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欧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的“闹剧”可谓是跌宕起伏。中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为了三万欧元的电动车定价,看来是杠上了!即便谈了八轮,依然没握手言欢,反倒频频挥舞贸易大棒。
【中欧双方会谈】
这场纠纷其实始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指责,说中国政府大力补贴本土制造商,导致欧洲市场被廉价电动车充斥,欧洲制造商苦不堪言。于是乎,布鲁塞尔标识出了一条红线,强行推行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当然,中国对此是坚决说“不”的,觉得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还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则。
即便欧盟方面已经通过了加征关税的投票,但在举措还没正式实施之前,中方依旧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折中方案。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一份声明说:“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声明还说,已邀请欧盟代表来华进一步磋商。
从历史上看,欧美国家早就习惯了用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企业,只不过这次对象换成了电动车。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正积极地与德国的汽车巨头商量对策,看起来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但对于已经走在电动车行业前列的中国来说,这种“刁难”显然不会轻易服软。商务部方面已经明确表示,绝不会单方面妥协。
更为扑朔迷离的是,欧盟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兰格的一句话:“整个讨论能让中国制造商也投资欧洲并在这里生产,那就太好了。”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或许这又是在“温水煮青蛙”呢,诱导中国品牌扎根欧洲,虽表面合作,实则掌控主动权。
【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工厂】
谈判桌上剑拔弩张,普通消费者的感受又是另一番天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德国消费者开始关注、甚至倾向购买中国品牌的电动车。根据最新的调查,高达80%的德国人对中国电动车的接受度逐渐升温。价格亲民,创新技术,不乏吸引力,再加上年轻人的追捧,这股潮流俨然势不可挡。
实际上,如果欧盟真的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那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可能保护了本地制造商,但是长久来看,却必然导致市场萎缩、电动车价格飙升,与绿色交通的发展方向南辕北辙。毕竟欧盟逼着人们去买“贵东西”,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归根结底,这场风波不仅仅是关于贸易,而是一场关乎未来行业格局的战略竞赛。欧盟若想在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或许还需要从更高的视角审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在数字游戏中纠缠不清。反观中国,尽管在全球电动车领域风头正劲,但要真正做大做强,进入更高层面的竞争,还是得在产品实力和市场策略上下功夫。
【中国和欧盟】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忘记,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还是那句老话——合作才能共赢。