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的梅花情结
唐庚字子西,是北宋中后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惠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写实、议论、吟唱独成一格,让人读之耳目一新,其诗、文、论均很出色,被称为“小东坡”,惠州的“子西岭”(紫西岭),即是因其才高,以其名字命名的。
唐庚喜欢梅花,在的诗赋中,就有部分是写梅花的,虽然篇目不多,但写得颇有特色,并深有感情。特别是在其贬职惠州其间,他多次在重要的时间点写到了梅花,颇有韵味,值得一读。
唐庚非常喜欢梅花,他在年轻时,任职四川阆中令期间,就因为庭院的一棵梅花树写了一首《惜梅赋》。赋的写作背景是:庭院里的一棵梅花枝繁叶茂,挡住了大家必经的路,于是有人动议说,要把梅树砍掉,这样就走路就不用绕过梅树,而更加便利宽幤。唐庚反对移走梅树,认为梅花也一风景,“荫一亩,其疏疏香数里,其披披侵小雪而更繁,得胧月而更奇”。虽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溷其英姿”,但是唐庚对其非常惜护,“吾宁迂数步之行,而假以一席之地,对寒艳而把酒,嗅清香而赋诗可也”。意思很明白,这花很香很美有情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能砍!
唐庚的这两首诗,写了梅花的高洁独特个性,以喻指自己的才学志向,但同时也写了其不得其地、不得其时的愤懑心态。也因为唐庚的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也使得他无法在复杂的政治生态中与各个势力进行周旋,其被贬谪也是一个必然的事。
1110年,唐庚迁谪惠州。在由北到南的迁谪中,唐庚一路用文字记录了这个过程。其中,有一首诗这样写:
去去宽乡托此踪,闹中无地顿衰翁。
未诛绮语犹轻典,更赐罗浮有底功。
虾菜贱时皆丙穴,茅柴美处即郫筒。
着鞭要及春前到,趁赋梅花庾岭东。
唐庚这首诗,把迁谪期间的不甘、无奈、自省、自慰等心理都写了出来:既然京城大都市无法容纳我,我就去三线城市惠州那里安居吧。我的那些反动言论,够咔嚓砍几次头了,现在皇恩浩荡,赐我到罗浮这个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养生胜地,的确是厚待我了!从此以后,我一定洗心革面,把蝦菜当山珍海味,把茅柴野酒当美味茅台!快马加鞭,在春天到来之前赶到惠州这个世外桃源,写一首美美的梅花赋……唐康写的包括梅花诗在内的诗文得罪了权贵,但是他还是想写,还是要写!他念着到惠州后,一定要写个梅花诗……
他到惠州,就积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时惠州还生活着大量的土著,唐庚不用一年时间,就和大家打成一片,讲“今年诸峒十分熟”。有时还和诸峒土著调侃生活。诸峒土著说:“你个博士,喜欢梅花也就罢了,干嘛还把寒流带到岭南来?”
唐庚一脸憋屈,这寒流还能听我的话的?随后灵机一动,回话说:“寒流也很好的。就是冬天冷雪,今年的秋天,才大丰收了……”
虽然唐庚积极融入惠州生活,竭诚做一个新惠州人,连他在惠州所生的儿子,也起名为南方少用语蜑,以示对惠州的感情。但是,生于四川的他,面对不断老去的岁月,面对故乡的亲人,他也会感极情生,思乡情切。唐庚在《人日》诗中说:“人日伤心极,天时触目新。残梅诗兴晚,细草梦魂春……蟆颐频语及,仿佛到东津。”每年人日,唐庚就想着老家的亲人,因无法与亲人团圆而感伤不已。眼看一年又一年,草木枯又长了,梅花开又落了,朝廷又没有什么好消息……故乡的蟆颐山被提得多了,每次提及,仿佛之间,又回到了故乡……
唐庚《次韵行父冬日旅舍》说:“异乡梅信远,谁寄一枝春。”在即事三首中讲:“归心急似陇头水,华发多于岭上梅。”都是借用包括梅花在内的意象,寄托他的思归之情。
他在《春日杂兴》中就有两首与梅相关,其中的第一首品味起来更有一翻滋味:故人不见空凝涕,过雁全疏只断魂。犹有野梅临水在,一枝无语伴黄昏。“故人不见”“过雁全疏”“野梅临水”“一枝无语”……这些语句,把唐庚历年的孤独、等待、无助、思归等情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虽然上述部分与梅相关的诗作,并非是在惠州创作的,但唐庚每至情深处,便常有与梅相关的诗作呈现,他对故乡家园、人生况味的体验,通过文字便跃然纸上,让人回味良多。
唐庚自大观四年(1110年)被贬惠州,到政和五年(1115年)被赦北归,唐庚在惠州度过了五年多的时间。在惠州期间,唐庚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记录了当时惠州大量的风土人情,是研究北宋惠州的一大文史宝库,其才名卓著,成为丰湖十二先生之一。
一出湟关五见梅,愚忠几欲伴黄埃。
弟兄手足穷孤竹,母子肝肠泣老莱。
好语忽从天上落,行人直向海边回。
此生报国无他事,力穑供输莫待催。
唐庚以梅自许,贬到惠州与梅有关,初入岭南即写梅诗,离开惠州,也讲“五见梅”,可知梅花在唐庚心目中的地位,也可知唐庚心中的梅花情结有多浓!而这份情,其实也是唐庚对惠州的深厚感情,这份感情随着唐庚的文集的传承,随着大众对其作品的传播,而广为人知,广被赞叹。同样,子西岭、小东坡这样的称呼,也是惠州人民对这位博土诗人最好的情感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