码让自己表面上看起来“很民主”、“很人道”,但波兰一个都不肯接收。当英国等媒体质疑波兰政府这一做法时,波兰的回答让各国媒体哑口无言。
当时波兰政府在面对全世界媒体时,直接表示叙利亚难民将欧洲搞地鸡飞狗跳,而波兰政府要考虑的是对波兰人民负责,拒绝难民是民众对政府的期望,这也是他们能够在大选中获胜的原因。所以,波兰拒绝接收叙利亚难民。哪怕是一个,都不行!
但就是这么“耿直”、“有脾气”的波兰,一下子接收了超过150万乌克兰难民。可想而知,当下的波兰已经彻底凌乱了。但这一切,不是波兰造成的,是美国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断怂恿乌克兰,最终导致俄乌战争爆发,才有了这些难民。
美国才是罪魁祸首,也是这场冲突的最大赢家。
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媒体人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可是,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连“装一下”都懒得装。一句“患难见真情”,就将记者的提问结束了,此外再也没有提到任何承诺或安慰。
最后,还是波兰总统杜达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表示他已经向哈里斯提出了要求,加快帮助做好难民接收工作。
看到这一幕,愤怒的人不只是波兰。深受乌克兰难民潮冲击的欧盟各国,恐怕心里都不是滋味。
财联社在3月15日援引联合国难民署消息称,有超过300万乌克兰难民,逃离了他们国家。绝大部分难民,涌入欧洲。
在3月12日时,近160万难民进入波兰。从边境城市普热梅希尔市到波兰首都华沙,到处都能看到难民的身影。面对波兰被乌克兰难民潮“淹没”,见证了这一幕的欧盟各国立刻心虚了。但是现在后悔,也已经晚了。
按照欧洲版“政客新闻网”3月3日刊登出的消息称,欧盟已经同意了为乌克兰难民提供保护,可以在成员国获得最长为期3年的临时居留许可,但不用走复杂的“庇护程序”。这意味着,从法律层面上将,欧盟成员国必须接收乌克兰来的难民。拒绝接收,等同于“违背协议”。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欧洲国家也有私心,想要将一部分高学历、有技术专长的乌克兰人留下来。毕竟他们同属于欧洲,有相近的文化,更容易产生共识。但是,谁都架不住300万这个量级。
欧盟各国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既要包装出接收难民的姿态,又不能真的放开了“接收”。在这一刻,为了尽可能少的接收难民,欧盟各国的聪明才智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法国在这次乌克兰难民接收当中的表现,情商最高。面对大批乌克兰难民,法国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法国表示,预计接收5万难民。
这在干什么呢?先设定“锚点”,告诉各国,法国就收5万。随后表示,“也可能是10万”。这其实是在划出“上限”,最多也就接收10万,再多就不行了。
第二件事,法国在给出了接收难民的数量区间后,表示自己从开战到现在已经接收了7000名乌克兰地区的难民。若想继续接收难民,就需要给法国一些准备的时间。要求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就是拖到最后再说的意思。
第三件事,法国努力帮助其他成员国,接收更多的乌克兰难民。
法国的这套“把戏”,被法国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Jean-Louis Bourlanges)在无意间,说漏了嘴。他在接受采访时,无意间表示希望看到乌克兰知识分子和高质量难民来到法国。换句话说,法国只希望接收精英。
谁才是欧洲“老油条”?请把“它”的名字,打在公屏上。
法国一边“准备”,一边指责英国应该帮着分担难民压力。并强调,至少有17000名难民在法国港口,等待前往英国。然而,实际拿到英国签证的乌克兰难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只有500多人。
在此之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夸下海口,表示英国人都很热情,他们会帮着收留乌克兰难民,起码能接收20万。结果,约翰逊仅用了一招,就彻底掐灭了英国民众帮助乌克兰难民的“热情”。
约翰逊一边呼吁英国民众分出一间房间给乌克兰难民,管吃管住、好好招待,而英国政府也不会亏待这些“热心”的英国民众,会每个月给他们发放350英镑补贴。这些钱,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
套用英国网友的话说,这点钱,都不够一个乌克兰难民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拖家带口来了两三个人,一个月下来,英国“热心”民众得倒贴起码数百乃至上千英镑,而且还要腾出一间房间。这一刻,英国民众很愤怒,都不愿帮英国政府“忙”。
其他欧盟各国,也是想尽了花样,拒绝接收乌克兰难民。像是荷兰,招募了一万多的愿意接收难民的志愿者家庭,但是这些家庭的“数量”,本身就限定了他们打算接收的难民人数。
这一刻,欧盟的团结,又成了一个“童话”。愤怒的波兰,直接把乌克兰难民一火车、一火车的往德国运。当德国“叫停”,表示已经容不下的时候,波兰继续“满载运输”,使得德国每天被强迫接收的乌克兰难民人数,上升至1.5万人。
注意了,这里不是总共1.5万,而是每天增加1.5万乌克兰难民。
柏林市长直接愤怒地表示,已经没地方安置难民了,再来就要崩溃了。
但与柏林市长的崩溃不同,波兰是已经崩溃了。按照联合国难民署给出的“保守估计”,乌克兰难民人数大致在60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会率先涌入波兰。但是,这里只是“保守估计”。不保守的难民人数,很可能达到1000万。
与难民相比,更大的危机还在后边。
俄乌冲突直接推高了能源价格,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与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得疯狂。
英国4月份和5月份要交付的天然气批发合同价格,分别为663.84便士/撒姆,上涨幅度达到42%,以及660便士/撒姆,上涨幅度达到92.9%,再度刷新了历史价格的新高度。考虑到俄乌冲突导致“北溪-2”被彻底叫停,欧洲天然气能源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会始终居高不下。
原油价格同样疯涨,尽管中东产油国承诺增加产能,但改变不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缺席,对全球原油市场的冲击。
更糟糕的是,这些能源价格的暴涨,正在不断冲击其他产业。
英国全国农业联盟(NFU)主席米内特·巴特斯直言不讳地表示,英国的蔬菜种植将大规模收缩。原因很简单,天然气平均价格几乎是过去的10倍,将使得很多菜农和企业,减少蔬菜种类的种植,也必将推动蔬菜价格的上涨。
同时,联合国粮农在3月11日也发出警告,粮食价格上涨了接近20%。再加上乌克兰本来就是欧洲的粮仓,如今因为俄乌冲突的缘故,注定大幅减产。全球粮食危机、欧洲粮食价格的继续疯涨,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至此,你是否意识到,美国似乎完成了自己的布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出口比例占全球粮食总出口的十分之一。随着俄乌冲突,欧洲更要仰仗从美国进口粮食。能源也是如此,无论是天然气还是石油,美国都将更深度的“捆绑”欧洲,让欧洲无法在能源领域,摆脱美国的“掌控”。
当欧盟的粮食、能源,被美国握在手中,他们还敢与美国一争高下吗?
此外,欧元也因为俄乌冲突的缘故,遭到重创!
2月份,欧元区通胀率刷新了自1997年的新高。转换成年利率,通胀率可以达到5.8%。截至3月9日,仅仅一周的时间,超过135亿美元股票基金从欧洲股市净流出。
一场危机,削弱了欧盟对美国的反抗能力。反过来,增强了美国对欧盟的影响力。
欧盟输得很惨,那么,欧盟成员国中,谁会最先撑不住呢?
是波兰呢?
如今,波兰凭空多出100多万乌克兰难民,未来还可能更多。这些难民,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能源,更会瘫痪掉城市的基础功能。
但是,答案却不是波兰。
波兰确实很难,二月份的单月通胀率甚至上涨到了8.5%。但难民问题早晚会解决,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将难民遣送出去。总之,波兰不会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自保,也为了尽可能少接收难民,欧盟成员国也一定会全力力保波兰。
那么,谁会最先撑不住呢?
答案是,立陶宛。
看到这个答案,你或许会感到惊讶。
其实不用太惊讶,理由就三个。
第一,当欧盟成员国都自身难保的时候,没人会去管欧盟成员国中垫底的立陶宛。要知道,立陶宛的二月单月通胀率已经达到了14.2%,快接近波兰的两倍了。而且相比于上个月,立陶宛二月份单月通胀率上直接涨了1.8个百分点。如果欧盟减少对立陶宛的经济输血,立陶宛的处境只会更艰难。
第二,能源价格的暴涨,使得立陶宛经济雪上加霜。再加上立陶宛几乎将中、俄两国彻底得罪,又在欧盟高层不受待见。这一切,注定了立陶宛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每况愈下。
第三,当全球什么都在涨价,而立陶宛又是什么资源都没有的国家,就决定了这个国家早已没有了未来。
波兰只是看起来要撑不住了,而立陶宛是真的撑不住了。至于何时崩,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