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详细点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条件: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须按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申报,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2、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3、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我们注意到几个要素:博士点必须是一级学科、该学科已有博士毕业生、师资、学术水平、科研生活条件爱你、经费等。
所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反映了高校在这一学科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另外要注意到,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不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要求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布在哪些高校?据消息,截至2023年,中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52个,这应该不包括2023年获批的510个,所以实际应该至少有3862个。js单位流动站不详,具体数目也不清楚。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能够查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共有3704个,其中高校拥有的流动站共有3389个,分布在373所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单计。
1、拥有10个及以上流动站的高校有107所
50个以上的有浙大59、北大55、清华53,列前三位,浙大第一。
以上包括了37所原985院校、43所原纯211院校,共有双一流院校86所,均为公办院校。
2、拥有5—9个流动站的高校有92所
这一段,包括了1所985院校、22所纯211院校,共33所双一流院校,均为公办院校。
3、拥有1—4个流动站的高校有174所
包括纯211院校10所,双一流院校共26所,其他公办院校145所,合办中外、香港与内地合办院校3所。
4、小结及说明
145所(包括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双一流院校均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最少的是7所行业性院校,最少的985院校是中央民大,有6个。
38所原985院校共有流动站1270个,平均33.4个;114所原211院校共有流动站2220个,平均19.6个;145所双一流院校共有2419个流动站,平均16.7个;373所拥有流动站的高校共有3389个,平均9.1个。
各省市区拥有的流动站数量:
内地31个省市区均有流动站,前五位:北京471个、江苏326个、上海245个、广东205个、湖北201个;120个以上的还有:陕西178个、山东155个、湖南138个、浙江127个、辽宁125个、四川121个。某种角度反映了一个省份的科研实力。
按设立流动站的条件来说,高校或科研机构应该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但3所合办院校无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一级学科博士点,2所仅有专业博士点院校和8所院校仅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特殊需求博士点(也是专业学位点)院校。
西湖大学为何没有流动站呢?不过西湖大学(西湖高等研究院)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另外还有17所具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点院校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当然绝大多数是新批博士一级学科授权资格,还没有博士毕业生。
有媒体统计,中国科学院大学有178个流动站,官网给出的是13个,可能把中科院下属机构所有的都计算在内了。中科院下属112个机构共拥有167个流动站(不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
社科院大学所属流动站没有查到,但社科院有16个流动站,曾有媒体统计社科院大学有16个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