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又刷到早年林心如的照片,那眼睛真是绝了,水灵灵的,难怪能演紫薇格格。评论里一溜的“纯天然美女”、“这才是真女神”。但等等,夸美女是政治正确,可这种对“天然”的执念,是不是有点儿用力过猛了?
你看,现在大家对女明星的要求,简直是360度无死角。身材要完美,脸蛋要精致,最好还是“纯天然无添加”。仿佛只要动过刀子,或者稍微修饰一下,就成了“人造美女”,瞬间贬值。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挺让人玩味的。一方面,我们好像特别喜欢“真实”。你看那些素人改造节目,或者“野生”的美食探店,总能火一把。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完美”有着病态的追求。女明星稍微有点瑕疵,立马被放大镜检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需求,其实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就拿“天然”来说,很多人觉得“天然”代表着真实、健康、不做作。但话说回来,谁规定美就一定是天然的?化妆、穿搭、甚至医美,不都是追求美的手段吗?难道用了这些手段,就低人一等了?
这种对“天然”的过度崇拜,是不是变相地制造了一种新的歧视?而且,这种歧视往往是隐形的。比如,我们夸一个女明星“状态真好,一点没变”,潜台词其实是“她保养得真好,看不出动过手脚”。你看,即使是夸奖,也暗含着对“人工美”的否定。与普遍认知不同,这种对“天然”的执念,其实可能和我们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有关。长期以来,女性被要求温柔、贤淑、自然。这种“自然”的要求,也被延伸到了外貌上。
仿佛女性就应该天生丽质,不需要任何人为的修饰。但问题是,谁能天生完美呢?又有谁能抵挡岁月的侵蚀呢?当我们把“天然”作为衡量美的唯一标准时,实际上是在给女性施加更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还会蔓延到普通人身上。你看社交媒体上,各种美颜滤镜、P图软件层出不穷。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打造成完美的样子,生怕被别人挑出瑕疵。
这背后,其实是深深的容貌焦虑。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一份调查显示,超过70%的女性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对美的单一标准。当然,也有人觉得,追求美是每个人的自由。只要不影响他人,爱怎么折腾是自己的事。这种观点也没错。
但问题是,当社会对美的标准过于苛刻时,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个人选择”时,是否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影响?说白了,是谁在制造这种容貌焦虑?又是谁在操控着美的标准?别忘了,美是可以被定义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美的标准都不一样。唐朝以胖为美,现在又流行“A4腰”、“筷子腿”。
这种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难道不是人为制造的吗?所以,当我们再次对某个女明星的外貌评头论足时,不妨先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被某种单一的审美标准绑架了?我们是不是在无意中,也在制造容貌焦虑?与其一味地追求“天然”,不如多欣赏一些多元的美。允许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自由,也允许每个人都有不美的权利。毕竟,美不仅仅是外表,更是一种自信、一种态度、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光芒。就像早期的林心如,她的美不仅仅在于那双大眼睛,更在于她自信的笑容和充满活力的状态。而这种美,是任何“天然”的标签都无法定义的。也许,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天然”与否,才能真正欣赏到美的多样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